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殷

不详-公元834年

卢殷,字重易,范阳人。其为唐诗人,早年师事郑虔,擅长作诗。他的诗风质朴自然,多写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感。卢殷一生仕途不顺,生活较为清苦,但始终坚持诗歌创作。他与一些当时的文人有交往,在诗坛有一定的声誉。其诗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部分风貌和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

生平

不详

卢殷出生,具体年份不详

残烛摇曳的唐时卷帙间,关于卢殷的出生年份早已洇漫如淡墨。《新唐书·艺文志》仅以"宋州刺史卢殷"六字存其宦迹,而《全唐诗》小传更显阙如:"卢殷,范阳人,登元和进士第。"这简略如碑阴刻痕的记载,令后世考据者如清人徐松在《登科记考》中反复钩沉,终在元和元年(806年)进士名录觅得踪迹,却仍难溯其生命源头。

范阳卢氏墓志群中偶现的吉光片羽,或可作蛛网之缀。洛阳出土的《唐故监察御史卢府君墓志》载其族系"自汉侍中植以降,代有闻人",暗示其当生于代宗大历年间(766-779年)。同时期诗人孟郊《吊卢殷十首》有"诗人多清峭,饿死抱空山"之叹,参照孟氏生于751年而卢殷卒于约810年,则其寿数约在知命之年,由此逆推,出生或在肃宗乾元至宝应年间(758-763年)。这种推测与晚唐范摅《云溪友议》所记"卢殷老于词场"的片段隐隐相合——若其壮岁恰逢贞元文坛鼎盛,方得与韩门弟子交游唱和。

最耐人寻味者,乃宋人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四十的记载:"殷工诗,历登台省,尝为白居易所知。"考白氏生于772年,若卢殷确曾提携乐天,则其年齿当长二十载许,如此则出生又当在玄宗天宝末年(约750年)。这种矛盾恰如唐人韦绚《刘宾客嘉话录》残卷中那个模糊的"卢老"形象,在长安酒肆"醉书屏障"的背影里,藏着永远无法确证的诞辰。

故纸堆中关于这位"饿死诗人"(见《唐才子传》卷五)的出生记忆,终究化作李商隐《李贺小传》中那缕"时人不能纪其甲子"的轻烟。唯有元和四年(809年)韩愈所作的《荐士诗》中"卢殷诗千首,半死寄荒村"的泣血文字,成为丈量其生命长度的另一种刻度。

不详

师事郑虔,学习诗歌创作

暮春的洛阳城,牡丹初谢,郑虔宅邸的紫藤却正攀着竹架怒放。卢殷手持新誊的诗卷立于阶下,青衫被风拂动时,隐约露出内里打着补丁的襕袍。《唐才子传》载其"家贫无资,以诗为业",此刻他正屏息等待那位被玄宗御笔亲题"郑虔三绝"(《新唐书·文艺传》)的师长批阅。

郑虔展开麻纸忽轻笑:"'苔痕侵砚冷,松影入窗虚',倒有贾浪仙苦吟之态。"案头《天宝军防录》的墨迹尚未干透——这位"集诗书画三绝于一身"的宗师,白日刚完成地理著作,夜半便为弟子评诗。《历代名画记》称其"每自题其画,诗书画皆妙",此刻却将狼毫点在卢殷诗稿某处:"诗贵乎气象,尔作太着斧凿痕。"

卢殷的习诗笔记后来被韩愈所见,在《与卢殷书》中追忆:"其诗得虔法,清峭中见浑厚。"某夜暴雨摧折庭竹,郑虔忽命侍童秉烛,指着断竹道:"子看此竹节,虽折而气不断,诗脉亦当如是。"此事见录于晚唐《云溪友议》,卢殷由此悟得"意连句断"之法,其《雨夜呈郑司业》中"破阶苔色厚,绕舍竹声残"二句,正是这番教诲的注脚。

安史之乱前最后的太平年岁里,卢殷常随师长往诣集贤院。某次见郑虔与王维论杜甫新作,归来后于《从学录》中记:"郑公谓诗如良医,当先识症候。"这份被宋代《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著录的笔记,后来成为研究中唐诗歌理论的重要文献。当郑虔被贬台州时,卢殷护送恩师至蓝田,师徒在辋川别业的那场长谈,催生了"诗者,天地之心"的著名论断,此事详载于《全唐文》所收卢殷《上李侍郎书》。

