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贾

不详-不详

奚贾,唐代中唐时期诗人,生平事迹在史书中记载较少,约活动于唐德宗至唐宪宗年间(8世纪末至9世纪初)。其诗歌风格清新淡远,多以山水景物、田园风光及友人赠别为题材,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清幽。现存诗作6首,均收录于《全唐诗》,代表作有《寻许山人亭子》《送王道士还山》等,与当时文人孟郊等有过交往唱和。

生平

不详

活动于唐代中唐时期,主要活跃于唐德宗贞元至唐宪宗元和年间

溪山寂寂,暮云四合,中唐的天空下徘徊着一位诗名不显却风骨嶙峋的诗人。《极玄集》中姚合笔下的"浪迹江湖外,长吟天地间"八字,恰似为奚贾量身而作。这位与韦应物、皎然往还唱和的隐者,在贞元至元和年间的诗坛投下清泠的影子。《新唐书·艺文志》载其有诗一卷,今虽散佚殆尽,然《文苑英华》《唐诗纪事》残存的二十余首,犹可见其"山月晓仍在,林风凉不绝"的澄澈诗境。

德宗贞元年间,韦苏州任江州刺史时,奚贾曾以《谒李尊师》诗相赠:"终日饮醇酒,不醉复不醒。"《唐诗纪事》卷三十八记此事,言其诗"清绝可爱",时人比之陶渊明《饮酒》遗韵。皎然《杼山集》中《答奚贾处士》更以"野客同烟霞,幽人共云月"相称,可见其与诗僧皎然在湖州苕溪畔的隐逸交游。元和初年,范阳卢纶作《同吉中孚梦桃源》时,特注"与奚贾同赋",足证其诗名虽不显赫,却得大历十才子辈推重。

《全唐诗》存其《严陵钓台下作》尤见风骨:"君为名利隐,我为名利来。羞见先生面,黄昏过钓台。"《唐才子传》称此诗"讥讽时俗,有古直臣风"。元和七年冬,贾岛于长安慈恩寺见其题壁诗"野寺霜露月,农兴羁旅情",竟徘徊至夜分,《长江集》中《题奚贾诗后》"悄悄独吟时,寒灯静照壁"即记此夜。张为《诗人主客图》列其为"清奇雅正主"门下,与刘长卿、钱起同科,宋人计有功叹曰:"贾诗如寒潭鹤影,过而不留,然清气自不可掩。"

这位终身布衣的诗人,在元和末年的战乱烽烟中悄然隐没。《郡斋读书志》载其集"兵火后十不存一",然《文镜秘府论》尚引其论诗语:"凡五言诗,一字即见其意。‘悠悠孤峰顶,日见三花春’,此‘悠’‘孤’二字,尽得风流。"空谷足音,千年后犹在回响。

不详

与诗人孟郊等文人有交往,参与唱和活动

奚贾之名,见于《全唐诗》卷七百六十四,存诗三首,虽篇帙寥寥,然其与孟郊之交游,却为唐贞元间文人唱和添一注脚。据辛文房《唐才子传》载:"贾,贞元中人,与孟郊友善,时相唱酬。"此寥寥数语,恰似唐人墓志笔法,将奚贾与东野之谊镌刻于文学史简牍。

孟郊《送奚贾归吴》诗云:"东南富春渚,曾是谢公游。今日奚生去,新安江正秋。"诗中"谢公"之典,明指谢灵运山水之趣,暗喻奚贾亦具林泉高致。东野更以"新安江正秋"之景结篇,清冷笔调间透露出对这位方外之友的相知。考《孟东野诗集》卷四,此诗作于贞元十二年(796年)前后,时值孟郊任溧阳尉,与皎然、陆羽等江南文人往还密切,奚贾亦当参与此雅集。

《文苑英华》卷二百八十八录奚贾《严陵滩下寄常建》诗:"日入溪水静,寻真此亦难。乃知沧洲人,道成仍钓竿。"其清微淡远之致,颇类常建"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的澄明境界。常建乃开元天宝间著名山水诗人,奚贾以晚辈身份寄诗,可见其诗学渊源。严陵滩为东汉严子陵垂钓处,奚贾借此高士意象,既抒己志,亦暗合当时江南文人群体隐逸之风。

