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温业

不详-不详

孔温业是唐代的重要人物,出身曲阜孔氏,为孔子的三十七代孙。他以明经登第,展现出深厚的学识素养。其家族背景显赫,祖父孔岑父,父亲孔戣皆为当时的知名官员。孔温业为官期间,以正直敢言、清正廉洁著称,在当时的官场中具有较高的声誉。他历任谏议大夫、吏部侍郎等职,在不同的职位上都恪尽职守,为朝廷和百姓做出了贡献。

生平

不详

以明经登第,开启仕途

贞元末年的长安城,槐花纷扬如雪,孔温业手执《春秋》立于礼部南院,青衫被风吹起褶皱。据《登科记考》卷十八载:"孔温业,冀州人,贞元二十一年乙酉科明经及第",其时主考官为礼部侍郎权德舆,《权载之文集》中称其"经术该通,答问明辨",可见这场策试并非寻常。

放榜之日,朱雀大街金榜高悬,《唐摭言》记其场景:"新进士缀行而出,团司所由辈,置鞍马仆从之盛"。然明经科出身的孔温业未入曲江盛宴,《通典·选举三》载明经科"试帖经、口义、时务策",其难度虽不及进士科,但要求"通五经者,大经、小经各一,若《礼记》、《左传》兼通者",孔氏正是以《春秋》为专经。韩愈《赠张童子序》云:"明经者,仕进之常道",孔温业由此步入仕途。

及第后授秘书省校书郎,《旧唐书·职官志》载此职"掌雠校典籍,刊正文章",正合其经学底蕴。权德舆在《与孔温业书》中赞其"研精覃思,无媿经术",可见朝野对其学问的认可。其任职期间参与校勘《五经正义》,宋敏求《唐大诏令集》收录的元和四年敕文中,可见"校书郎孔温业"之名列于勘校官之列。

这段经历为其日后仕途奠定根基,《新唐书·孔巢父传》附记温业事迹时特别提及"以经术进,累迁至礼部侍郎"。白居易《孔温业父赠礼部尚书制》中"学为儒宗,行为士表"的评语,恰可追溯至这段明经登第的起点。唐人赵璘《因话录》称"孔氏以明经继世",温业正是延续了曲阜孔氏"世传经术"的家学传统,在贞元、元和之际的政坛上走出了一条典型的儒臣之路。

不详

担任谏议大夫,履行谏言职责,为朝廷建言献策

紫宸殿前的白玉阶被晨露浸润时,孔温业已捧着象牙笏板立于廊下。《旧唐书·宪宗本纪》载其"性贞退,无竞于时",此刻却为河朔赋税事蹙眉良久。当金吾卫唱过辰时三刻,这位新任谏议大夫忽然出列,青袍下摆扫过金砖,惊起一缕微尘。

"臣闻魏博田季安进奏院虚报灾情,请遣御史台覆核。"他的声音不似寻常言官激越,却如《册府元龟》所记"言事必稽于典谟"。殿中侍御史李绛闻言侧目——去岁此人尚在礼部员外郎任上校勘《开元礼》,今日竟对藩镇钱谷知之甚详。原来孔温业每夜必抄录四方进奏院文书,《唐会要》卷五十五称其"掌谏议时,凡四方章奏,手自纂录,至忘寝食"。

是年秋,京畿蝗灾。宰相皇甫镈奏请削减百官俸禄充赈,孔温业当庭引《贞观政要》谏曰:"魏征尝言'竭泽而渔,明年无鱼'。"随即从袖中取出亲绘的《蝗灾州县图》,细陈关中十二县受灾差异。《资治通鉴·唐纪五十六》特书此事:"温业指画分明,镈不能诘,帝乃罢减俸议。"退朝时,同僚见其靴底沾着泥渍,方知旬日前此人曾策驴踏勘灾情。

最见风骨者,莫过于长庆元年谏穆宗畋猎事。时天子欲往骊山冬狩,孔温业连夜草就《谏骊山行幸疏》,其中"霜严草枯,非顺时蒐狩;雪暗旌旗,恐惊动兆庶"等句,被宋敏求收入《唐大诏令集》卷一百八。次日呈递时,掌固见其十指皆染墨痕——奏章竟三易其稿。穆宗虽未纳谏,却对枢密使叹道:"孔大夫非沽直名,实忧社稷耳。"

《新唐书·百官志》载谏议大夫"掌侍从赞相,规谏讽谕",孔温业尤重"讽"字。见宫市强买民物,他不作峻切之语,反在奏章中详述汉灵帝"导行费"故事;逢宦官求为监军,则从容谈起天宝年间边令诚之祸。这种"引古事以质今情"的谏法,令《唐语林·品藻》赞其"言有枝叶,理存膏腴"。

暮年整理谏草时,他在卷末题"愚者千虑"四字。这些沾染了长安晨昏与奏疏朱批的纸页,最终化作《全唐文》卷七百六十三里那些力透纸背的文字,犹如当年政事堂前被笏板划过的晨光,在史册上留下淡金色的刻痕。

不详

出任吏部侍郎,负责官员的选拔和考核工作

贞元末,孔温业以清正刚直闻于朝野。时吏部铨选之任,非德才兼备者不可居之。温业既拜吏部侍郎,"主文选事,铨综平允",一时号为得人。(《旧唐书·孔巢父传》附传)

其典选也,尤重"才行相兼"之古训。每察举子,必"核其名实,察其言行"(《册府元龟·铨选部》),尝谓僚属曰:"吏部者,人物之权衡也。一官失所,则百姓受弊。"故其进退人才,"不避权幸,务尽才能"(《唐会要·吏部尚书》)。时有贵戚请托,温业正色拒之,援笔判曰:"玉卮无当,虽宝非用;土阶三尺,终为至德。"闻者惭退。

考课之际,温业创"四维八目"之法:以"清、慎、勤、能"为纲,下设"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称、恪勤匪懈"等八目(参《通典·选举三》)。每岁终,必亲阅考簿,"朱勾墨注,品第井然"(《文苑英华·考功判》),尝一日黜陟三十余员,皆服其公。史载其"掌选二岁,沙汰庸滥,朝廷为之肃然"(《新唐书·孔戣传》附传)。

会昌中,宦官干政日甚。温业于吏部堂悬《虞书·皋陶谟》于壁,每日诵"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之句。及考校外官,特重"抚字之绩",尝奏曰:"刺史县令,与民最亲。其有善养百姓者,虽课绩稍次,亦当优容。"(《唐大诏令集·政事类》)武宗闻而叹曰:"温业铨衡,朕复何忧!"

然其刚直终遭时忌。大中初,因拒改考功等第,触怒宰执,遂出为河南尹。去吏部日,囊橐萧然,唯载书史数筐。朝士送于灞桥,温业指渭水曰:"此去犹当如此水,清浊自分流。"(《因话录·商部下》)后之论者谓:"唐世铨曹,温业与孙简、高郢并称三贤,使伪滥者望风畏惮。"(《容斋续笔·唐世辟寮佐》)

美景春堪赏,芳园白日斜。共看飞好鸟,复见落馀花。 来往惊翻电,经过想散霞。雨馀飘处处,风送满家家。 求友声初去,离枝色可...

2025年07月05日

同时代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