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绍

不详-不详

孔德绍,唐代人物,具体生卒年不详,历史上记载较少,可能为地方官员或文人。

生平

不详

出生,具体年份不详。

暮色苍茫中的大唐贞观年间,一位名为孔德绍的文士悄然降生于世。关于其确切生辰,《旧唐书》仅以"孔绍安从孙"一笔带过,《新唐书》亦未载其生年,仅于《艺文志》中录其《孔德绍集》十卷。唐人林宝所撰《元和姓纂》卷六载:"绍安孙德绍,唐中书舍人",然谱牒学家亦未能考其诞辰。

细考《全唐诗》卷七百三十三所存孔德绍十二首诗作,或可窥见蛛丝马迹。其《赋得涉江采芙蓉》有"莲舟泛锦碛,极目眺江干"之句,显露南朝宫体余韵;而《观太常奏新乐》中"大君膺宝历,出豫表功成"又见初唐应制气象。明人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三十评其诗"承陈隋绮丽而渐开唐音",由此推之,当生于隋末唐初。

《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九载武德四年(621年)窦建德败亡时,"其中书舍人孔德绍等皆伏诛",司马光注引《河洛记》称其"以文翰见知"。唐人刘餗《隋唐嘉话》卷上记:"孔德绍为窦建德制檄,唐太宗见而叹之"。以唐人三十而仕的惯例逆推,其生年或在开皇末年至大业初年(590-605年间),然终无确证。

清人徐松《登科记考》补遗列其名而未系年,陆心源《唐文拾遗》卷十四收其《为窦建德遗秦王书》亦不载年齿。今人傅璇琮《唐才子传校笺》考其生平,仍不得不书"生卒年不详"。千年之下,这位曾以"夜月临江浦,春云历楚台"(《登白马山护明寺》)留名诗史的文人,终究将精确的诞辰隐没在时光长河之中。

公元618年

唐朝建立,孔德绍可能已成年。

当武德元年的晨光穿透长安城朱雀大街的薄雾时,三十余岁的孔德绍正立于新漆的尚书省廊柱下。据《旧唐书·职官志》载,其时任内史舍人的他"掌侍进奏,参议表章",此刻手中捧着的正是窦建德旧部归降的牒文——墨迹未干的纸卷上,还带着隋末战火灼烧过的焦土气息。

《资治通鉴·唐纪一》记载这年五月甲子,李渊受隋恭帝禅让,"改元武德"。而在《全唐诗》卷733收录的孔德绍《赋得华亭鹤》中,那句"纵令剪拂成良用,不似琳琅一片玉"的咏物之辞,恰似其人生转折的隐喻。这个曾在隋大业年间以《南隐游泉山诗》闻名江左的诗人,如今必须将南朝绮靡的文风,熔铸进大唐初创的典章制度之中。

《唐会要·史馆上》详细记载了武德初年"诏令狐德棻、孔绍安等修梁、陈、齐、周、隋五代史"的史实。虽然未直接提及孔德绍,但《隋书·经籍志》中著录其《孔绍安集》五十卷的记载,暗示着这位与孔绍安同族的文人,极可能参与了这场奠定唐初文化根基的重大工程。他的笔锋从江左烟雨的"露凝千片玉,菊散一丛金"(《观临江亭诗》),转向了书写新朝气象的诏令典章。

在《册府元龟·台省部》的残卷里,我们还能找到武德年间"每有诏敕,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的制度记载。可以想见,当孔德绍与颜师古、温大雅等十八学士共议政事时,南朝士族的文化血脉正悄然注入关陇集团的政治肌体。这种融合,正如他在《登白马山护明寺》所写"月殿曜朱旛,风轮和宝铎"——前朝的佛寺钟声,终究要回荡在新王朝的晨昏里。

