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渐染长安城时,班婕妤独坐增成舍的幽暗处,指尖抚过冰凉的织机。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的秋风穿过未央宫的重重帘幕,将池中残荷的叹息送入她案前昏黄的灯影里。
这位曾以《团扇诗》惊艳宫闱的才女,此刻正凝视着织锦上未完成的合欢纹样。机杼声里藏着赵飞燕姐妹入宫后渐起的笙箫——成帝的步辇已三年未停驻她的殿前。窗外蟋蟀的鸣叫突然尖锐起来,恰似那日隔着椒房殿听见的诏书:"班氏供养东宫,如履薄冰。"
史书记载"帝初即位选入后宫,始为少使,俄而大幸"。但建始四年(公元前29年)的月光再也照不进永始年间的罗帷。她忽然想起前日经过的楼观,那些曾与君王共赏的桃李,如今零落得只剩枯枝划破宫墙的影子。池面飘着的芙蓉瓣,倒像是她早夭的《自悼赋》里散落的字句。
当更漏指向三更,织机上的金线突然崩断。班婕妤望着摇曳的烛火,终于明白自己织的从来不是锦缎,而是困住自己的茧。蟋蟀的鸣叫与远处昭阳殿的乐声交织成网,将她未完成的诗篇永远留在了这个寒露初降的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