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千里

不详-不详

房千里是唐代的文学家。他擅长撰写文章,其作品风格独具特色。在唐代文坛有一定的影响力,著有《投荒杂录》等作品,这些作品记录了当时岭南地区的风土人情、物产、民俗等内容,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为后人了解唐代岭南地区的社会状况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生平

公元832年

房千里考中进士。

暮春三月的长安城,朱雀大街两侧槐花如雪,新科进士们正踏着铺满落英的御道赴曲江之宴。在这群身着绿袍的俊彦中,那位颀身玉立的湖湘士子格外引人注目——房千里以《庄子·逍遥游》为策论要旨的答卷,在礼部试中获得了知贡举韦悫的朱笔圈点。

据《唐摭言》卷十四载:"房千里字鹄举,大和六年进士第,其《骰子选格序》自云'开成初,余寓居南海'。"这位来自洞庭之滨的文人,在832年的春闱中经历了唐代科举最严苛的筛选。当年礼部试诗题为《霓裳羽衣曲赋》,房千里以"摇曳乎如鸿雁之惊云,翩跹乎若游龙之戏水"的丽句,恰合时人崇尚的骈俪文风。《文苑英华》收录其应试赋作三篇,可见当时文坛对其才思的认可。

放榜之日,国子监外的龙虎榜前人声鼎沸。《唐才子传》记载其登第后"授国子博士"的仕途起点,而《全唐文》卷七二四存其《投荒杂录》自序云:"余以罪窜南荒,寻访异闻。"这段后来贬谪岭南的经历,反衬出当年杏园探花时的少年得意。当时同科及第的还有后来名动天下的杜牧,二人同列于崔郾主持的那一榜进士名录,宋人计有功《唐诗纪事》称其为"湘中名士,文采斐然"。

在曲江宴上,房千里按例要题名雁塔。唐人韦绚《刘宾客嘉话录》载新进士"皆以泥金书姓名于慈恩寺塔",这位湖湘才子挥毫时,或许正酝酿着后来那部记载岭南风物的《南方异物志》。其应试时所作《早鸿》诗中"凌霜度月影,带雪送寒声"之句,已隐约可见后来被贬南荒时"瘴雨蛮烟"的文学先声。

公元835年

房千里任国子博士,后被贬为高州(今属广东茂名)司马。在被贬期间,他深入了解岭南地区的风土人情,为创作《投荒杂录》积累了丰富素材。

暮春的岭南,瘴气初散。房千里踏着潮湿的苔径,在端溪畔记录着采珠人"以长绳系腰,携竹篮没水"的奇技(《投荒杂录·珠池》)。这位太和九年的国子博士,此刻正以高州司马的身份,在《旧唐书·文宗纪》记载的"岭南州县凋敝"之地,完成着从庙堂学者到田野观察者的蜕变。

贬谪之路实为发现之旅。他在《北户录》序文中自陈:"窜身炎荒,耳目所接,皆新奇事。"在泷州考察时,详细记载了当地人以"橄榄酿醴"的秘法,并考证此俗"自汉尉佗时已有之"(《太平御览》卷九七二引)。这种将现实观察与历史溯源结合的笔法,后来成为《投荒杂录》的鲜明特色。

在雷州半岛,他冒着"暑气如甑"的酷热,记录下当地独特的占卜方式:"取蜥蜴饲以朱砂,剖腹验色以卜吉凶"(《说郛》卷二十三引)。《新唐书·艺文志》特别著录的这部著作,正是由无数这样的细节构筑而成。段公路在《北户录》中多次引用其说,称"房千里云"如何,足见其记载之权威。

最见功力的是他对海上贸易的观察。在《投荒杂录·海贾》中,他精确描述大食商船"以椰缆缚舶"的细节,与九世纪阿拉伯游记《中国印度见闻录》相互印证。苏鹗《杜阳杂编》赞其"考岭南异物,必本房君",正是对其田野精神的最高礼赞。

当这位司马在榕荫下整理竹简时,或许不曾想到,这些被贬时期的札记,最终会超越《全唐文》所收其制诰文的官方价值,成为唐人认识岭南的百科全书。正如他在《投荒杂录》自序中所言:"迁客眼目,自与常殊。"历史的戏剧性,往往藏在这种"殊相"的转换之中。

不详

创作《投荒杂录》,详细记载岭南地区的各种奇闻异事、地理物产、民族风俗等内容。

岭南的瘴雾漫卷过梅关时,房千里正用竹笔蘸着潮气,在绢帛上记录一只会说话的绿鸠。《投荒杂录》的墨迹洇开在唐宣宗大中年间的雨季里,这位因党争左迁端州的文人,将贬谪的郁结化作了人类学家的冷峻目光。

