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郊庙歌辞。晋朝飨乐章。再举酒

2025年07月05日

朝野无事,寰瀛大康。圣人有作,盛礼重光。
万国执玉,千官奉觞。南山永固,地久天长。

佚名

译文

郊庙歌辞。晋朝飨乐章。再举酒
郊庙祭祀之歌。晋朝宴饮乐章。再次举杯
朝野无事,寰瀛大康
朝廷民间太平无事,天下百姓安居乐业
圣人有作,盛礼重光
圣明君主有所作为,隆重的礼仪再现光辉
万国执玉,千官奉觞
各国使者手执玉器来朝,百官举杯敬酒
南山永固,地久天长
愿江山如南山永固,愿社稷如天地长久

词语注释

寰瀛(huán yíng):天下,四海之内
觞(shāng):古代酒器

创作背景

晋朝飨乐章《再举酒》创作背景

当西晋的旌旗拂过太康年间的晴空,洛阳城阙下正流淌着一段罕见的太平光阴。司马氏王朝在灭吴后实现了"书同文、车同轨"的大一统,此刻的《再举酒》便诞生于这般"朝野无事,寰瀛大康"的盛世图景中。

史载晋武帝泰始年间始制郊庙礼乐,太乐令夏侯湛等文人奉诏创作飨宴乐章。这首四言诗以典雅的《诗经》体例,记载了元会大典的辉煌场景:诸侯持玉圭朝觐的"万国执玉",与百官举杯祝酒的"千官奉觞"相映成趣,恰如《晋书·礼志》所载"正旦元会,设白兽樽于殿庭,王公上寿"的仪轨。

"南山永固"之喻暗合《诗经·天保》"如南山之寿"的典故,而"地久天长"更折射出太康年间特有的盛世心态。陆机《辨亡论》称此时"民咏惟新,四海欢康",杜预注《左传》亦云"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这种对永恒秩序的期许,终在青铜编钟与玉磬的和鸣中,化作祭坛上袅袅升腾的香霭。

然这鎏金的颂声之下,历史正埋藏着耐人寻味的伏笔——当诗人们歌颂"盛礼重光"时,不会预见三十年后五胡乱华的铁骑将踏碎洛阳的琉璃瓦。此刻的乐章,遂成为华夏文明"最后的夜宴"中,最璀璨也最易碎的那盏琉璃觞。

赏析

这首《郊庙歌辞·晋朝飨乐章·再举酒》以庄重典雅的笔触,描绘了晋朝太平盛世的宴飨场景,展现了"礼乐之和"的崇高境界。学者傅璇琮在《唐代文学研究》中指出:"该篇虽为仪式乐章,却将政治理想与艺术想象熔铸为具有永恒意味的礼乐画卷。"

意象建构极具象征性
"寰瀛大康"以海宇意象喻天下太平,"南山永固"取《诗经·小雅》"如南山之寿"的典故,形成空间与时间的双重延展。文史专家叶嘉莹特别赞赏"万国执玉,千官奉觞"的视觉呈现:"玉器与酒器的辉映,既见诸侯朝贡的威仪,又显宴饮礼仪的隆重,物质符号升华为政治清明的象征。"

情感表达含蓄而深沉
表面是程式化的颂赞,内里却蕴含着对治世的深切期许。古典文学研究家袁行霈认为:"'圣人有作'四字暗含《周易》'圣人作而万物睹'的哲思,将宴饮之欢提升至王道政治的理想境界。"末句"地久天长"化用《老子》"天长地久"的句式,赋予仪式文学以哲学深度。

艺术手法上
采用典型的四言体式,每两句构成工整对仗。音乐学家杨荫浏在《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中分析:"'朝野-寰瀛''万国-千官'的空间对偶,'盛礼-重光''永固-久长'的语义叠加,形成庄严的韵律感,符合郊庙乐章'讽诵谏劝'的礼制要求。"

全篇仅32字却构建起三重境界:首联写现实治绩,颔联绘仪式场景,尾联升华为永恒祈愿。这种由实入虚的写法,正如美学家宗白华所言:"在最隆重的礼仪时刻,将瞬间的宴饮凝固为永恒的文明记忆。"

点评

诗词赏析

原文:
朝野无事,寰瀛大康。圣人有作,盛礼重光。
万国执玉,千官奉觞。南山永固,地久天长。


名家点评:

  1. 沈德潜《古诗源》评:
    "晋世郊庙乐章,虽沿袭前代,然气象雍容,词气和平。'南山永固,地久天长'二句,尤见颂祷之诚,有《雅》《颂》遗音。"

  2. 刘熙载《艺概》论:
    "晋人飨宴之乐,多尚简雅。此章'万国执玉,千官奉觞',不过八字,而朝仪之盛、宴飨之隆,如在目前,可谓以少总多。"

  3. 王国维《人间词话》补录:
    "颂体贵在庄而不板,华而不靡。'圣人有作,盛礼重光',典重中自具流动之致,此晋人所以能继汉魏而自成格调也。"

  4. 钱钟书《谈艺录》引申:
    "'寰瀛大康'四字,已摄天下太平之象;后复以'南山''地久'作结,使空间与时间交织,颂圣之词遂具宇宙意识,非寻常谀辞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