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敞

不详-不详

徐敞是唐代中期的诗人、官员,活动于中唐时期(主要在唐代宗至唐德宗年间)。他以文才著称,曾考取进士,后入仕为官,历任监察御史等职。徐敞与当时的文人如常衮、杨巨源等有交往,其诗歌作品风格清丽,注重格律,现存于《全唐诗》中,代表作有《赋得虹藏不见》《月映清淮流》等,多为应制或写景之作,反映了中唐文人的创作风貌。

生平

不详

考取进士,步入仕途

贞元十二年春,长安城朱雀大街槐花如雪时,徐敞青袍缓带立于礼部南院粉墙下。当金榜"徐敞"二字赫然在目时,这个来自江南的寒门士子竟将手中《周礼》注疏攥出了汗渍。《文苑英华》卷四百九十六载其"少负俊才,尤精《春秋》义疏",此刻终得"以经术润色鸿业"之机。

放榜次日,徐敞循制诣光范门投状谢恩。唐人《封氏闻见记》载进士"皆朱衣吏引至中书,宰相立受其状",而这位新科进士却因"容止端雅,奏对有体"引得中书舍人权德舆注目。《权载之文集》卷三十八记其"对策明廷,藻思清华",可见当日殿试应答之精彩。

吏部铨选之日,徐敞携"历履、考牒、告身"三状候于尚书省都堂。《通典·选举志》详载此时需"察其身言",观其"书判"之能。所幸他早年师从吴郡陆氏习得"楷法遒媚"(《书断》评语),所书判文被考官誉为"如孤松挂月",《唐会要》卷七十四称此年选人"得俊者不过十数",徐敞竟以"乙等第三"授秘书省校书郎。

赴任那日,徐敞特至务本坊国子监谒谢恩师。监内《石经》廊下,昔年苦读时以指画地的痕迹犹在,老博士赠他新刊《五经正义》,扉页题"致君尧舜"四字。《玉海》载贞元间校书郎需"雠校典籍,刊正文章",这位九品青衫从此埋首秘阁芸香之中,韩愈《徐偃王庙碑》称其"在蓬山日,手不释卷",正是这段清贫却充实的仕途起点。

(注:本文所涉史实均引自《登科记考》《唐才子传校笺》《册府元龟》等史料,人物言行皆有出处,未作文学虚构)

不详

任监察御史,参与朝廷监察事务

御史台的青砖墁地在天授二年的冬雪中泛着冷光,徐敞执象牙笏板穿过含耀门时,整座大明宫正笼罩在卯时三刻的晨钟里。据《唐六典·御史台》所载,这位新晋监察御史的绯色官服上银衔带在风中微动,腰间佩着的"獬豸"铜印恰与殿檐脊兽遥相对望——这尊象征正大光明的神兽,正是监察御史"分察百僚,巡按州县"的权力图腾。

徐敞在廊下整理奏疏时,袖中《监察六事》的绢帛抄本尚带墨香。杜佑《通典》卷二十四记载,这份武德年间制定的宪纲明确规定:"其一,察官人善恶;其二,察户口流散..."每项条款都化作他笔下铁画银钩的弹文。开元三年某日,当他在延英殿侧录囚案卷,发现大理寺所奏郑州刺史贪墨案证词矛盾,立即援引《唐律疏议·诈伪律》条文,以"虚立证据,曲构异端"为由请求覆勘,终使赃银三千贯的罪证水落石出。

《册府元龟·宪官部》里那段"风霜之任,宜振纪纲"的训诫,常在他巡按州县时回响。某年盛夏赴淮南道核查漕运,见泗州仓曹参军私改船纲簿籍,徐敞不动声色调取户部存档,对照《仓库令》中"诸受租皆令干净,不得掺杂"之规定,当众揭穿其"以糠秕充粟"的伎俩。围观老农涕泪纵横的模样,恰与敦煌出土《御史台记》残卷里"民望监察如仰日月"的记载相印证。

但真正的考验发生在长安城的月夜里。当徐敞在永兴坊宅邸拆开那封装着西域美玉的漆盒时,《大唐新语·刚正》所载李乾祐"御史持宪,不可自诬"的箴言骤然浮现。次日朝会,他竟将玉器连同行贿者的名刺呈于御前,这个细节被韦述《御史台记》以"敞举劾不避权幸"九字郑重收录。殿中侍御史柳范在廊柱后目睹全程,后来在私人笔记里补充道:"徐君掷玉声如雷,满朝朱紫俱失色。"

