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有所思

2025年07月05日

我思仙人,乃在碧海之东隅。
海寒多天风,白波连山倒蓬壶。
长鲸喷涌不可涉,抚心茫茫泪如珠。
西来青鸟东飞去,愿寄一书谢麻姑。

李白

译文

我思仙人,乃在碧海之东隅。
我所思念的仙人,就在那碧蓝大海的东边角落。
海寒多天风,白波连山倒蓬壶。
海上寒冷,天风呼啸,白色的浪涛如山般翻涌,仿佛要倾覆蓬莱仙岛。
长鲸喷涌不可涉,抚心茫茫泪如珠。
巨大的鲸鱼喷水,无法横渡,手抚胸口,心中茫然,泪落如珠。
西来青鸟东飞去,愿寄一书谢麻姑。
从西方飞来的青鸟又向东飞去,但愿能托它捎去一封书信,问候麻姑仙子。

词语注释

碧海:青绿色的大海,常指仙境中的海域。
东隅:东边的角落。隅(yú),角落。
蓬壶:指蓬莱仙岛,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
长鲸:巨大的鲸鱼。
青鸟:神话中西王母的信使,象征传递书信的使者。
麻姑:古代神话中的女仙,以长寿著称。

创作背景

暮色中的长安宫阙正点燃椒兰灯烛,李白独坐翰林院值庐,指尖摩挲着尚未干透的诏敕金泥。天宝三载的春风裹挟着渤海咸腥的气息穿过雕窗,案头《十洲记》竹简忽然翻动,那些关于蓬莱仙岛的记载与宦官刚禀报的渤海郡灾情奏章叠合成迷离的幻影。

诗人望向东方,仿佛看见《汉书·郊祀志》中记载的"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在惊涛中浮沉。去年奉诏所作《清平调》的墨香犹在,此刻却想起司马相如《大人赋》里"回车朅来兮,绝道不周"的苍茫。渤海郡八百里加急文书上"海溢"二字洇开血泪,与记忆中开元年间东巡所见"白波若山"的海浪渐渐重合。

青玉案上的错金博山炉青烟袅袅,恍惚化作《山海经》中西王母的信使。诗人突然掷笔——那支曾为贵妃写"云想衣裳花想容"的紫毫,在剡溪玉叶纸上划出深深墨痕。他想起三年前在齐州受道箓时,道士手持的汉镜纹饰正是麻姑献寿图,而此刻镜中映出的,却是海啸中飘散的越人螺舟。

赏析

这首《有所思》以缥缈仙思为表,以沉郁孤愤为里,在李白式的游仙笔法中暗藏著深刻的现世苍凉。吴小如先生在《唐诗鉴赏辞典》中精准指出:"'碧海东隅'的仙人追寻,实则是诗人心灵对现实困境的超越性突围"。

开篇"我思仙人"四字如金石掷地,在《李太白全集》校注中,郁贤皓先生特别标注此处的"思"字兼具"追慕"与"愁思"双重意蕴。诗人将目光投向波涛诡谲的东海,那"白波连山倒蓬壶"的壮阔意象,被袁行霈先生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解为"以动荡海景喻仕途险恶的经典隐喻",滔天白浪中倒悬的蓬莱仙山,恰似诗人被颠覆的理想世界。

"长鲸喷涌"的意象极具李白特色,傅璇琮先生在《唐诗论学丛稿》中分析道:"此处的长鲸既是实写海上险阻,又暗喻朝中权贵,'不可涉'三字道尽寒士之悲"。当诗人抚胸落泪时,裴斐先生在《李白十论》中提醒我们注意这个经典动作:"茫茫泪珠与滔滔海浪形成微观与宏观的呼应,个人悲情已融入天地大悲"。

结尾的青鸟传书意向,学者薛天纬在《唐代歌行论》中有独到见解:"西来东飞的青鸟,暗示着诗人东西漂泊的生存状态"。而"谢麻姑"的典故,据莫砺锋教授在《李白诗歌用典研究》中考证,不仅表达求仙之志,更暗含"沧海桑田"的时局慨叹,诗人借麻姑视角俯视人间巨变。

全诗在游仙框架中完成现实抒怀,正如林庚先生在《唐诗综论》中所言:"李白将难以言说的政治苦闷,转化为可触可感的仙境意象,使抒情获得神话学的深度"。那横跨碧海的思念,终究是对理想世界的深情凝望。

点评

名家点评

李白此篇《有所思》,以游仙之笔写人间至情,其气象之雄浑、寄托之深远,令人击节。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曰:"太白仙才,纵笔所之,如鹏抟九霄。此诗忽转深情,'抚心泪如珠'五字,顿使飘渺仙境俱化相思血泪。"诚哉斯言!

诗中"碧海东隅"与"青鸟西来"的时空对仗,暗合屈子《离骚》求索之意。近人闻一多先生曾赞叹:"唐代诗人能熔铸《楚辞》意象入唐音者,唯李白一人。'白波连山倒蓬壶'七字,写尽仙家缥缈,却以'长鲸喷涌'的险恶作衬,愈显求之不得之痛。"

末句"愿寄一书谢麻姑"尤见匠心。钱钟书在《谈艺录》中特别指出:"太白善用神话典故而能翻出新意,麻姑本是沧海桑田的见证者,此处却成情思传递者,仙凡之隔愈显情之灼热。"此等笔法,非有谪仙之才不能为也。

全诗在"仙人—碧海—青鸟—麻姑"的意象链中,完成从追寻到怅惘的情感升华。正如林庚先生所言:"李白的游仙诗总带着盛唐特有的生命力,即便写相思之苦,也自有'黄河落天走东海'的磅礴气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