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回驿,这座坐落于蜀道上的古老驿站,在唐风宋雨中静默了千年。当韦庄的马车碾过驿道青石时,车轮声惊醒了沉睡的秦砖汉瓦——那是中和元年(881年)的深秋,黄巢起义军的烽火已烧破长安城墙,这位花间词人正随着僖宗皇帝的车驾,沿着玄宗幸蜀的旧路仓皇南奔。
驿亭的残碑上还留着"天回"二字,相传得名于当年玄宗在此回望长安的典故。韦庄抚过斑驳的石刻,忽然懂得何为历史的轮回。龟城成都的轮廓在远山间若隐若现,他却勒住缰绳,任暮色浸透锦江两岸的枫林。那些未能看尽的巴山夜雨、蜀栈烟霞,此刻都化作笔端流淌的遗憾。金翠车驾终究要驶向安全的宫城,可诗人的眼睛仍眷恋着灵境山川——这或许正是乱世文人的宿命:他们永远在逃亡路上记录着破碎的江山,用未完成的眺望,为盛世写下最哀婉的注脚。
当《题天回驿》的墨迹在驿壁干透,中晚唐的落日正为蜀道镀上最后的光辉。那些"看未足"的岂止是眼前风光,更是一个时代再也追不回的繁华旧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