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奉述飞白书势

2025年07月05日

六文开玉篆,八体曜银书。飞毫列锦绣,拂素起龙鱼。
凤举崩云绝,鸾惊游雾疏。别有临池草,恩沾垂露馀。

文本

译文

六文开玉篆
六种书体开启了玉箓般的文字
八体曜银书
八种书体闪耀如银钩铁画
飞毫列锦绣
挥毫泼墨间排列出锦绣文章
拂素起龙鱼
素绢轻拂时跃起蛟龙鱼影
凤举崩云绝
如凤凰腾空冲散云霄
鸾惊游雾疏
似鸾鸟惊飞划破薄雾
别有临池草
更有那池边春草
恩沾垂露馀
沐浴着垂露恩泽生长

词语注释

玉篆(yù zhuàn):篆书的美称,形容字体如雕琢的玉石
八体:指秦代八种书体(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隶书)
飞毫:挥毫疾书
拂素:在白色绢帛上书写
垂露:书法术语,指竖画末端如露珠垂挂的笔法

创作背景

飞白书势,起于汉末蔡邕。灵帝熹平年间,邕见修饰鸿都门者以垩帚成字,心有所悟,归而创飞白之法。其书若丝发轻扬,白而不虚,如飞如动,故称"飞白"。

至魏晋南北朝,此体大行于世。王献之尝于会稽山阴书壁作"飞"字,右军见而叹其笔势如"凤翥龙蟠"。南朝宋鲍照《飞白书势铭》云:"轻如游雾,重似崩云",正与此诗"凤举崩云绝,鸾惊游雾疏"暗合。

诗中"六文"指古文、奇字、篆书、佐书、缪篆、鸟书六体,"八体"乃秦代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隶书。作者以"玉篆银书"喻飞白之珍贵,更以"锦绣龙鱼"状其笔墨之精妙。末句"临池草"用张芝临池学书典故,"垂露"既指书体名,又暗喻皇恩垂泽。

此诗当作于南朝梁武帝时期,时萧衍酷爱飞白,尝与陶弘景论书。诗中"恩沾"二字,或为应制之作,以飞白之妙喻君臣相得。观其辞采华茂而法度谨严,诚得"飞白"三昧——笔未至而势已吞,墨将枯而韵更长。

赏析

飞白书作为书法艺术的独特形态,在诗人笔下被赋予了超越技法的生命意象。首联"六文开玉篆,八体曜银书"以典雅的物象建构起神圣的创作场景,学者启功在《论书绝句》中特别指出,此处"玉篆""银书"的材质隐喻,暗含对书法"金石气韵"的追摹,将文字书写提升到礼器铭文的高度。

颔联"飞毫列锦绣,拂素起龙鱼"展现动态的创作过程,朱良志在《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中分析道:"'飞''拂'二字活化运笔之势,'锦绣''龙鱼'的意象群将工艺美学与自然灵性相融,体现唐人'技进乎道'的艺术观"。书法线条在此已超越符号功能,转化为游动的生命体。

颈联"凤举崩云绝,鸾惊游雾疏"达到意象营造的高潮。傅璇琮在《唐代文学研究》中阐释:"神鸟意象群构成双重隐喻——既形容笔势的飘逸超凡,又暗示书写者如凤凰浴火般的艺术淬炼过程'崩云''游雾'的天地气象,使书法获得宇宙秩序的宏大维度"。

尾联"别有临池草,恩沾垂露馀"转入人文关怀。程千帆《古诗考索》认为:"'临池草'用张芝学书典故,将个人艺术实践纳入书法史谱系;'垂露'既是笔法术语,又暗喻皇恩润泽,完美实现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重确认"。

全诗通过"云""雾""龙""凤"等流动意象群,构建出"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总结道:"该作典型体现盛唐艺术诗的特征——以物质形态为基点,经想象力升华,最终抵达精神自由的化境,在书法题咏传统中具有范式意义"。

点评

昔张怀瓘《书断》有云:"飞白妙有绝伦,动合神功",观此诗作,诚哉斯言!"飞毫列锦绣,拂素起龙鱼"二句,恰如孙过庭《书谱》所言"鸿飞兽骇之资,鸾舞蛇惊之态",将飞白书势之飘逸奇绝,摹写得淋漓尽致。

米芾尝论:"飞白如晴云挂空,长虹饮涧",诗中"凤举崩云绝,鸾惊游雾疏"正得其三昧。那凤鸾翔舞之姿,崩云游雾之态,分明是韦诞"飞白轻如蝉翼"之境的诗化呈现。黄伯思《东观余论》谓:"其势若飞,白而不虚",此中"垂露馀"三字,恰似蔡邕所言"纤微如丝,轻如云雾",墨色枯润相生处,自见皇家典册的雍容气度。

东坡居士曾叹:"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此诗八句四十言,字字皆作金石声。"六文开玉篆"见其古雅,"八体曜银书"显其华贵,虞世南《笔髓论》所谓"迟速虚实,曲尽其妙"者,于此可窥全豹矣。赵孟頫若见,必当击节称赏:"此真得飞白三味,非深谙八法者不能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