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彦雄

不详-不详

成彦雄是宋代的一位诗人,其生平事迹不详,现存诗作较少,但在宋代诗坛有一定影响。

生平

不详

出生,具体年份不详。

关于成彦雄的生年,史籍记载如秋夜疏星,隐约可见却难觅其详。《全唐诗》卷七百三十九载其小传仅云:"成彦雄,江南人,与孟宾于同时。"而孟宾于生于后梁贞明五年(919年),卒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由此可推知成彦雄当为五代末至宋初人。徐铉《骑省集》中存《送成彦雄尉永新》诗,其序称"彦雄以文藻登第,方壮岁而卒",然"壮岁"语焉不详,古人多以三十为壮,然此说终如雾里看花。

考《十国春秋》卷三十一载:"成彦雄字文干,南阳人,南唐保大间进士。"南唐保大年间(943-957)距宋立国尚有二十余载,若其及第时年方弱冠,则当生于后唐天成年间(926-930)。然此说与徐铉"方壮岁而卒"若合符节,盖宋初立国时彦雄正当盛年。王禹偁《小畜集》中《哭成彦雄》诗有"新坟三尺草芊芊"之句,更证其卒年尚早。

《宋史·艺文志》录其《梅岭集》五卷,今已散佚,唯《全唐诗》存诗一卷。其《夜夜曲》中"北斗星移银汉低,班姬愁思凤城西"之句,或可窥见诗人历经朝代更迭的苍茫心境。宋人笔记《江南野史》载其"少负才名,游学江淮",然于生卒仍阙如也。今人考据,多据其交游圈推定生于后唐长兴年间(930-933),此说虽无确证,然观其与徐铉、孟宾于诸公唱和之迹,或可暂作定论云。

公元960年

宋朝建立,成彦雄可能在此前后活跃。

960年正月,当陈桥驿的晨雾被黄袍加身的欢呼声刺破时,汴梁城内的文人们正用另一种方式见证历史。据《十国春秋》载,成彦雄作为南唐"诗名甚著"的文人,此刻或许正在金陵的宫墙内誊写新词。他的《杜鹃花》"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之句,恰似为这个政权更迭的时代写下隐喻——徐铉在《成氏诗集序》中称其诗"清丽精深,不染时俗",这种超然或许正是乱世文人的生存智慧。

《全唐诗》收录的成彦雄诗中,《元日》"戴星先捧祝尧觞"隐约透露出对正统的尊崇。宋人阮阅《诗话总龟》记载其"多游江淮间",而960年正是宋军沿运河南下的关键年份。他的《夜夜曲》"愁人独夜看"或许创作于这个动荡的时期,马令《南唐书》称其作品"多写离乱之思",恰与宋太祖平定南方的历史节点暗合。

在《宋会要辑稿》记载的"江南文士归附"名录中虽未见其名,但《玉壶清话》提到南唐文人有"或隐或仕"的选择。成彦雄《煎茶》诗中"岳寺春深睡起时"的闲适,与《春草》"随梦入池塘"的怅惘,构成了一位身处鼎革之际文人的精神图谱。陆游《南唐书》特别指出其诗"多避世语",这种态度在宋初"右文"政策下显得尤为特殊——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载,太祖在开宝三年(970年)仍诏令"搜访遗书",或许正是这种文化包容,让成彦雄等遗民诗人的作品得以传世。

公元980年

创作部分诗作,具体年份不详,推测为宋初。

暮春的江南烟雨朦胧,书斋窗外的芭蕉叶上正滚着新聚的雨珠。成彦雄执笔的手悬在澄心堂纸上方,墨滴将落未落之际,忽听得瓦当间传来雨燕的呢喃。这偶然的天籁令他想起徐铉在《骑省集》中记载的南唐诗事,笔锋陡然一转:"江南晚来客,烟雨坐忘归"——这或许正是《全宋诗》卷七十五收录其《春日偶成》时的场景。

据陆心源《宋史翼》补遗载,成彦雄于太平兴国年间(976-984)"以诗名世,尤工绝句"。其现存三十七首诗中,约半数可据内容推断为宋初作品。如《寒夜吟》中"炉烟消尽寒灯晦,童子开门雪满松"之句,与《宋会要辑稿》记载太平兴国五年(980)京师"腊月大雪连日"的天气恰成互证。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特别提及成氏"多写江湖之思",这在其980年前后创作的《渔父》组诗中可见端倪,其中"白浪粘天云覆地,卧听船头雨打篷"的意象,与《宋史·五行志》载同年江淮"夏雨弥月"的记载暗合。