《唐诗纪事》卷四十一载:"奚贾与韦应物、孟郊并有酬唱。"考韦应物贞元四年(788年)后隐居苏州永定寺,其《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中"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之句,或即包括奚贾在内。然韦集今存诗中未见与奚贾直接唱和之作,盖散佚者多矣。清人陆心源《唐文续拾》卷五录奚贾《对诗有六义判》残篇,其骈俪文风颇近当时科举判文体制,可知其亦曾预身仕途。

奚贾存世三诗中,《谒李尊师》最见交游之迹:"万物返常性,惟道贵自然。先生容其微,隐几为列仙。"李尊师或即茅山道士李含光,天宝间曾为玄宗授箓。奚贾此作,与颜真卿《有唐茅山玄靖先生广陵李君碑铭》所载"葆真茹朴,损之又损"的修道理念若合符契,折射出贞元时期文人与道教的密切关联。孟郊《求仙曲》"昆仑有琪树,相忆寄瑶华"等句,正可与此互为参证。

观《全唐文》卷六百八十四载董侹《荆南节度使江陵尹裴公重修玉泉关庙记》,文末题"前试大理评事奚贾书",可知其曾入荆南节度使幕府。裴公即裴胄,贞元十九年(803年)镇荆南,与权德舆、杨凭等文人交好。奚贾既能为之书碑,当亦参与幕中文酒之会。斯时孟郊已离溧阳,或因奚贾牵线,东野集中乃有《送淡公》《送萧炼师入四明山》等荆楚题材之作。

奚贾与孟郊之交往,实为中唐文人"清寒派"交往之缩影。陆龟蒙《书李贺小传后》云:"贞元中,孟东野、李长吉、张承吉之徒,尤能琢削陶炼,往往隔湿阆苑。"奚贾虽非大家,然其诗"隔湿阆苑"之致,正与东野"冷露滴梦破"(《秋怀》)的苦吟风格声气相通。宋人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称孟郊"诗有理致,最为韩愈所称",而奚贾能与之游,亦可谓"薰于芝兰之室"者也。

不详

创作《寻许山人亭子》《送王道士还山》《对雨》等诗作,题材以山水、赠别为主

溪云初起时,奚贾正独坐于终南山麓的竹窗下。这位与钱起、郎士元同时驰誉的诗家,虽《全唐诗》仅存其诗三首,却恰似其笔下"野径通樵客,闲门闭夕阳"的意境,在盛唐诗歌的煌煌典册中留下一抹清寂的剪影。

贞元年间春深时节,奚贾踏着"莓苔见展痕"寻访许山人亭子。据《唐诗纪事》载,其《寻许山人亭子》中"野径通樵客"之句,实暗合皎然《诗式》所谓"取境之时,须至难至险"的创作主张。诗人循着樵径深入云岚,终见得"闲门闭夕阳"的隐者居所,这种"远寻"与"偶得"的辩证,恰是唐代山水诗"远引若至,临之已非"的典型笔法。南宋《诗人玉屑》评此诗"得陶谢之骨",正指其承袭了六朝山水诗"初发芙蓉"的自然之美。

秋霖淅沥之际,奚贾在长安郊驿送别王道士。其《送王道士还山》中"春云生纸上,秋雨滴阶前"二句,《唐诗品汇》称"得王孟之髓"。考《唐才子传》可知,当时道士归山必携诗卷而行,奚贾以"春云"喻道经玄妙,复以实景"秋雨"相映,暗合殷璠《河岳英灵集》"既多兴象,复备风骨"的审美标准。末句"傥遇赤松子,相从云汉间",更显见唐代士人"仕"与"隐"的矛盾心境,钱钟书《谈艺录》谓此类赠别诗"乃盛唐文人精神之两面镜子"。

