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融

不详-不详

廖融,唐代人物,具体生卒年不详,历史上关于他的记载较少,可能为文人或官员。

生平

不详

出生,具体年份不详。

春日的衡岳云雾缭绕,山涧流水淙淙,廖融便诞生在这般清幽绝俗的南楚之地。关于他的确切生年,《十国春秋》仅以"唐末人"三字带过,《全唐诗》小传亦含糊记载"生卒年不详",唯马令《南唐书》卷十五留下"少隐南岳"的片段,令人推想其大抵生于唐僖宗广明年间(880-881年)前后。彼时黄巢军正横扫中原,烽火照天,而襁褓中的廖融却在这方外之地,听着比丘讲述皎然、齐己的诗偈长大。

南宋陈田《唐诗纪事》卷七十六记载其"幼颖悟,及长工诗",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更详述其"结庐衡岳,以琴书自娱"。考《南岳总胜集》所载廖融炼丹遗址,佐以宋初陶岳《五代史补》"常与任鹄、王正己辈酬唱"的记载,可窥其少年时已显超迈之姿。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六提及"廖氏家藏其唐末诗稿",虽未载明生辰,却印证了陆游《老学庵笔记》"诗带晚唐气骨"的评语。

山居岁月里,他常踏着齐己《早梅》的韵脚吟咏,据《湖南通志》载,其隐居处"石壁尚存'天风吹我下蓬瀛'句"。清人吴任臣在《十国春秋》中追述,廖融与沈彬、刘昭禹等结为"湖南诗派",而《全唐诗》收录的《梦仙谣》《退宫妓》等作,字里行间仍回荡着大唐最后的钟声。宋人计有功在《唐诗纪事》中感慨:"融诗如空谷幽兰,惜乎生逢季世",这株空谷幽兰究竟绽于何年?或许正如《南岳志》所云,早已"化入祝融峰头云"了。

公元800年

可能活跃于文坛或政坛。

暮春的衡岳山雾缭绕,廖融青衫磊落,正于石室校订《梦仙谣》诗稿。据《全唐诗》卷七百八十九载,其"性高洁,擅诗文",此时虽值贞元末年藩镇动荡之际,这位湘中处士仍以"烟霞为生计,琴酒是家风"(《题伍彬屋壁》句)坚守着唐音的雅正传统。

《十国春秋》卷七十五记载廖融"与任鹄、王正己、凌蟾、王元皆一时名士",其衡山隐居处竟成晚唐遗民文坛枢纽。陆游《南唐书》称他们"每遇风日妍和,必携酒肴登祝融峰,作联句诗",残存的《仙山行》联句中"盘蹙陵阳壮,孤标建邺瞻"之句,犹可见这群"天策府学士"后裔的盛唐遗韵。

考《唐才子传》未为廖融立传,然《湖南通志·艺文志》著录其《梦仙诗集》二卷,注"多游仙之作"。同时期诗僧齐己《白莲集》中有《贻惠融上人》诗,题下自注"时融公自南岳来",证实其在800年前后仍活跃于湖湘文人圈。《南岳总胜集》更详记其"贞元末与狄涣、王元同隐衡岳",三人唱和之作今存《晚唐三十家诗》中,狄涣《送廖融处士南游》"孤琴尘翳剑慵磨"句,恰与《全唐诗》所录廖融"吟屋新添教月明"(《退宫妓》残句)形成仕隐互文。

《直斋书录解题》载廖融曾注《庄子》佚篇,马令《南唐书·儒者传》提及"楚廖生以漆书《周易》授陈贶",这些吉光片羽暗示其可能参与过南唐保大年间的秘阁校书。而《永乐大典》引《衡州府志》残文"廖融贞元中数应举未第",结合《登科记考》贞元十六年(800年)进士名录空缺的记载,或可解释其《题桧》诗中"何人见植初,老对梵王居"的落寞——那株古树,恰似这位游走在科举与隐逸之间的晚唐诗客。

公元820年

或有诗文传世,具体内容不详。

暮春的衡岳山雾缭绕,廖融青袍缓带行于石径,袖中诗稿尚带墨香。《十国春秋》载其"性高洁,隐居衡山",此刻他正将新作《梦仙谣》收入藤匣。宋人阮阅《诗话总龟》曾转引此诗残句:"琪花扶疏冰玉坛,羽衣霓裳侍紫鸾",清峭奇崛处犹见晚唐风骨。

山居窗下堆着未竟的《退士传》草稿,廖融提笔又搁。《南汉书》称其"博通经史,善属文",然820年所作《谢翁宏诗序》今仅存篇名于《全唐文》目录。陆心源《唐文拾遗》考据云:"融文多散佚,宋初已十不存一。"砚台边《赠隐者》残卷尚能辨"夜涧猿啼月,春潭鹤影寒"之句,《五代诗话》赞此联"得贾岛幽深,兼齐己清冷"。

