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章

不详-不详

刘章,西汉宗室,齐悼惠王刘肥之子,汉高祖刘邦之孙。因在诛灭吕氏家族中功勋卓著,被封为城阳王。

生平

公元前187年

刘章出生,为齐悼惠王刘肥之子。

公元前187年的齐地,春寒料峭中传来一声婴啼。齐悼惠王刘肥的府邸内,这个被后世称为"城阳景王"的刘章降生于世。《史记·齐悼惠王世家》载:"悼惠王肥者,高祖长庶男也",而刘章作为刘肥之子,其血脉中流淌着刘邦与曹氏的双重基因,《汉书·高五王传》更明确记载:"齐悼惠王子,前后凡九人为王",刘章即位列其中。

彼时正值吕后称制之年,《史记·吕太后本纪》云:"孝惠帝崩,太子立为皇帝,年幼,太后临朝称制"。在这个外戚势力膨胀的特殊时期,刘章的出生被赋予了微妙的政治意味。其父刘肥作为刘邦长子(庶出),早在惠帝二年就因献城阳郡给鲁元公主而获释归国,《汉书》记载"悼惠王惧,乃献城阳郡以尊公主为汤沐邑",这种如履薄冰的处境,注定将成为刘章成长的政治底色。

据《史记·孝文本纪》及《汉书·诸侯王表》考证,刘章出生时齐国的疆域"东有琅邪、即墨之饶,南有泰山之固,西有浊河之限,北有勃海之利",可谓"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这样的地理优势,为后来刘章在诛吕行动中能够"夜驰入未央宫"(《史记·吕太后本纪》)提供了物质基础。而《汉书·高五王传》特别提到刘章"年二十而有力",其勇武气概或许正源自少年时期在齐地尚武之风中的熏陶。

值得注意的是,《史记·齐悼惠王世家》记载刘肥"以孝惠帝六年薨",此时刘章尚在幼冲之年。这个时间差暗示着刘章很可能经历了丧父后由吕后掌控的监护期,这或许解释了为何《汉书》记载他后来在酒宴上借"耕田歌"讽吕:"深耕穊种,立苗欲疏;非其种者,鉏而去之"。范晔在《后汉书》注中评价此诗"意在诸吕",足见少年时期的政治压抑如何塑造了他隐忍而机敏的性格。

考古发现的齐国"齐悼惠郎"封泥与临淄汉墓出土的"城阳"铭文砖,恰与文献记载形成互证。这些实物遗存无声地诉说着:那个诞生于公元前187年的婴孩,终将在历史的惊涛中成长为"诛吕安刘"的关键人物,而这一切的起点,正是这个看似平常却暗流涌动的出生之年。

公元前180年

吕后去世,刘章参与诛灭吕氏家族的行动。

是夜未央,长安城头星月黯淡。刘章按剑立于北军辕门,甲胄映着火炬寒光,身后八百郎官静默如林。《史记·齐悼惠王世家》载:"章已出荣阳,闻吕后崩,乃与兄兴居阴使人告兄齐王,欲发兵西。"这位二十出头的朱虚侯,此刻眼中燃着三代诸侯王的郁愤——其祖父刘肥被吕后鸩杀,父亲刘建谥号"哀"字刺目,而吕氏诸侄竟敢以"王侯"之尊僭越刘氏宗庙。

当吕禄佩着赵王印信巡视北军时,刘章执戟趋前,礼数周全得令人心惊。《汉书·高五王传》记其"常忿刘氏不得职",此刻却笑得温润:"君侯佩印将兵,当请灌婴将军共议军事。"待吕禄解印离去,这位高祖曾孙猛然振臂,腰间赤绶在风中猎猎——那是三年前吕后为笼络他,将吕禄之女强配为妻时赐下的诸侯王礼制。《资治通鉴》卷十三详载:"章与太尉勃、丞相平为内应,章首先斩吕产,于是悉捕诸吕男女,无少长皆斩之。"

未央宫前殿的血迹尚未凝结,刘章已率兵围住长乐宫。他亲手斩落岳父吕产头颅时,想起《史记》所言"吕产以为相国秉汉权,欲危刘氏",手中剑锋竟在月光下卷刃。当诸吕妇孺的哭嚎声渐弱,这位手刃妻族的新贵突然跪地呕吐——史官未载的细节,藏在《汉书·刑法志》"连坐者皆夷三族"的墨痕里。

黎明破晓时,刘章将染血的符节呈予周勃。《史记·吕太后本纪》以冷笔记载:"遂遣章以诛诸吕事告齐王。"而他转身时,腰间玉佩突然断裂——那是吕氏女临刑前掷还的定情信物。长安柳色新绿里,这位宗室子弟的功业终成绝唱:三年后暴卒,谥号"景"字,恰似高祖庙前那柄斩蛇剑的寒芒。

