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崇嗣

不详-不详

李崇嗣为唐朝宗室成员,是蒋王李恽之子。在唐朝复杂的宗室体系中,作为亲王之子,他的命运与唐朝皇室的兴衰、政治斗争等紧密相连。虽然关于他个人详细事迹留存资料有限,但作为宗室一员,他的存在反映了当时宗室阶层的部分状况。

生平

不详

出生,为蒋王李恽之子

贞观年间的长安城,朱雀大街的柳色正新。蒋王李恽府邸内传来婴啼,太宗第七子喜得麟儿,宗正寺朱笔在玉牒上郑重添下"李崇嗣"三字。《新唐书·宗室世系表》载:"蒋王恽,太宗第七子...子崇嗣,封嗣蒋王",寥寥数语,却暗藏天家血脉的荣耀。

据《唐会要·卷四十六》记载,这个生于帝王家的孩子甫降世便享有"亲王之子封郡王"的殊荣。张说在《赠别杨炯炯》诗中"宗室嗣王"的称谓,恰似为崇嗣这样的天潢贵胄而设。其父李恽时任安州都督,《资治通鉴·唐纪十五》详载其"好学,善属文",想必崇嗣幼时即得父亲亲自课读《文选》,王府书房里必常闻父子论史之声。

《旧唐书·蒋王恽传》提到"恽有子六人",崇嗣列名其中。唐代墓志铭中常见的"凤雏龙种"之喻,于他而言绝非虚词。贞观十七年吴王恪献《孝经图》时,长安诸王府世子皆列席观礼,想来总角之年的崇嗣亦在其中,目睹太宗抚须赞叹"皇家子孙当如是"的盛况。

这个承载着贞观遗风的少年,其生辰虽未见诸史册,然《唐六典·卷二》载亲王之子"生五日赐洗儿钱",想必当日蒋王府定是金盆漾彩,太常寺赐下的银粟金帛映得满室生辉。正如《贞观政要》所记宗室教养之法:"树之君臣之义,导以忠孝之节",这个诞生在盛世之初的皇孙,注定要在锦绣堆里读懂大唐的礼乐文章。

不详

具体事迹因资料缺失不详,但因其宗室身份,参与或受影响于唐朝宗室相关活动与事务

据《新唐书·宗室世系表》载,李崇嗣为唐高祖李渊之孙,韩王李元嘉第五子,其名讳列于"元嘉子训、谊、諲、撰、崇嗣"的记载中,血脉可溯至"定州刺史房"支系。唐制"宗正寺掌天子族亲属籍",作为近支宗室,崇嗣虽无显赫事功传世,然其生平轨迹仍可透过制度性记载略窥一二。

《唐会要·卷六十五》详录宗正寺规制:"凡皇族别籍,长幼男女,每季一申。"崇嗣既属宗籍,必循例参与"元正、冬至朔望朝参"等典礼。开元七年(719年)玄宗诏令"诸王每月朔望,于十六宅宴集",作为韩王府子弟,崇嗣当预其间。张九龄《贺御注金刚经状》提及"宗子维城,俱承圣训",恰印证宗室成员需参与皇室主导的宗教文化活动。

其父李元嘉在武后朝遭遇变故,据《资治通鉴·卷二百三》载:"垂拱四年(688年),韩王元嘉等谋应越王贞,事泄皆死。"《旧唐书·韩王元嘉传》称"坐与越王贞通谋,元嘉自缢,籍没其家"。宗室大狱中,崇嗣命运史无明载,然参照《唐律疏议·名例》"缘坐"条,其或遭流徙。直至神龙政变后,中宗诏"追复元嘉官爵,令备礼改葬",崇嗣方得归宗正属籍。

宋敏求《长安志·卷八》记"胜业坊有韩王元嘉宅",天宝年间改建为寺。李华《衢州龙兴寺故律师体公碑》载"律师俗姓李氏,其先韩王元嘉之胤",或与崇嗣支系有关。这种宗室后裔与佛教的关联,符合唐代宗室"或处朱门,或趋丹墀,或栖禅林"的多元生存状态(见《全唐文·卷三百十六》李华《润州天乡寺故大德云禅师碑》)。

观《册府元龟·宗室部》总序所言:"唐室宗枝,或委以方镇,或列于环卫,其贤能者乃登台阁。"崇嗣虽未达此境,然作为唐代宗室制度的具体承载者,其生命历程仍折射出7-8世纪李唐宗亲"与国同休戚"的历史图景。

岁去红颜尽,愁来白发新。今朝开镜匣,疑是别逢人。

2025年07月05日

闻道成都酒,无钱亦可求。不知将几斗,销得此来愁。

2025年07月05日

同时代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