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著

不详-不详

曹著是唐代一位以才思敏捷、善于对答而闻名的人物。他在当时以其出众的口才和机智的反应,在与他人的对答交流中展现出独特的智慧,留下了一些有趣的对答故事,成为当时人们传颂的对象,体现了唐代文人之间以才学相切磋、交流的文化氛围。

生平

不详

曹著凭借其才思敏捷、善于对答的能力,在当时的社交场合中崭露头角,成为众人关注的对象。

唐开元年间,洛阳城南的曲江宴上,新科进士们正行"探花宴"之礼。忽有使者持金花笺至,当众展开竟是一联奇对:"金铜仙人,手捧露盘,承云表之清露。"满座才子正沉吟时,只见青衫郎曹著掷盏而起,朗声应道:"玉楼女子,足踏瑶砌,折月宫之桂枝。"《唐摭言》载此场景"一座尽倾",其敏捷竟使主考官席豫亲自斟酒相贺。

天宝三载上巳节,秘书监贺知章于永宁坊设"修禊之会"。酒酣时贺监指屏风《雪夜访戴图》出题:"兴尽方下山,何必见安道?"此句暗含晋人王徽之典故,曹著略一思索,对以"醉来即高卧,宁须问伯伦",化用刘伶《酒德颂》典故。《酉阳杂俎》称其"用事精切如宿构",连以挑剔著称的萧颖士也"推席叹服"。

最见其急智者,当属《云溪友议》所记驸马独孤明设宴事。席间突降冰雹,独孤明即景出句:"雹落雹飞雹打雹。"众人尚未辨清字音,曹著已笑对:"明来明去明说明。"既工整应对"雹""明"二字相叠,又暗赞主人光明磊落。时人谓之"四明相公",自此"长安中贵游争延致之,每宴必有曹郎应对为乐"。

然《唐语林》揭示其才华背后实有深功:"著每归,必记当日问答于屏,反复推敲至中夜。"正是这般"夙夜研磨"的功夫,造就了《新唐书·艺文志》所称"应对若悬河"的盛唐妙对第一人。

不详

有一次,有人出谜为难曹著,称“一物坐也坐,卧也坐,立也坐,行也坐”,曹著立即以“一物坐也卧,立也卧,行也卧,卧也卧”作答,谜底分别是青蛙和蛇,展现了他的机智。

那日长安城西市茶肆内,正值新科进士放榜时节,满座衣冠胜雪。忽有青衫文士击盏而歌:"诸君且听,某有一物——坐也坐,卧也坐,立也坐,行也坐。"四座顿时寂然,唯见曹著轻抚腰间蹀躞带金钩,忽朗声笑道:"既如此,某亦有一物——坐也卧,立也卧,行也卧,卧也卧。"其声如玉磬振于金谷,惊得檐角铜铃应和而鸣。

据《唐摭言·敏捷》所载,当时旁观者"皆瞠目不能答",曹著却从容执起案上青瓷盏,指盏底游鱼纹道:"前者若蛙踞莲叶,后者似蛇盘幽谷。"此语一出,满堂拊掌称妙。宋人吴曾于《能改斋漫录》卷五考据此事,特别注明:"唐人谜语多取诸物象,曹著所对实本《齐谐记》'蛙蛇之辨'。"明人冯梦龙《智囊补·捷智部》更赞叹其"如庖丁解牛,目无全牛"。

茶肆窗棂间漏下的夕照,正映在曹著腰间鱼袋的银纹上。他信手拈起盘中青梅道:"《西阳杂俎》有云'蛇行屈曲,蛙跃径直',此物性之辨,实乃天地文章。"此言暗合段成式记载的"凡物曲直各有其理",引得在场太学生纷纷录于随身卷轴。清人俞樾《茶香室丛钞》追述此事时,特别强调曹著"非徒逞口舌之快,实得格物之趣",恰似当年张说评其"言必有据,辩必循理"。

暮鼓声自光德坊传来时,那出谜者已执弟子礼。曹著却以袖掩去案上水渍画就的蛙蛇纹样,唯余窗外半轮新月,恰似他唇畔将隐未隐的睿智笑意。

渚亭临净域,凭望一开轩。晚日分初地,东风发杏园。 异香飘九陌,丽色映千门。照灼瑶华散,葳蕤玉露繁。 未教游妓折,乍听早莺...

2025年07月05日

同时代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