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为

不详-不详

张为是唐代诗人,其具体生平事迹大多不详。他著有《诗人主客图》,这是一部重要的唐诗品评著作。该书将中晚唐诗人分为六主,各主之下又分上入室、入室、升堂、及门等不同等级,以明确诗人之间的传承与流派关系,对研究唐代诗歌流派和诗歌批评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张为的诗歌创作风格可能受到当时流行诗风的影响,其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代诗歌多元发展的面貌。

生平

不详

出生,具体年份不详

关于唐代诗人张为的生年,史册未载确切,仅能从零星的文献记载中窥见其生平片段。宋人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五载:"张为,闽中人,工诗,与周朴齐名",寥寥数语,既未言其生卒,亦未详其仕宦。清人徐松《登科记考》遍检唐代科举史料,于张为名下仅注"不详"二字,足见其生平之晦暗难明。

考其交游,或可略推时代。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十载:"(张为)尝撰《诗人主客图》,以白居易为广大教化主",而白氏卒于会昌六年(846年),可知张为至少活动于九世纪上半叶。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诗人主客图》时称"唐张为撰",并注"唐末进士",结合黄巢之乱(875-884)后科举停废之事,可推测其应生于唐宣宗大中(847-860)前后。

其籍贯亦有异说。《全唐诗》小传称"江南人",而《唐诗纪事》明言"闽中"。考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闽中乃福州旧称,或因其曾流寓江南致记载歧异。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三十录其《渔阳将军》诗时,特注"张为,闽中处士","处士"之称,恰与其《主客图》自署"博雅堂主人"的隐逸气质相合。

虽生年难详,然其《诗人主客图》影响深远。宋人吕本中《童蒙诗训》谓:"唐人好标榜,张为《主客图》最著",清李调元《诗人主客图序》更称"唐人言诗派者,当以是为最古"。此作今存《函海》本,序中"若主人门下处其客者,以法度一则"之语,犹可见其诗学理念。生年虽湮,诗论长存,恰如《全唐诗》所录其《秋宿鹤林寺》残句:"月照疏林惊宿鸟",朦胧处正显唐人风致。

不详

创作《诗人主客图》,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暮春的长安,槐花如雪。张为在平康坊的寓所铺开素笺,笔锋蘸满墨汁时,忽然想起二十年前在洛阳听白居易吟诗的情形。这位中晚唐诗坛的独行者,正酝酿着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以"派别论诗"的奇书——《诗人主客图》。

据宋人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五载:"为作《诗人主客图》,序曰:若主人门下处其客者,以法度一则也。"张为将八十四位诗人分为"广大教化""高古奥逸"等六主,每主下辖升堂、入室、及门三等客。这种独创的品评体系,实脱胎于东汉经学的师承谱系,却首次应用于诗学领域。明人胡震亨在《唐音癸签》卷三十二中惊叹:"张为《主客图》一卷,妄分流派,谬僻尤甚。"

书案上的油灯摇曳,映照着张为眉间的深纹。他慎重地将白居易列为"广大教化主",此说本于元稹《白氏长庆集序》"讽谕之诗长于激,闲适之诗长于遣"的评价。而对李益"清奇雅正主"的定位,则暗合《旧唐书》本传所称"每作一篇,为教坊乐人以赂求取"的流行盛况。清人李调元在《诗人主客图·序》中揭示其奥妙:"唐张为撰《诗人主客图》一卷,所谓主者,白居易、孟云卿、李益、鲍溶、孟郊、武元衡,皆有标目。"

残更将尽时,张为在鲍溶名下添注"博解宏拔主"三字。这个被后世认为"不甚知名"的选择,其实源自他对《全唐诗》卷四百八十六所收鲍溶"古态日渐薄,新妆心更劳"等句的独到体悟。正如四库馆臣在《诗人主客图》提要中所析:"独立鲍溶为博解宏拔主,而自谓及门,亦持之有故。"

晨光浸透窗纸之际,这部被《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二称为"近世诗派之说殆出于此"的奇书终成完帙。张为搁笔时未必料到,他这套源自《汉书·艺文志》"九流十家"的分类法,竟在九百年后引发清代李怀民《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的效仿,更成为后世"江西诗派""江湖诗派"等文学流派论的先声。

不详

去世,具体年份不详

残阳斜照在长安城垣时,张为的生命正悄然走向终点。关于这位晚唐诗人的卒年,《唐才子传》仅以"卒年不详"四字作结,而《全唐诗》小传更显苍茫:"张为,闽中人,工诗,其余无考。"历史的尘埃就这样掩埋了一位诗人的最后足迹。

细考文献,其生命尾声的蛛丝马迹仍可寻觅。宋人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五载:"张为尝著《诗人主客图》,以白居易为广大教化主。"此书写成于唐僖宗光启二年(886年)前后,此当为其生平最晚确证。元人辛文房在《唐才子传》中提及:"为,唐末尝举进士,后飘零江湖,与周朴、贯休游。"按周朴卒于唐昭宗乾宁五年(898年),贯休卒于前蜀永平二年(912年),若张为确曾与之交游,其卒年当在此时间跨度之间。

清人徐松《登科记考》卷二十七考订张为"乾符中进士",结合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所载黄巢之乱后"衣冠荡析"的记载,或可推测其晚年正值唐室倾颓之际。宋人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著录其《唐诗主客图》时特别注明"唐末人士所作",这"唐末"二字,恰似为诗人生命画下一个朦胧的句点。

今人考其行迹,傅璇琮《唐才子传校笺》认为其活动年代"当在咸通、乾符间(860-879)",而陈尚君《唐诗人行年考》则推断"其卒或在昭宗朝(889-904)"。这些学术考证,犹如在历史的迷雾中点燃一盏盏微灯,却终究照不见那个确切的终点。

诗人最后的时光,或许正如他在《渔阳将军》中所写:"霜髭拥颔对穷秋,著白貂裘独上楼。"那孤独登楼的身影,最终隐没在唐末动荡的烟尘里,只留下《主客图》中评骘诗人的笔墨,以及《全唐诗》卷七二七所存三首零章,成为穿越时空的生命印记。

金风飒已起,还是招渔翁。携酒天姥岑,自弹峄阳桐。 脱却登山履,赤脚翘青筇。泉声扫残暑,猿臂攀长松。 翠微泛樽绿,苔藓分烟...

2025年07月05日

羸形感神药,削骨生丰肌。兰炷飘灵烟,妖怪立诛夷。 重睹日月光,何报父母慈。黄河浊衮衮,别泪流澌澌。 黄河清有时,别泪无收...

2025年07月05日

霜髭拥颔对穷秋,著白貂裘独上楼。 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

2025年07月05日

到处即闭户,逢君方展眉。(《纪事》云为此句最有诗称)

2025年07月05日

同时代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