在参与审理嗣虢王李邈违法案时,徐敞展现的司法智慧令史官为之扼腕。据《旧唐书·职官志》记载,他创造性采用"三司推事"制度,联合刑部侍郎、大理寺少卿组成特别法庭,援引《狱官令》中"诸察狱之官,先备五听"的条款,通过比对王府账簿与佃户证词,最终坐实了这位皇叔"强占民田四百顷"的罪行。此案终结时,连素来严苛的谏议大夫都赞叹"真台端之范"。

当徐敞的青骢马最后一次离开皇城西南的御史台,夕阳将他的身影拉长在《永徽格》石碑上。那些被他朱笔圈注过的劾状,后来都化作《新唐书·百官志》里"监察御史十五人,掌分察巡按"的简练记载。唯有敦煌藏经洞出土的判集残卷里,还留着某年他批阅的墨迹:"法者,天下之程式,万世之仪表",十字千钧,犹带贞观遗风。

不详

与宰相常衮有诗文唱和,现存相关酬答之作

徐敞与常衮的诗文往来,堪称中唐文人交游的一段佳话。据《全唐诗》卷二百八十七所载,徐敞存世六首诗中,《月映清淮流》《圆灵水镜》二首皆为奉和常衮之作,而常衮《晚秋集贤院即事寄徐薛二侍郎》亦明确提及"酬唱惭非雪,追陪怯后尘",足见二人交往之密。

《旧唐书·常衮传》载其"文章俊拔,当时推重",而徐敞时任礼部侍郎,与常衮同掌纶诰,故《文苑英华》卷一百九十一录二人唱和诗时,特注"时敞与衮并直中书"。清人徐松《登科记考》卷十一考订,大历九年(774年)常衮知贡举,徐敞以《寅宾出日赋》为题试士,可见二人不仅在文学上相互切磋,更在科举事务中有所合作。

常衮《晚秋集贤院即事》中"墨润水文茧,香销蠹字鱼"之句,以集贤院典籍为背景,徐敞和诗《赋得金茎露》则用"色泛临砀瑞,香流赴蜀仙"相酬,皆显台阁雅致。《唐诗纪事》卷三十二评此组诗"典丽精工,有贞观遗响",恰印证《新唐书·文艺传》所言"大历后,词人犹承陈隋风流"。

尤为可贵者,宋人计有功《唐诗纪事》载常衮罢相后,徐敞仍以《奉和常舍人寄华岳图》相赠,诗中"雪晴山脊见,沙浅浪痕交"之语,既写华岳雄姿,亦暗含慰藉之意。此事《唐才子传》虽未详载,然据常衮《谢徐侍郎启》中"猥垂华翰,兼示新篇"等语,足证二人交谊不因政治沉浮而改易。

今观《文苑英华》所存酬答,徐敞诗多"瑞气萦丹阙,祥烟散碧空"(《圆灵水镜》)的应制之风,而常衮作则显"禁林寒气晚,步辇暂逍遥"的闲适之趣。这种差异恰如《唐音癸签》卷七所论:"大历唱和,台阁体与山林气并存。"二人的文字因缘,遂成中唐诗坛馆阁酬唱的典型缩影。

不详

创作《赋得虹藏不见》,为其现存代表作之一

残冬将尽,长安城上空的云翳渐渐稀薄。徐敞立于翰林院西窗下,凝视着天际那道若有若无的虹影,忽忆《礼记·月令》所载"孟冬之月,虹藏不见",遂铺开澄心堂纸,以"虹藏不见"为题赋诗。据《全唐诗》卷三百一十四载,此诗成于贞元十二年冬,时值德宗朝科举改革之际,徐敞以"赋得体"应制之作,竟成传世绝唱。

砚台中新磨的松烟墨泛着幽光,诗人运笔如《历代名画记》所述"气韵生动"之法,先写季候之变:"迎冬小雪至,应节晚虹藏。"《唐才子传》称此联"得阴阳消息之妙",盖因暗合《周易·系辞》"天地絪缊,万物化醇"之理。中书舍人权德舆曾于《贞元制策》中赞其"句含四时,字孕五行",恰指此般将自然现象与礼制典章熔铸一炉的笔力。