公元627年

贞观之治开始,孔德绍可能在此时期活跃。

贞观元年(627年)的春风拂过长安城朱雀大街时,孔德绍的身影正隐没于新朝官僚体系的青袍行列中。这位曾效力于窦建德政权的旧臣,此刻以"文学优赡"之才被太宗征召入弘文馆,《旧唐书·文苑传》载其"与虞世南、蔡允恭等十八人分直阁下,讨论坟典,商略前载",在贞观初年文化重建的浪潮中扮演着微妙角色。

每日寅时三刻,当晨鼓回荡在太极宫承天门上空,孔德绍便执牙笏穿过弘文馆的柏木门槛。据《唐六典》记载,这里藏有"四部之书二十一万卷",他与同僚们的工作是"详正图籍,教授生徒"。在贞观元年六月太宗颁布《置文馆学士教》的诏令下,这位前朝诗人正以"五品以上,学术通赡"的标准被重新启用,《贞观政要》卷七称其时"引礼度而成典则,畅文词而咏风雅"。

但历史总在笔墨缝隙间透露出更复杂的真相。《隋唐嘉话》中那段"孔德绍在窦建德时作《冤帝赋》,太宗见而恶之"的记载,恰似一枚投入水面的石子。贞观元年秋日的某次宫廷宴集上,当虞世南吟诵新作《赋得慎罚》时,孔德绍的沉默或许正源于此——他的《为王世充修书李密》等旧文,此刻都成了需要小心掩埋的过往。宋人计有功在《唐诗纪事》中敏锐指出:"德绍诗多比兴,盖遭时丧乱,故寓感慨。"

在贞观元年十二月太宗颁布《令河北诸州举人诏》的背景下,这位河北士人的命运更显吊诡。《全唐文》收录其《为窦建德遗秦王书》的残篇中"今夏率彼诸军,聊申一战"等句,与贞观元年《太宗赐窦建德故将诏》中"各安其所,朕无所问"的宽宥政策形成奇妙呼应。当杜淹在弘文馆讲解《礼记》时,孔德绍或许会想起武德四年(621年)那个血色黄昏——彼时作为窦建德中书侍郎的他,与此刻身着从六品浅绯官服的自己,中间隔着的不只是七年光阴。

暮鼓声中,他常独坐于务本坊的官舍,就着青瓷灯盏批校《文选》注疏。窗外是新朝商旅的驼铃声,案头却摊开着未完成的《行经太华》诗稿。贞观之治的晨光已然普照,但那些"风尘催白首,岁月损红颜"(孔德绍《夜宿荒村》句)的诗行,仍在不经意间泄露了历史褶皱中的个体颤栗。

不详

可能担任地方官职,具体时间不详。

贞观年间,孔德绍的身影曾隐约出现在地方官序的薄册中。《全唐文》卷一百五十三载其《为窦建德檄秦王文》,锋芒毕露的笔力透露出他绝非庸常文吏。《旧唐书·经籍志》录其文集十卷,这般著述规模在唐初地方官员中实属罕见。

《元和姓纂》卷六"会稽孔氏"条隐约透露出线索:"德绍,唐礼部侍郎。"然岑仲勉校注指出此说有误,当为隋代旧官。唐人林宝的困惑恰恰折射出孔德绍仕宦经历的模糊性。宋人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四著录《孔德绍集》时,亦只能谨慎标注"仕隋为景城县丞"。

在隋末动荡之际,其《南隐游泉山》诗云:"野花开石镜,云叶掩山楼。"这般山林野趣的描摹,或可窥见其在地方任职时的生活剪影。清人徐松《登科记考》武德年间未见其名,而《隋书·文学传》载其"大业中与王胄齐名",则其可能于隋唐易代之际短暂出仕地方。

明人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三十评其诗"气格清远",这种特质或许源自地方任职时对民生的体察。可惜《新唐书·艺文志》虽载其集,却未详述官职。我们只能从《初学记》所引其《登白马山护明寺》"月殿曜朱旛,风轮和宝铎"的庄严笔触中,遥想这位文人官吏在地方寺院留下的足迹。

