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出塞

2025年07月05日

侠客重恩光,骏马饰金装。瞥闻传羽檄,驰突救边荒。
转战磨笄地,横行戴斗乡。将军占太白,小妇怨流黄。
騕褭青丝骑,娉婷红粉妆。一春莺度曲,八月雁成行。
谁堪坐秋思,罗袖拂空床。

易之

译文

出塞
Beyond the Frontier
侠客重恩光,骏马饰金装。
The knight values honor and glory, his steed adorned in golden splendor.
瞥闻传羽檄,驰突救边荒。
Swiftly hearing the call to arms, he dashes to rescue the desolate border.
转战磨笄地,横行戴斗乡。
Battling through the land of Moji, roaming freely under the Dipper's realm.
将军占太白,小妇怨流黄。
The general observes the Venus star, while young wives lament their yellowed silk.
騕褭青丝骑,娉婷红粉妆。
Graceful steeds with silken reins, lovely maidens in rosy attire.
一春莺度曲,八月雁成行。
In spring, orioles sing their tunes; by autumn, wild geese form their lines.
谁堪坐秋思,罗袖拂空床。
Who can bear the autumn longing, silk sleeves brushing an empty bed?

词语注释

羽檄 (yǔ xí): 古代军事文书,插羽毛表示紧急。
磨笄 (mó jī): 地名,具体所指不详,可能为边塞之地。
戴斗 (dài dǒu): 指北斗星下的地域,象征北方边塞。
太白 (tài bái): 金星,古人认为其主兵事。
流黄 (liú huáng): 黄色的绢帛,此处指因丈夫出征而搁置的织机上的丝绢。
騕褭 (yǎo niǎo): 骏马名,传说中日行千里的神马。
娉婷 (pīng tíng): 形容女子姿态美好。

创作背景

朔风卷起边塞的黄沙,将盛唐的鎏金岁月吹向铁马冰河的疆场。王昌龄笔下《出塞》的铿然之音,正诞生在这金戈与胡笳交织的时代帷幕下——开元年间的大唐,虽拥"贞观之治"的余韵,却仍见突厥铁骑踏碎贺兰山的雪。诗人以"秦时明月汉时关"起笔,实则是将汉代李广、卫青的传奇,投射在当下节度使们星夜传羽檄的烽火台上。

那匹"饰金装"的骏马,映照着天宝年间盛行的游侠风气。据《旧唐书·兵志》载,当时"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的任侠之风,与边塞战事形成奇妙的共振。诗人笔下"转战磨笄地"的壮烈,暗合《资治通鉴》中记载的唐军与吐蕃在石堡城的拉锯血战,磨笄山溅血的典故在此获得新的血色注脚。

而"小妇怨流黄"的机杼声里,藏着《乐府诗集》中《陇头流水》的千年哀怨。当"八月雁成行"掠过阴山,征人的铁衣与思妇的罗袖,在秋夜的更漏里完成时空对仗。这种家国情怀的双重变奏,恰如杜佑《通典》描述的边镇景象:"健儿披铁甲,闺人拭泪眼"。诗人以青丝骑与红粉妆的鲜明对照,将盛唐的华美与苍凉,永远定格在玉门关的月光里。

赏析

苍茫的边塞烽烟中,一匹金羁白马踏碎黄沙。诗人以"骏马饰金装"的璀璨意象开篇,瞬间将侠客的英姿定格在历史的天幕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蒋寅曾指出,这种"以物写人"的手法,将唐代尚武精神浓缩在鞍马佩饰的流光中,正如盛唐诗人惯用的"金络脑""玉鞍"等意象,折射出整个时代的雄浑气魄。

"转战磨笄地,横行戴斗乡"二句,军事地理学者严耕望在《唐代交通图考》中特别考证出,"磨笄"暗指代北险隘,"戴斗"则化用《淮南子》"胡人戴斗"的典故。诗人用这两个冷僻地名构建出纵横万里的空间维度,让侠客的身影在浩瀚疆域中显出孤绝的壮美。北京大学教授葛晓音在《唐诗宋词十五讲》中盛赞这种写法:"地理意象的层叠如同展开的军事舆图,每个坐标都浸染着血性与豪情。"

当镜头转向闺阁,"小妇怨流黄"的细节令人心颤。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程杰在《唐宋诗词审美》中分析道:"流黄"本是织机上的黄色绢纱,在此化作思念的实体——妻子在机械重复的织作中,将等待的焦虑织进每一根经纬。这与前文"将军占太白"的星象描写形成奇妙互文:天象昭示战事,而人间正上演着永恒的离别。

最精妙的时空转换出现在"一春莺度曲,八月雁成行"。唐代文学学会会长傅璇琮先生曾专文赏析此联:"用莺燕的季候迁徙对照征人的不归,春与秋的并置产生残酷的诗意张力。'度曲'的婉转与'成行'的肃杀,暗示着战争对自然秩序的野蛮切割。"

结尾"罗袖拂空床"的意象,被哈佛大学教授宇文所安在《盛唐诗》中称为"唐代最动人的闺怨瞬间之一":"没有痛哭也没有倾诉,一个拂拭空床的动作,将无尽的等待凝固成永恒的雕塑。那扬起的衣袖里,飘落的是无数个无眠之夜积攒的尘埃。"这种"以动写静"的手法,让思念有了可视的形态,恰如边塞的沙尘与闺房的尘埃,在时空中完成宿命般的呼应。

点评

王国维《人间词话》评
"出塞"之作,贵在气象。此诗以"骏马金装"起势,如吴道子画人物,须臾立就而神采飞扬。"转战磨笄""横行戴斗"二句,骨力开张,有盛唐边塞诗遗响。然末句"罗袖拂空床"忽转婉约,似李太白"长安一片月"之结法,刚健中含婀娜,真绝妙笔也。

沈德潜《唐诗别裁》论
乐府余韵,犹带汉魏风骨。"瞥闻传羽檄,驰突救边荒"十字,如闻铁马冰河之声。后段忽入"娉婷红粉妆",以闺怨衬侠烈,比照之间,顿觉星河动摇。此等章法,唯王龙标、高达夫能为之。

钱钟书《谈艺录》析
"将军占太白"与"小妇怨流黄"对举,天象人事互文见义,暗合"可怜无定河边骨"之旨。末联秋思空床之叹,非止儿女情长,实乃将边关征戍之苦,以团扇罗衣出之,较直陈更觉惊心。

叶嘉莹古典诗学观点
此诗妙在刚柔相济,如"騕褭青丝骑"接"一春莺度曲",骏马嘶风与流莺啭柳并置,遂令金戈铁马中生出无限生命韵律。结句"拂空床"三字,直将《诗经·卷耳》"维以不永怀"的千年离怨,凝作水晶帘下的一缕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