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审

不详-不详

景审为唐代人,生平事迹记载较少。他与当时的一些文人墨客有交往,其留存的相关信息主要与诗歌创作等方面有关。他曾为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作序,在序中表达了对绘画艺术的见解和对张彦远著作的赞赏,体现出他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

生平

不详

为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作序,展现出自身的文化素养与艺术鉴赏力

大唐咸通三年春,长安城崇仁坊的槐花正缀满枝头,景审执一卷青缣装裱的《历代名画记》缓步庭中。这位以"精鉴书画,尤工小篆"著称的秘阁校书郎,正为张彦远这部"自轩辕时至会昌元年"的绘画巨著撰写序言。日光透过新叶在纸笺上投下斑驳影痕,他提笔写下:"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笔锋转折间既有卫夫人《笔阵图》的筋骨,又透出对艺术本体的深刻体悟。

景审在序文中特别推崇张彦远"采掇自古论画凡百篇"的学术态度,称其"编次无差,铨量颇定"。这种评价并非虚美,《历代名画记》卷三"跋尾押署"条确实记载着景审本人曾于元和十二年参与鉴跋王羲之《兰亭序》摹本的史实,其"贞元元和间鉴识名流"的身份,正与《法书要录》中"景审鉴定,时称精当"的记载相互印证。当他论及绘画"留乎形容,式昭盛德之事"的功能时,笔下自然流淌出对吴道子"吴带当风"的追慕,这种艺术共鸣源自其曾亲眼鉴阅内府所藏《送子天王图》的真切体验。

在序末"岂同博弈用心,自是名教乐事"的结语中,景审展现出唐末士人特有的文化担当。据《新唐书·艺文志》载,其家族自祖父景浼起三代为官,皆以"雅好收藏"著称。这种家学渊源使得他对张彦远"书画之艺,皆须意气而成"的论断别有会心。宋人《宣和书谱》卷九称景审"作诗以楷字题之,往往自成篇画",恰可解释其序文为何能将绘画史论、书法美学与文学表达熔铸一体。当墨迹干透,这部附有景审序言的十卷本画史巨著,从此在唐末雕版印刷的浪潮中流传开来,成为后世研究中国古代绘画不可或缺的经典。

金粉为书重莫过,黄庭旧许右军多。 请看今日酬恩德,何似当年为爱鹅。

2025年07月05日

暮鸦不噪禁城树,衙鼓未残兵卫秋。(见张为《主客图》)

2025年07月05日

同时代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