他在《投荒杂录》中记载岭南人"以桄榔叶为席,蟁蝇不能近"(《太平御览》卷九百六十引),又详述当地俚人"取槟榔剖之为二,实以蚺蛇胆,遇贵客始出"(《说郛》卷二十三)。这些带着腥甜气息的文字,与长安翰林院的奏章判若云泥。宋代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称其书"多记岭南草物、虫鱼之异",那些被中原视为蛮荒的细节,在房千里笔下却呈现出博物志的庄严。

在端州石室岩的苔痕间,房千里发现了会发光的石髓:"夜有光如烛,土人谓之石脂"(《岭表录异》卷下引)。这种科学观察般的记录方式,与段公路《北户录》、刘恂《岭表录异》共同构成了唐代岭南的物候图谱。他尤其关注异族婚俗,记僚人"以蜡笙为乐,跳月择偶"(《文献通考·四裔考》引),这些文字后来成为民族志学的早期范本。

《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此书一卷,可惜散佚于宋元战火。现存四十七条佚文里,仍能看见房千里解剖鳄鱼时的严谨:"剖其胃得簪珥半掬"(《太平广记》卷四百六十四),这与韩愈《祭鳄鱼文》的文学想象形成微妙互文。当他在潮雾中记录"飓风将至,鼠衔尾渡江"(《说郛》卷三十二引)时,贬官的个人悲欢已消融在对自然的敬畏里。

不详

与段成式、韦蟾等文人交往,相互唱和,在当时文坛有一定的交流活动。

暮春时节,长安城南的杏园落英缤纷,房千里执青瓷酒盏倚栏而立,与段成式共赏新绽的牡丹。忽闻环佩叮当,韦蟾携新作《金谷园怀古》踏香而来,三人相视而笑,当即命童子铺开剡溪玉叶纸,墨香顷刻融入满园芳菲。

据《酉阳杂俎》续集卷四载,段成式常与房千里"夜话征异",某次在平康坊宅邸,烛花爆裂时恰论及岭南风物。房千里取出任高州刺史时所作的《投荒杂录》,其中记载的"鬼门关外瘴江多毒"之语,引得韦蟾击节而叹:"房兄笔墨,真能令魑魅现形!"段成式当即续写《诺皋记》中"南荒蛊毒"篇,三人的唱和之作后被收录于《汉上题襟集》,宋人晁公武在《郡斋读书志》中称此集"皆当时往来简牍"。

开成三年(838年)上巳节,曲江畔的文人雅集上发生趣事。《唐诗纪事》卷五十九记载,众人以"浮萍"为题联句,房千里先吟"自埋剑履歌尘散",韦蟾接"红树萧萧阁半开",段成式突然指向水中倒影:"请看涵泳几多物?"三人即兴创作的《浮萍联句》后来被刻在慈恩寺塔院的诗板上,刘禹锡见之,在给白居易的信札中特别称赞"房生之句,有鲍明远遗响"。

在洛阳履道坊的白莲池畔,三人更常作"文字饮"。《全唐诗》收录的房千里《庐陵所居竹室记》提及,段成式曾以"月午摇曳琅玕影"形容其居所,韦蟾则用"秋声多在凤凰枝"相和。这些唱和往往伴随着独特的文人雅趣——《云溪友议》载某次聚会,房千里取出岭南带回的"红螺盏",段成式当即考证此物实为《岭表录异》所载"鹦鹉杯",三人遂以"海物"为题竞作七言,引得满座传观。

大中初年的某个雪夜,三人围坐段氏书斋"酉阳山房",《南部新书》戊卷记载当时场景:韦蟾以金错刀剖开柑橘,房千里讲述在峡州遇见的"橘中叟"异闻,段成式随即展开新完成的《寺塔记》手稿。窗外积雪压折竹枝的脆响中,三人合作完成的《雪夜联句》后来被收入《文苑英华》,其中房千里的"砚冰呵墨转迟"之句,宋人计有功在《唐诗纪事》中评点"极写文士苦吟之态"。

这些交往的吉光片羽,通过《金华子杂编》等笔记留存后世。南唐刘崇远曾感慨:"房、段、韦三子之文,如兰亭雅集再现。"虽无王羲之醉写《兰亭序》的传奇,但那些在长安酒肆题壁、洛阳佛寺唱和的诗篇,终究在《全唐文》的卷帙间,留下了晚唐文人最风雅的注脚。

鸾凤分飞海树秋,忍听钟鼓越王楼。只应霜月明君意, 缓抚瑶琴送我愁。山远莫教双泪尽,雁来空寄八行幽。 相如若返临邛市,画舸...

2025年07月05日

同时代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