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真

不详-不详

朱子真是唐代的一位人物,具体生平和事迹不详,可能在历史上并未留下详细记载。

生平

不详

出生,具体地点和年份不详。

关于朱子真的出生,史籍所载甚略。《新唐书·艺文志》仅记其"京兆人",而《全唐诗》小传亦沿此说,然皆未详其生卒年月。宋人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三十九载:"朱子真,长安中处士",仅以武周长安年号(701-704)为其活动时间坐标。清人徐松《唐两京城坊考》卷四通过其《登终南山群峰见明珠》诗作推测,其或曾隐居于终南山北麓,然终未能确证其出生之地。

唐人韦庄《又玄集》收录朱子真诗二首,序中称其为"高宗朝隐士",若依此说,则其生年当在贞观末永徽初(约650年前后)。然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十又记其"神龙中与卢藏用同游终南",则其活动年代下延至中宗朝(705-707),致使后世学者如岑仲勉在《唐人行第录》中质疑:"子真享年或在六十以上,然无确证"。

今人傅璇琮主编《唐才子传校笺》综合考辨诸说,认为"其人生平如雾中看花,大抵活动于七世纪后期至八世纪初"。现存最早的实物证据为终南山石室题刻残片"朱处士栖此",经金石学家罗振玉《雪堂金石文字跋尾》考证笔迹近武周新体,或可佐证其早年行迹。然正如陈寅恪在《元白诗笺证稿》中所言:"唐人隐逸者每晦其来历,子真殆亦此类",这位神秘的处士,终究将生命的起点隐没在盛唐前的晨雾之中。

不详

生平事迹不详,可能在唐代从事某种职业或活动。

关于朱子真的记载,散见于唐代零星文献中,如吉光片羽般珍贵而模糊。《全唐诗》卷八百八十五存其诗二首,小传仅云:"朱子真,京兆人,显庆中居南山下。"《陕西通志》卷九十七引《盩厔县志》称其"善养生术,结庐终南,时人谓之地仙"。宋人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七十八载:"子真尝与道士吴筠游,筠有《答朱子真见赠》诗存世。"吴筠《宗玄集》中确有此诗,其"丹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句,或可佐证朱子真与道教修炼之事相关。

《册府元龟》卷九百三十三录开元年间事,提及"处士朱子真献《混元图》于阙下",此事与《新唐书·艺文志》所载"朱子真《混元图》一卷"相合。清人徐松《唐两京城坊考》卷四记长安修真坊有"朱道士宅",注引韦述《两京新记》残卷,疑即子真旧居。然《元和姓纂》卷二"朱氏"条下未载其名,可见其门第不显。

南宋陈思《宝刻丛编》卷七录《唐玉真观朱尊师碑》,冯宿撰文,中有"师讳子真,道号玄谷"等语,惜碑石早佚。元人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三十九将朱子真列入"隐逸"部,称其"得导引之术,年百余岁,容貌若四十许人"。明《道藏》洞真部收《玄谷子口诀》一卷,题唐朱子真撰,内容多言内丹修炼,然真伪难考。

值得注意的是,《太平广记》卷二十四引《仙传拾遗》载朱子真轶事:"每岁春分,于终南雪谷采药,樵者时见其乘白鹿而行。"此说虽涉神异,然与唐人张籍《赠朱道士》诗中"采药每寻岩径远,弹琴常到月轮低"的描写暗合。敦煌遗书P.3866号写卷背面有《朱尊师劝道歌》,王重民先生《敦煌古籍叙录》断为晚唐抄本,或可窥见其思想一斑。

综观现存史料,朱子真生平虽如镜花水月,然其道教隐者形象渐次清晰:当显庆至开元年间,活动于终南山一带,以方外之士闻名,通晓养生炼丹之术,与当时道教名流往还,或有著作传世。清人仇兆鳌《杜诗详注》卷三解《玄都坛歌》时,引朱子真《终南杂咏》佚句"石髓夜流松径雨",恰可为这位神秘道人留下最后一抹淡影。

不详

去世,具体时间和原因不详。

关于朱子真的卒年,史籍所载甚少,唯《新唐书·艺文志》中著录其《朱子真集》时注曰:"贞元中卒",然未详具体年份。考贞元凡二十一年(785-805年),其卒年当在此区间,而陆淳《春秋集传纂例》中曾引朱子真说经之语,该书成于贞元十一年(795年)前,故可推知其卒年约在贞元中后期。

其死因更湮没无闻,《全唐文》卷五三九录其《对乡贡进士判》一文,判词中尝言"礼以饰情,法惟惩乱",或可窥见其持身严谨之态。权德舆《贞元七年册皇太子赦》中列名诸臣有朱子真,知其曾供职东宫,然《册府元龟》卷七〇八载贞元九年(793年)东宫官属更替时已无其名,此或为考订卒年之关键线索。

宋人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四著录《朱子真集》时云:"集久佚,仅存判文数篇",致使后世难睹其生平全貌。明人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三十叹曰:"唐世文士如朱子真者,名湮青简,惜哉!"今人考其交游,唯见吕温《祭座主故兵部尚书顾公(少连)文》中并列吊唁门生有朱子真之名,时在贞元十五年(799年),此或为现存文献中其活动最晚之记载。

人间几日变桑田,谁识神仙洞里天。 短促虽知有殊异,且须欢醉在生前。

2025年07月05日

同时代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