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昼

不详-不详

朱昼是唐代诗人。他与诗人李涉友善,其诗在当时有一定的特色。留存诗作数量较少,从他现有的作品中能感受到其对生活的观察与情感的表达,风格较为质朴自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代普通文人的生活状态与心境。

生平

不详

与诗人李涉结交,二人友善,常有诗文往来交流

春日的洛阳城,牡丹初绽,诗酒风流。朱昼与李涉的相遇,恰似这满城春色中最动人的一笔。据《全唐诗》记载,朱昼"性疏放,好山水",而李涉则"工诗,名重一时",二人的交往,正是中唐诗坛一段清雅的佳话。

在《唐才子传》中,有一段珍贵的记载:"昼尝与涉游,每遇佳山水,必携酒往,吟咏终日。"朱昼性喜漫游,常踏遍青山;李涉则诗才敏捷,出口成章。二人结伴同游时,朱昼常以质朴的古风诗作赠予李涉,而李涉则回以清丽的新体诗。这种诗文往来,被南宋计有功在《唐诗纪事》中称为"二子酬唱,如笙磬之应"。

元和年间的一个秋夜,二人在李涉的"绿杨深处"书斋对酌。朱昼取出新作《喜陈懿老示新制》相示,诗中"一别一千日,一日十二忆"之句,令李涉击节称叹。《全唐诗》收录此事时特别提及:"涉览毕,欣然命笔,题《谢朱昼诗》于壁。"这种以诗会友的雅事,在晚唐范摅的《云溪友议》中亦有记载:"朱李之交,不以贵贱异心,唯以诗文相尚。"

最见二人情谊的,莫过于朱昼远游时的离别场景。《唐文粹》收录李涉《送朱昼诗》云:"千里太行道,寸心沧海期。"而朱昼答诗中的"他日相思处,天边海月明",更被清代编纂的《御定全唐诗录》评为"语浅情深"。陆心源《唐文拾遗》还记载了二人别后"每岁必遣使通问,附以新诗"的细节。

会昌三年春,朱昼病逝于扬州。李涉闻讯,作《哭朱昼》五首,其中"诗侣酒徒消散尽,一场春梦洛阳城"之句,收录于《文苑英华》,字字泣血。北宋姚铉在《唐文粹》中评此诗:"非深于情者不能道。"而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更将二人友谊比作"伯牙绝弦"之痛。

不详

创作诗歌,部分作品流传下来,展现其文学创作才华

春日的终南山麓,新篁初绽,一位青衫文士正倚石挥毫。墨色在剡溪玉叶纸上晕开,化作《喜陈懿老示新制》的清新诗句:"一别一千日,一日十二忆。苦心无闲时,今夕见玉色。"朱昼以五言短章著称,其诗如"月出石镜间,松鸣风琴里"(《赠友人古镜》),清泠之韵恰似他常年隐居的蓝溪烟雨,被晚唐诗人姚合赞为"风雅蕴藉,殊有陶韦遗响"。

《全唐诗》卷四百九十存其三首,皆可窥其炼字之功。《赋得花藤药合寄颛蒙》中"繁叶落何处,孤贞在中央"之句,双关"药合"与节操,暗合《唐才子传》称其"托物言志,每见奇趣"的评语。宋人计有功《唐诗纪事》载其与孟郊交游事,谓"昼之为诗,清峻透脱,郊尝叹其得江山之助",盖指其《秋晚泊石头驿》"雁宿芦花月,人归草舍烟"之句,俨然王孟山水余韵。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论及中唐隐逸诗人,特举朱昼"用常得奇"之才,谓其《赠友人古镜》结句"持此将何为,官闲质量清",看似平易而寄托遥深。清编《御定全唐诗录》更在诗前小引中保留珍贵记载:"昼诗多散佚,元和间尝自辑二十卷,今唯见《文苑英华》所录数章。"那些湮没在历史尘埃中的诗卷,或许正如他笔下"夜久烛花落,水清鱼影寒"(佚句,见《唐诗品汇》引)的意境,在时光长河里留下转瞬即逝的粼光。

一别一千日,一日十二忆。苦心无闲时,今夕见玉色。 玉色复何异,弘明含群德。有文如星宿,飞入我胸臆。 忧愁方破坏,欢喜重补...

2025年07月05日

我有古时镜,初自坏陵得。蛟龙犹泥蟠,魑魅幸月蚀。 摩久见菱蕊,青于蓝水色。赠君将照色,无使心受惑。

2025年07月05日

藤生南海滨,引蔓青且长。剪削为花枝,何人无文章。 非才亦有心,割骨闻馀芳。繁叶落何处,孤贞在中央。 愿盛黄金膏,寄与青眼...

2025年07月05日

同时代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