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个禅意与尘世激烈碰撞的时代。唐开元年间,长安的钟声里回荡着盛世的繁华,而终南山的云雾中却隐匿着无数求道者的身影。王维笔下的平一师,正是这般超然物外的存在——"王子不事俗,高驾眇难追",开篇便以王子乔的仙典,勾勒出这位方外高士御风而行的背影。
史料记载,唐代僧侣常有"三阶禅师"之称谓。诗中"三世同一时"的玄妙境界,恰与佛教"三世圆融"的教义暗合。诗人用"茅土非屑盼"的决绝,对照"倾城无乐资"的浮华,将平一师藐视王侯爵禄、超脱声色诱惑的风骨,凝练成月光般皎洁的意象。当时禅林盛行"宴坐"修行,深山片石上的身影,正是那个时代精神追求的缩影。
"朅来已复去"的飘忽行迹,暗含禅宗"去住云心"的机锋。安史之乱前的开元末期,文人普遍怀有"尘网"的焦虑。王维以青莲出水般的笔触,让平一师"皎皎独往心"穿透千年尘障,至今仍在诗句间闪烁着玉壶冰心般的光华。最后的"勤会安请期",道尽唐人送别方外友时特有的怅惘——那既是世外与红尘的距离,也是诗人对自我解脱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