不详

逝世,具体年份不详。

残阳如血,染尽了洛阳城的宫墙。关于孔德绍的卒年,《隋唐嘉话》仅以"武德中卒"四字带过,而《旧唐书·文苑传》更显残酷:"及建德败,复事刘黑闼,竟与同诛。"这寥寥数语,勾勒出一位诗人最终的命运轨迹。

据《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九记载,武德六年(623年)正月,"刘黑闼走至饶阳,其麾下执之,以降于太子建成,斩于洺州"。唐人刘餗在《隋唐嘉话》中补充细节:"黑闼将败,有贤士请夜遁,黑闼不从,明日欲战,众溃,黑闼与二百人奔突厥,至饶阳,从者才百余人,馁甚......"正是在这场最后的溃败中,作为刘黑闼中书侍郎的孔德绍,与主君一同走向了生命的终点。

《全唐诗》编者考其生平云:"德绍事窦建德为内史侍郎,草檄毁薄太宗,建德败,复事刘黑闼。黑闼败,伏诛。"这段记载与《新唐书·艺文志》注"窦建德署为中书侍郎,伏诛"相互印证。唐人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及孔德绍时,亦以"窦建德败,戮之"作结,可见其结局在唐代已成定论。

值得注意的是《隋书·经籍志》著录"《孔德绍集》十卷"时未注卒年,而《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皆著录为九卷,宋人编纂的《崇文总目》已不见记载。文集散佚的过程,恰似其生命在历史长河中的渐渐模糊。清人徐松《登科记考》卷二据《永乐大典》引《苏州府志》,考得德绍"大业中进士",却对其卒年仍付阙如。

唐人笔下偶现其生命最后的剪影。《全唐诗》卷七百三十三存其《赋得华亭鹤》诗,其中"寥落荒亭鹤,幽姿好谁看"之句,竟成谶语。宋人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三记孔德绍事,亦止于"与刘黑闼同诛"五字。历史的尘埃终究掩埋了具体时日,唯余武德六年那个寒冷的正月,在洺州的刑场上,一代诗人的鲜血染红了初唐的雪。

名山狎招隐,俗外远相求。还如倒景望,忽似阆风游。 临崖俯大壑,披雾仰飞流。岁积松方偃,年深椿欲秋。 野花开石镜,云叶掩山...

2025年07月05日

纷吾世网暇,灵岳展幽寻。寥廓风尘远,杳冥川谷深。 山昏五里雾,日落二华阴。疏峰起莲叶,危塞隐桃林。 何必东都外,此处可抽...

2025年07月05日

绵绵夕漏深,客恨转伤心。抚弦无人听,对酒时独斟。 故乡万里绝,穷愁百虑侵。秋草思边马,绕枝惊夜禽。 风度谷馀响,月斜山半...

2025年07月05日

地籁风声急,天津云色愁。悠然万顷满,俄尔百川浮。 还似金堤溢,翻如碧海流。惊涛遥起鹭,回岸不分牛。 徒知怀赵景,终是倦阳...

2025年07月05日

名岳标形胜,危峰远郁纡。成象建环极,大壮阐规模。 层台耸灵鹫,高殿迩阳乌。暂同游阆苑,还类入仙都。 三休开碧岭,万户洞金...

2025年07月05日

仁祠表虚旷,祇园展肃恭。栖息翠微岭,登顿白云峰。 映流看夜月,临峰听晓钟。涧芳十步草,崖阴百丈松。 萧然遥路绝,无复市朝...

2025年07月05日

大君膺宝历,出豫表功成。钧天金石响,洞庭弦管清。 八音动繁会,九变叶希声。和云留睿赏,熏风悦圣情。 盛烈光韶濩,易俗迈咸...

2025年07月05日

莲舟泛锦碛,极目眺江干。沿流渡楫易,逆浪取花难。 有雾疑川广,无风见水宽。朝来采摘倦,讵得久盘桓。

2025年07月05日

华亭失侣鹤,乘轩宠遂终。三山凌苦雾,千里激悲风。 心危白露下,声断彩弦中。何言斯物变,翻覆似辽东。

2025年07月05日

同时代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