诗词创作背景考略
《诗经·齐风》中《著》篇三章,以叠句复沓之态,绘就一幅先秦婚俗的工笔画卷。考其背景,当为春秋时期齐国贵族婚礼亲迎之礼的生动实录。
礼制之镜
周代"六礼"婚制臻于完备,《仪礼·士昏礼》载"婿执雁入,揖让升堂",正与此诗"俟我于庭""俟我于堂"相契。诗中"著"(门屏之间)、"庭"、"堂"三地点的递进,暗合亲迎仪节中新郎由外而内的行进路线,如《礼记·昏义》所谓"降出,御妇车,而婿授绥,御轮三周"的礼仪程式。
琼玉之章
"充耳以素""琼华""琼莹""琼英"之述,非独文学夸饰。据《周礼·考工记》载,天子玉瑱用纯玉,士以象瑱杂玉。诗中素、青、黄三色充耳(瑱)与琼玉佩饰的渐变,实为齐国尚侈风气的折射。《汉书·地理志》称齐地"其俗弥侈",故嫁娶"织作冰纨绮绣纯丽之物",与诗中珠玉交辉的描写互为印证。
诗乐之教
此篇三章句式整饬,每章仅易数字,恰合《诗经》"重章叠句"之乐教传统。孔颖达《毛诗正义》云:"变文以协韵,示急徐之节",诗中"乎而"语助的反复咏叹,正是齐国"其民阔达多匿智"(《史记·齐太公世家》)的地域性格在诗歌节奏上的投射。
微言大义
郑玄笺注谓"时齐俗不亲迎,故刺之",然细究文本,更似对婚礼仪典的礼赞。诗中新郎于门屏、庭院、正堂的三次等待,与《仪礼》"三揖三让"之礼若合符契,实为周代贵族通过婚姻"合二姓之好"(《礼记·昏义》)的生动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