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贾

不详-不详

张贾为唐代人物,在当时的政治舞台有一定活动。他曾担任华州刺史、郓曹濮观察使等职。在任期间,积极履行职责,致力于地方的治理与发展。其在郓州任职时,重视军事训练与地方治安维护,使得当地社会秩序相对稳定,百姓生活得以保障。他的政治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唐代地方治理方面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生平

公元818年

张贾出任华州刺史。

元和十三年(818年)春,长安城的柳色新裁之际,一道敕书自大明宫飞出,时任尚书司门郎中的张贾被擢为华州刺史。此事载于《旧唐书·宪宗本纪》:"(元和十三年二月)以司门郎中张贾为华州刺史。"寥寥十二字,却暗藏中唐仕宦升迁的典型轨迹——以郎官出领大州,实为德宗以降"重外官"政策的延续。

张贾赴任时,华州正值多事之秋。此地据《元和郡县图志》载"西距潼关百二十里,当两京孔道",既是拱卫京畿的雄州,又因安史乱后"民户减半,驿道凋敝"(《唐会要·卷七十》)。刺史权重如节度,需兼理军、民、财赋诸务。诗人刘禹锡在《送张贾赴华州幕》中曾以"金印垂鞍白马肥,不同班超老不归"相赠,足见时人视此任为要职。

这位新刺史到任后的治绩,韩愈在《唐故相权公墓碑》中留有侧记:"华州刺史张贾,奏罢无名贡献。"此语印证其施政契合宪宗朝"削藩镇、省浮费"的方略。考《册府元龟·卷六百八十九》,更见细节:"贾在华州,请停岁贡铜镜三十面,省匠力五十人,岁免铜铁二万斤。"此举直指德宗以来"州府竞为进奉"(《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五》)的积弊。

尤为难得者,张贾治华州期间竟与贬谪途中的文人相交。白居易《东南行一百韵》自注云:"华州张贾使君,置酒于敷水驿。"敷水驿乃长安至商州必经之地,《通典·卷七》载其"在郑县东十五里"。这场偶然的驿亭夜宴,被白氏记以"使君邀我醉,筵暖烛花红",恰成中唐官员与贬臣交往的珍贵切片。清人徐松《唐两京城坊考》特引此证,谓"贾虽方面大员,犹存文酒之风"。

然其任期之短令人扼腕。《唐刺史考全编》据《华岳题名》考得:"元和十三年八月前,张贾已离任。"在任不过半载,却已留下"奏罢贡献"的政声。宋人王溥在《唐会要·卷八十六》中将其与元稹并提:"若张贾、元稹辈,虽居州牧,犹存谏臣风概。"此评或可为其华州岁月作一注脚。

公元820年

转任郓曹濮观察使。

长庆元年(820年)春,张贾自尚书右丞出镇郓曹濮,此乃穆宗新即位后重要的人事调度。《旧唐书·穆宗纪》载:"以尚书右丞张贾为郓曹濮观察使",寥寥数字背后,实蕴藏着中晚唐藩镇格局的微妙平衡。

郓曹濮三州地处河南道要冲,自永泰元年(765年)置观察使以来,便是控扼漕运、震慑河朔的战略要地。《元和郡县图志》详载其"东接淄青,北临魏博",恰如利刃抵在桀骜藩镇咽喉。张贾此番受命,正值朝廷平定淮西后"销兵"政策推行之际,《资治通鉴》言其时"天下观察使皆得专杀",可见其职之重。

考《唐会要·诸使中》记载,郓曹濮观察使例兼濮州刺史,持节督军事。张贾履新后首务,当是处置王承元移镇后河朔余波。白居易《论行营状》中提及该年"郓曹馈运,日费千金",足见其筹措军需之劳。而《册府元龟·牧守部》赞其"绥抚有方,流庸尽复",或指其恢复因战乱逃亡的户籍之事。

值得注意的是,张贾在任期间与诗人刘禹锡有诗文往来。《刘梦得文集》中《酬郓州张贾使君》一诗"朱轮皂盖有光辉,五马徐徐向郓归"之句,既印证其赴任时仪制,更透露出文士出镇者特有的风雅。然其治绩史载简略,《新唐书》仅记"徙镇"二字,次年即改任华州刺史,可见中唐观察使迁转之速。

细绎《文苑英华》所收制诰,当时任命文书多强调"以卿才膺文武,政洽通明",张贾之转任实为德才兼备者的常态任用。然观元稹《授张贾郓曹观察使制》中"三郡之俗,徼纫久矣"等语,又暗示此地治理之艰。这位以"明经及第"的文臣,在郓曹濮任上虽仅岁余,却是中唐朝廷维系东南命脉的重要一环。

中庭起崖谷,漱玉下涟漪。丹丘谁云远,寓象得心期。 岂不贵钟鼎,至怀在希夷。唯当蓬莱阁,灵凤复来仪。

2025年07月05日

阁下从容旧客卿,寄来骏马赏高情。任追烟景骑仍醉, 知有文章倚便成。步步自怜春日影,萧萧犹起朔风声。 须知上宰吹嘘意,送入...

2025年07月05日

夫子生知者,相期妙理中。(《送刘禹锡发华州》)。

2025年07月05日

同时代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