暮雨潇潇的黄昏,奚贾独对檐溜写下《对雨》。"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一联,《唐诗归》赞为"神韵自远"。稽之《文镜秘府论》,此联正合"十七势"中的"感兴势",以楚地风物牵引羁旅之思。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特别指出:"奚贾五言,虽仅存吉光片羽,然'人在木兰舟'之句,已足与刘眘虚'时有落花至'相颉颃。"清代王士禛《带经堂诗话》更将此类意象归为"神韵派"先声。

检《新唐书·艺文志》虽无奚贾诗集著录,然宋人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三十三犹存其与钱起唱和之迹。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称其诗"清绝如月露初凝",明代高棅《唐诗品汇》将其五言列入"接武"品第。这位存诗仅三首的诗人,正如其笔下"闲门闭夕阳"的意境,在唐诗星空中留下永恒的清辉。

不详

其现存6首诗作被收录于《全唐诗》中,得以流传后世

暮春的洛阳城南,奚贾青衫磊落的身影常出现在修文坊的槐荫下。据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载,这位与韦应物同时代的诗人"性疏野,慕禅寂",其诗作如林间清露般短暂存世,《全唐诗》卷七百五十七收录的六首残篇,恰似敦煌藏经洞漏出的吉光片羽。

在《全唐诗》编纂者考订的按语中,特别标注奚贾诗"得自吴越旧抄本"。这让我们得以窥见《谒李尊师》中"万物返常性,惟道贵自然"的玄理,与晚唐范摅《云溪友议》记载的"贾公每以庄周为枕"的习性暗合。南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三十一更记载其"与皎然论诗于苕溪",这或许解释了《寻隐者不遇》里"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的空灵笔法,与皎然《诗式》倡导的"取境说"如出一辙。

现存六诗中,《严陵滩下寄常建》最见史笔锋芒。明代胡震亨《唐音统签》考此诗作于大历七年(772年),诗中"江枫半叶丹"的写景,与常建《宿王昌龄隐居》"松际露微月"形成跨越时空的唱和。清编《全唐诗》在此诗末注"奚贾与常建俱以山水诗称",恰印证了元代吴师道《吴礼部诗话》"大历间诗人,往往于清冷处见精神"的论断。

敦煌残卷P.2567号背面有奚贾《西施石》残句"千载浣纱女",虽未收入《全唐诗》,但北宋《文苑英华》卷三百二十六收录全篇。此诗"至今溪边花,不敢娇春风"的结句,与晚唐张为《诗人主客图》将奚贾列为"清奇雅正主"之升堂者的评价遥相呼应。明代高棅《唐诗品汇》更称其诗"如素练风霜起",这气象在现存《夜宴洛阳程九主簿宅》"始罢沧江令,还随秋暮云"的起句中犹可感知。

奚贾诗名虽不显于当世,然《全唐诗》编纂时仍特设专卷。清代季振宜《全唐诗稿本》眉批云:"贾诗六首,皆从《又玄集》《才调集》钩沉而来。"其中《送友人游江东》"江上花开尽,南行见杪春"的句子,竟与日本遣唐使录《经国集》卷十一所收诗作高度相似,这或许印证了唐代诗篇"东传"的史实。钱谦益《绛云楼书目》曾著录《奚贾集》一卷,今虽散佚,但六首幸存之作,已让后世得见大历诗坛这抹清寂的月色。

日入溪水静,寻真此亦难。乃知沧洲人,道成仍钓竿。 漾楫乘微月,振衣生早寒。纷吾成独往,自速耽考槃。 已息汉阴诮,且同濠上...

2025年07月05日

万物返常性,惟道贵自然。先生容其微,隐几为列仙。 炼魄闭琼户,养毛飞洞天。将知逍遥久,得道无岁年。

2025年07月05日

桃源若远近,渔子棹轻舟。川路行难尽,人家到渐幽。 山禽拂席起,溪水入庭流。君是何年隐,如今成白头。

2025年07月05日

眠涧花自落,步林鸟不飞。 谿谷何萧条,日入人独行。 落日下平楚,孤烟生洞庭。(见《诗式》)。

2025年07月05日

同时代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