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二年(714年)的长安城,正是唐玄宗李隆基开创"开元盛世"的肇始之年。在这万象更新的时节,金城公主的婚辇即将西行,延续着文成公主未竟的和平使命。大明宫含元殿前,群臣以诗赋相送,其中这首奉和之作,以典雅雍容的笔触,将帝国经略边疆的雄图娓娓道来。
"圣后经纶远"开篇即见深意,既暗指当年武则天促成唐蕃和亲的远见,又隐喻当下玄宗延续"金玉绮绣"问遗吐蕃的怀柔之策。诗人以"受降城"与"筑馆"的典故并置,将汉宣帝受匈奴降的典故,巧妙转化为对公主远嫁逻些(今拉萨)的祝福——那布达拉宫的红白宫墙,何尝不是新的"戎和之馆"?
颔联"乌孙垒"与"积石河"的地理意象相对,乌孙故地暗示着汉代细君公主的旧事,而积石山下的黄河春水,则预示着唐蕃边境即将消融的冰雪。诗人以春风化雪的细腻笔法,将政治联姻转化为文明教化的象征,恰如《礼记》所言"修其教不易其俗"的治边智慧。
末联的"六龙"仪仗与"双鹤"祥瑞,在敦煌壁画般的华彩中达到高潮。玄宗亲临渭桥送别的场景,与松赞干布迎亲队伍中的白鹤纹银器遥相呼应,使这首应制诗超越了寻常颂圣之作,成为丝绸之路上又一曲文明对话的见证。那些镶嵌在诗句中的汉唐气象,终将随着公主的鸾铃,化作大昭寺门前"唐蕃会盟碑"上永不磨灭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