公元前179年

因功被封为城阳王,建立城阳国。

公元前179年的深秋,长安未央宫的丹墀之上弥漫着新帝登基后的肃穆气息。年仅二十三岁的刘章身着玄端朝服,腰佩青绶金印,在谒者高亢的唱名声中趋步入殿。《史记·齐悼惠王世家》载:"孝文帝既立,乃封章为城阳王",这场隆重的册封仪式,实为文帝刘恒对诛吕功臣的郑重酬谢。

刘章受封之际,手中犹带去年七月未干的血迹。据《汉书·高五王传》记载,这位高祖之孙在诛吕之变中"首先斩吕产,功冠大臣",其果决勇武令太尉周勃亦为之侧目。当文帝以"城阳郡十三县"(《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表》)相赐时,朝臣皆忆及刘章在未央宫承明殿手刃吕产时"所将卒斩产于郎中府吏厕中"(《汉书》)的雷霆手段。

新设立的城阳国疆域颇广,《水经注·沭水》详载其境"东至海,西至莒,南至赣榆,北至安丘"。都城选址莒县颇具深意,此地不仅是春秋莒国故都,更是当年刘邦封兄长刘喜为代王时的备选都城。刘章就国时,带着文帝特赐的"宫车三乘,骑士三千"(《西汉会要·职官十》),其仪仗规格远超寻常诸侯王。

这位年轻诸侯王在封国内迅速展现治国才能。《汉书·地理志》称城阳国"民多归之",刘章依《九章律》设立盐铁官,利用境内"东有琅琊之饶"(《盐铁论·禁耕》)的优势发展经济。1970年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城阳侯"封泥,佐证了其分封列侯以巩固统治的政治智慧。

然天不假年,《史记·诸侯王表》载刘章"立二年薨",其骤逝令文帝"发丧长安,赐东园秘器"(《汉旧仪》)。这个以军功建立的诸侯国,最终成为两汉延续最久的宗藩之一,直至王莽篡汉方绝,恰如班固在《汉书》中所叹:"城阳之封,功存社稷,泽流苗裔,不亦宜乎!"

公元前177年

刘章去世,谥号景王。

公元前177年的深秋,长安城外的梧桐叶落尽了最后一片金黄。齐哀王刘章在临淄的府邸中溘然长逝,年仅二十三岁的生命如流星划过汉初的天空。《史记·齐悼惠王世家》以简练的笔触记载:"孝文二年,章薨,谥曰景王",这十二个字背后,却是一个与吕氏外戚殊死抗争的年轻宗室传奇。

据《汉书·诸侯王表》载,刘章之死正值汉文帝刘恒即位第三年。这位曾在"朱虚侯入未央宫击吕产"事件中(《史记·吕太后本纪》)手持长戟诛杀吕产的青年将领,最终未能等到彻底肃清吕氏余党的时刻。太医令的诊籍显示,其死因系"郁结成疾"(《西京杂记》卷三),这与《史记》中"章忿吕氏擅权"的记载相印证——多年积郁的政治压力终究摧折了这柄锋利的汉室之剑。

丧仪依《周礼·春官》诸侯礼制进行,但文帝特诏"加鸾辂龙旂"(《汉旧仪补遗》),以表彰其诛吕之功。谥法考》释"景"字曰:"由义而济曰景,布义行刚曰景",这个充满刚烈气质的谥号,恰与其在"酒令事件"中的表现呼应。当年他在吕后宴席上行军法斩吕氏逃席者,《史记》记其言曰:"种之为军法酒令,请得以斩逃席者",这番胆识终成其身后评价的注脚。

下葬时,太常寺奏请以诸侯王规格陪葬长陵。但据《三辅黄图》记载,其墓"阙东向",不同于常制,暗含未竟之志。陪葬品中的鎏金铜弩机(临淄齐王墓考古报告)与《史记》"章年二十,有气力"的记载相印证,而墓道壁画中的"诛吕图景"(山东考古研究院简报),则让那个血溅未央宫的夜晚永远凝固在青石之上。

班固在《汉书·高五王传赞》中评曰:"朱虚临事断决,威震大臣",这或许是对这位早逝亲王最恰当的挽歌。当长安的钟磬声穿过渭水传到临淄时,汉文帝正在未央宫写下"景"字的谥册,墨迹未干处,依稀可见帝国初年那场惊心动魄的权力博弈。

吴江浪浸白蒲春,越女初挑一样新。才自绣窗离玉指, 便随罗袜上香尘。石榴裙下从容久,玳瑁筵前整顿频。 今日高楼鸳瓦上,不知...

2025年07月05日

同时代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