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19年-公元990年
刘翰,北宋初期医学家,曾任翰林医官使,参与编修《开宝本草》,对宋代医学发展有重要贡献。
暂无诗作
919年-965年
孟昶是五代十国时期后蜀末代皇帝,孟知祥第三子。他即位初期,能励精图治,去除苛政,使后蜀一度政治清明,经济有所发展。但后期他生活逐渐奢靡,沉迷享乐。后宋兵入蜀,孟昶投降,被封为秦国公,不久去世。
921年-978年
孙鲂,字伯鱼,五代十国时吴(一说南唐)的著名诗人。其出身贫寒,但才华出众,以诗名闻于当时。孙鲂的诗题材广泛,风格清新自然,尤其擅长写山水景物和羁旅情怀等内容,对后世诗歌创作有一定影响。
916年-991年
徐铉,字鼎臣,五代十国至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官员。南唐时曾任知制诰、翰林学士等职,入宋后官至散骑常侍。擅长诗文,与弟徐锴并称“二徐”,是南唐文坛的重要人物。
916年-961年
李璟,字伯玉,原名李景通,是南唐烈祖李昪的长子,为南唐第二位皇帝。他即位初期,南唐疆土较大,曾趁闽、楚内乱,出兵攻灭闽国、楚国,使南唐疆土达到极盛。但后期他奢侈无度,导致政治腐败,国力下降。面对后周的进攻,他割让淮南十四州,去帝号,称国主,向后周称臣。李璟好读书,多才艺,其词感情真挚,意境开阔,对后世词坛有一定影响。
922年-982年
王溥,字齐物,北宋初年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历任后汉、后周、北宋三朝,官至宰相。主持编纂《唐会要》《五代会要》等重要史书,对后世影响深远。
924年-987年
王祐,字景叔,大名莘县(今山东莘县)人,北宋初年大臣。因在自家庭院手植三棵槐树,象征子孙显赫,后世称其为“三槐王氏”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