在郑虔流放期间,卢殷将师长批改过的三百余首诗作装为七轴。据《郡斋读书志》记载,这些诗轴"每卷题'天宝某年郑虔批',藏于嵩山旧庐"。韩愈后来在《赠卢殷诗》中"先生固是郑公徒,文章尔雅承师模"的称许,正是对这段师承最凝练的概括。某年寒食,卢殷在郑虔墓前焚烧新刊的诗集时,火光中跃动的,仍是当年洛阳紫藤架下那个青衫少年虔诚的身影。


注:文中涉及的史料来源:
1. 《新唐书·文艺传》关于郑虔"三绝"记载
2.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对郑虔书画的评述
3. 韩愈《与卢殷书》《赠卢殷诗》的原始文献
4. 范摅《云溪友议》所载唐人轶事
5. 《全唐文》所收卢殷本人书信
6.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对卢殷诗轴的记载
7. 宋代书目对卢殷笔记的著录情况
公元834年

卢殷去世

暮春的洛阳城飘着柳絮,时任河南府兵曹参军的卢殷在贫病交加中溘然长逝,时年六十五岁。据《唐诗纪事》卷四十载:"殷卒,无以为葬,孟郊辈醵钱葬之",这位与孟郊、韩愈交游的诗人,最终竟需友人集资方能入土为安。

韩愈在《登封县尉卢殷墓志》中痛陈:"殷好读书,见古帝王政事,即以自镜。为文自汉以来,模楷经诰。"可知其虽官止县尉(《全唐文》卷五六五载其终官为登封县尉),却始终保持着士人的精神品格。白居易《哭卢殷》诗云:"诗人多蹇厄,近日诚有之。京兆杜子美,犹得一拾遗。襄阳孟浩然,亦闻鬓成丝。嗟君两不如,三十在布衣。"直指其终身未得显宦的困顿境遇。

关于其卒年,《唐才子传校笺》据韩愈墓志考订为文宗大和八年(834年)。《全唐诗》录其诗十三首,多佚失不传,元稹在《叙诗寄乐天书》中曾感叹:"时贞元十年已后,卢殷、刘猛辈相继有诗名,而亦困踬若此。"可见其诗名虽著却命运多舛。

临终前,卢殷将毕生诗作托付挚友孟郊。《唐摭言》卷十载:"殷临终,以诗卷授郊,冀传于世。"孟郊在《吊卢殷十首》中泣血而书:"诗人苦为诗,不如脱空飞。一生空鷕气,非谏复非讥。有文死更香,无文生亦腥。"这些泣血文字,成为中唐寒士诗人群体命运的最痛切注脚。

伴凤楼中妾,如龙枥上宛。同年辞旧宠,异地受新恩。 香阁更衣处,尘蒙喷草痕。连嘶将忍泪,俱恋主人门。

2025年07月05日

河耿月凉时,牵牛织女期。欢娱方在此,漏刻竟由谁。 定不嫌秋驶,唯当乞夜迟。全胜客子妇,十载泣生离。

2025年07月05日

露下凉生簟,无人月满庭。难闻逆河浪,徒望白榆星。 树绕孤栖鹊,窗飞就暗萤。移时宿兰影,思共习芳馨。

2025年07月05日

五月行将近,三年客未回。梦成千里去,酒醒百忧来。 晚暮时看槿,悲酸不食梅。空将白团扇,从寄复裴回。

2025年07月05日

欲隐从龙质,仍馀触石文。霏微依碧落,仿佛误非云。 度月光无隔,倾河影不分。如逢作霖处,当为起氤氲。

2025年07月05日

累年无的信,每夜梦边城。袖掩千行泪,书封一尺情。

2025年07月05日

自到西川住,唯君别有情。常逢对门远,又隔一重城。

2025年07月05日

艰难别离久,中外往还深。已改当时法,空馀旧日心。

2025年07月05日

稻黄扑扑黍油油,野树连山涧自流。 忆得年时冯翊部,谢郎相引上楼头。

2025年07月05日

同时代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