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虔和创作背景
大唐开元年间,玄宗命张说、贺知章等文臣创制《享太庙乐章》,用于祭祀太庙的庄严场合。《虔和》作为其中一章,以"礼标荐鬯,肃事祠庭"开篇,折射出盛唐时期礼乐文明的璀璨光华。
据《旧唐书·音乐志》记载,此乐章创作时正值"开元之治"鼎盛期,太常寺考订古礼,融合《周礼》"六代之乐"与汉代《安世房中歌》传统。张说在《大唐祀封禅颂》中强调"神人以和"的祭祀理念,与诗中"敬申如在"的虔敬态度一脉相承。
"敢托非馨"四字暗含典故,《尚书·君陈》有"黍稷非馨,明德惟馨"之语,诗人化用经典,将祭祀仪轨升华为道德诉求。唐代《开元礼》规定太庙祭享需"奠玉帛、进熟、馈食",乐章文本恰与"荐鬯"(灌香酒祭神)、"祠庭"(庙堂仪式)等环节严丝合缝,展现礼乐相济的宏大叙事。
在鎏金铜雀炉升腾的香烟里,在编钟磬管的雅乐中,这首四言诗承载着唐人"慎终追远"的宗法观念,亦成为盛唐气象在礼制文学中的永恒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