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丈人观》创作背景
五代十国的乱世烽烟中,前蜀后主王衍携生母顺圣太后徐氏同游青城山,于丈人观留下这首游仙诗。青城丈人观乃道教十大洞天之一,相传为轩辕黄帝访宁封真君处,殿前峭壁"降魔"二字犹带唐玄宗手泽。
诗人以"壶中洞天"的典故意象,暗合《后汉书·方术传》费长房遇仙故事。彼时前蜀王朝正效仿唐玄宗崇道旧事,在成都大兴宫观。诗中"仪仗影空"的寥廓景象,实则是以道教仪轨为王朝祈福的盛大场面;而"金丝声揭"的仙乐描写,恰与《蜀梼杌》记载的"王衍乘舟下三峡,闻岸上百姓连手讴歌"形成微妙互文。
末句"华胥理"用黄帝梦游华胥国典故,透露出在兵戈四起的五代时期,偏安蜀地的统治者对太平盛世的虚妄幻想。据《十国春秋》载,此诗作于咸康元年(925年)重阳节,距前蜀灭亡仅剩月余,使得诗中"升平万万年"的祝颂更显苍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