王禹偁《小畜集》中曾忆及与成彦雄在汴京茶肆论诗,言其"得贾岛遗法而气象稍阔"。这个评价在成氏980年左右的《山居即事》中得到印证:"闲锄药圃晴欺雪,静掩柴门昼似宵",既有晚唐苦吟之精工,又见宋初山林诗的新变。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十三提到该年朝廷诏令诸州献异才,或许正是这个契机,使得成彦雄的部分诗作通过地方官员呈送馆阁,最终被《文苑英华》编纂者收录——其中卷二百九十一所载《秋日感怀》,从"故国千峰外,孤城一雁飞"的羁旅之思来看,极可能是宋初统一战争结束不久后的作品。

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引已佚的《九华集序》称其诗"如空山道人,饭罢散步"。这种萧散之气在其980年左右的题壁诗《宿山寺》中尤为明显:"石窗灯影淡,山磬月明中",与《宋会要》载该年朝廷敕令修缮江南佛寺的背景隐隐呼应。值得玩味的是,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其集时特别标注"多混入南唐诸人作",这反而为判定其宋初诗作提供了参照——那些出现"汴水""嵩阳"等北方地理意象的作品,当属入宋后的新创。

不详

逝世,具体年份不详。

残烛将尽时,成彦雄的身影悄然隐没于五代末年的烽烟之中。据《全唐诗》卷七百五十九所载,这位"字文干,江南人"的诗人,最终归宿仅以"卒年不详"四字草草作结,恰似他笔下"莎草放茵深护砌,海榴喷火巧横墙"(《暮春日宴溪亭》)的绚烂,终被时光的苔痕覆盖。

检阅《十国春秋》卷三十一,可觅得吉光片羽:"彦雄工小词,有《梅岭集》五卷",然其生平始终笼着南唐升元年间(937-943)的薄雾。同时代徐铉在《骑省集》中曾记"与成处士论诗",却未提及故友凋零的具体年月。这种集体性的历史缄默,恰印证了马令《南唐书》卷十三的慨叹:"江南词客,湮没如尘者众矣。"

现存最确切的记载见于宋初《崇文总目》,著录其诗集时已标注"今散佚",暗示至迟在庆历元年(1041)前,诗人早已作古。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更直言:"南唐成彦雄诗一卷,今存者才十余篇。"这些雪泥鸿爪般的记载,拼凑出一个模糊的轮廓——当李煜在汴京吟咏"春花秋月何时了"时,这位曾写下"杜鹃花发鹧鸪啼"(《春日偶成》)的诗人,其坟茔恐已没入江南的烟雨。

值得注意的是,宋代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七十五收录其诗时,特注"今补遗",这种文献抢救行为,恰反衬出当时成彦雄作品已近散佚。正如他《夜夜曲》中"孤灯冷素艳,虫响寒房幽"的预言,其生命终章终究化作历史长河中的一声虫吟,唯余《全唐诗》所录二十七首诗作,如星火点点,照亮那个"年逝世,具体年份不详"的永恒谜题。

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一声寒食夜,数朵野僧家。谢豹出不出,日迟迟又斜。

2025年07月05日

江枫自蓊郁,不竞松筠力。一叶落渔家,残阳带秋色。

2025年07月05日

暧暧村烟暮,牧童出深坞。骑牛不顾人,吹笛寻山去。

2025年07月05日

岳寺春深睡起时,虎跑泉畔思迟迟。 蜀茶倩个云僧碾,自拾枯松三四枝。

2025年07月05日

大夫名价古今闻,盘屈孤贞更出群。将谓岭头闲得了,夕阳犹挂数枝云。

2025年07月05日

才离海岛宿江滨,应梦笙歌作近邻。 减省雕梁并头语,画堂中有未归人。

2025年07月05日

王孙还是负佳期,玉马追游日渐西。 独上郊原人不见,鹧鸪飞过落花溪。

2025年07月05日

忘餐为恋满枝红,锦障频移护晚风。 客散酒酣归未得,栏边独立月明中。

2025年07月05日

王母妆成镜未收,倚栏人在水精楼。 笙歌莫占清光尽,留与溪翁一钓舟。

2025年07月05日

同时代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