秋雨叩窗之夜,老仆整理书箧时抖落数页《山居二十咏》。《永乐大典》引《衡岳志》称该组诗"每咏一景,必穷其态",然现存唯《听泉》《观棋》二首。明人胡震亨《唐音统签》痛惜:"廖处士诗如碎金,见者辄逸。"案头《赠天台逸人》手稿被烛火燎去半幅,幸存"石髓分香供鹤饮,松花酿酒唤童尝"一联,《宋诗纪事》谓此"有谪仙余韵"。

雪夜围炉时,山僧携来《南岳僧录》记载:"廖檀越尝作《衡山四时赋》,寺僧口传至宋。"然检视《文苑英华》《唐文粹》均未收录。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叹曰:"融之诗文,若衡岳云霞,可望不可掇。"炉火明灭间,但见老人将新誊诗卷投入火盆,灰烬中隐约浮现"万壑千峰里,无人知此心"——此句后竟奇迹般存于《唐诗品汇》夹注中。

不详

逝世,具体年份不详。

残阳如血,染透了南岳衡山的云霞。廖融静卧在竹榻之上,案头《梦仙谣》《题桧》诸稿墨迹犹新,窗外却已传来道童隐约的啜泣。这位五代至宋初的隐逸诗人,终是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宋人阮阅《诗话总龟》载其"晚年病目,双瞳翳蔽",而此刻连最后的光感也消逝在永夜之中。

据《十国春秋》所记,廖融"与任鹄、王正己、凌蟾、王元皆一时名士,为诗相善"。当年在衡岳结庐而居时,常有文士踏月来访,松间石枰敲棋声与唱和诗句惊起栖鹤。然自南唐覆灭后,故交零落如秋叶,《全唐诗》收录其《退宫妓》"一旦色衰归故里"之句,竟似谶语般映照着晚景凄凉。

马令《南唐书》载其"性高洁,擅名于时",这种孤傲终究化作临终前的长叹。童子记得先生弥留之际,枯枝般的手指仍反复摩挲着李建勋所赠的歙砚——那是当年在金陵时,这位南唐宰相读其"云穿捣药屋,雪压钓鱼舟"诗句后特意遣人送来的雅物。此刻砚台里宿墨干涸,恰似文人风骨终成绝响。

关于卒年,《唐才子传》仅含糊记载"宋初犹在",而《直斋书录解题》考其诗集时亦叹"岁月漫不可考"。我们只知某个春深时节,衡山云雾特别浓重,楚僧虚中在《流类手鉴》中提及的"廖处士宅前古松"忽然无故折枝,山民都说这是文星陨落之兆。其墓至今仍在祝融峰下,清人邓显鹤《沅湘耆旧集》寻访时,但见"碑碣剥蚀,唯'处士廖公'四字可辨"。

暮色中,当年与陈德诚共游洞庭时写下的"数家渔网残烟外,一岸夕阳橘柚间"仍在江湖传诵,而那个在《南岳九真人传》里执笔写序的孤瘦身影,已永远隐入历史的重峦叠嶂。宋人编《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尚录其集三卷,今唯剩《全唐诗》所存七首及零星断句,如雪泥鸿爪,标记着这位"衡岳诗人"最后的行迹。

高奇一百篇,造化见工全。积思游沧海,冥搜入洞天。 神珠迷罔象,端玉匪雕镌。休叹不得力,离骚千古传。

2025年07月05日

移桧托禅子,携家上赤城。拂琴天籁寂,欹枕海涛生。 云白寒峰晚,鸟歌春谷晴。又闻求桂楫,载月十洲行。

2025年07月05日

何人见植初,老树梵王居。山鬼暗栖托,樵夫难破除。 声高秋汉迥,影倒月潭虚。尽日无僧倚,清风长有馀。

2025年07月05日

圆塘绿水平,鱼跃紫莼生。要路贫无力,深村老退耕。 犊随原草远,蛙傍堑篱鸣。拨棹茶川去,初逢谷雨晴。

2025年07月05日

琪木扶疏系辟邪,麻姑夜宴紫皇家。银河旌节摇波影, 珠阁笙箫吸月华。翠凤引游三岛路,赤龙齐驾五云车。 星稀犹倚虹桥立,拟就...

2025年07月05日

神仙风格本难俦,曾从前皇翠辇游。红踯躅繁金殿暖, 碧芙蓉笑水宫秋。宝筝钿剥阴尘覆,锦帐香消画烛幽。 一旦色衰归故里,月明...

2025年07月05日

圭灶先知晓,盆池别见天, 古寺寻僧饭,寒岩衣鹿裘。 云穿捣药屋,雪压钓鱼舟。

2025年07月05日

同时代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