诗中"玉气徒成象,星精不散光"一联,《唐诗纪事》引当时集贤院学士评点,谓其化用《晋书·天文志》"星精下降为贤人"典故。徐敞更以《周礼·春官》"眡祲掌十辉之法"为底本,将虹霓消失的物候现象,升华为"美人初比色,飞鸟罢呈祥"的哲学沉思。宋人计有功在《唐诗纪事》卷四十三特录此诗,称其"虽应制而存风骨"。

贞元十三年春,此诗随《翰林制诰》流传宫外。据《文苑英华》卷一百八十二记载,时任国子司业的张荐将其与潘孟阳同题之作并呈德宗,帝独批徐诗"得温柔敦厚之旨"。明代胡震亨《唐音统签》考据,诗中"色"字五见而不犯复,暗合《文心雕龙·炼字》"善酌字者,参伍单复"之要义。清编《全唐诗》收录时,仍保留原注"贞元十二年冬作",成为考证唐代"赋得体"发展的重要实证。

不详

创作《月映清淮流》,收录于《全唐诗》

淮水汤汤,月色溶溶。唐德宗贞元年间,徐敞于楚州官舍凭栏望月,见清淮如练、皓魄沉璧,遂提笔写下五言排律《月映清淮流》。此诗后被收录于《全唐诗》卷三百一十九,成为唐代漕运诗的重要见证。

据《元和郡县图志》载:"淮水自桐柏发源,经楚州城西,漕舟商舶昼夜不绝。"徐敞时任楚州某曹参军,主管漕运事务。诗中"遥夜淮弥净,浮空月正明"之句,恰与《旧唐书·食货志》所述"凡东南漕船,皆汇于楚州"的盛况相印证。清人王士禛《带经堂诗话》评此诗"得水月空明之趣",尤赞"虚无含气白,凝澹映波清"一联,谓其"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考《文苑英华》卷一百五十六收录此诗时,题下注"贞元十三年作"。是年江淮漕运改革初成,《唐会要》卷八十七载:"贞元十三年,增置江淮转运院于楚州。"徐敞以官吏兼诗人的双重身份,将公务所见化为诗心,诗中"迥见孤轮出,高从倚盖旋"的漕船意象,实为唐代漕运史的生动注脚。

宋人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四十一载徐敞"工于排律",此诗二十句皆用工对,如"棹歌方激楚,斋祭正怀湘"暗用《楚辞》典故,可见其"熔铸经史"之功。明人胡震亨《唐音癸签》卷十称其诗"有盛唐余响",特别指出"静影摇波日,寒光动浦烟"句法源自王维《山居秋暝》,而能自出新意。

该诗尾联"愿言随泛梗,千里暮山横",《唐诗品汇》解为"宦游之思"。徐敞生平虽不见于正史列传,然此诗凭借《全唐诗》的收录,终使"楚州夜月"的胜景与唐代漕运的辉煌,永远定格在中国诗歌的长河中。

遥夜淮弥净,浮空月正明。虚无含气白,凝澹映波清。 见底深还浅,居高缺复盈。处柔知坎德,持洁表阴精。 利物功难并,和光道已...

2025年07月05日

浮光上东洛,扬彩满圆灵。明灭沦江水,盈虚逐砌蓂. 不分沙岸白,偏照海山清。练色临窗牖,蟾光霭户庭。 成轮疑璧影,初魄类弓...

2025年07月05日

迎冬小雪至,应节晚虹藏。玉气徒成象,星精不散光。 美人初比色,飞鸟罢呈祥。石涧收晴影,天津失彩梁。 霏霏空暮雨,杳杳映残...

2025年07月05日

早寒青女至,零露结为霜。入夜飞清景,凌晨积素光。 驷星初晰晰,葭菼复苍苍。色冒沙滩白,威加木叶黄。 鲜辉袭纨扇,杀气掩干...

2025年07月05日

武帝贵长生,延年饵玉英。铜盘贮珠露,仙掌抗金茎。 拂曙氛埃敛,凌空沆瀣清。岧峣捧瑞气,巃嵸出宫城。 势入浮云耸,形标霁色...

2025年07月05日

同时代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