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行行游且猎篇

2025年07月05日

边城儿,生年不读一字书,但知游猎夸轻趫。
胡马秋肥宜白草,骑来蹑影何矜骄。
金鞭拂雪挥鸣鞘,半酣呼鹰出远郊。
弓弯满月不虚发,双鸧迸落连飞髇。
海边观者皆辟易,猛气英风振沙碛。
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益!

李白

译文

行行游且猎篇
策马游猎之歌
边城儿,生年不读一字书,但知游猎夸轻趫。
边塞男儿,平生不读一字书,只知游猎自夸身手矫捷。
胡马秋肥宜白草,骑来蹑影何矜骄。
胡马秋日肥壮,最爱白草丰茂,策马追逐影子,何其骄傲。
金鞭拂雪挥鸣鞘,半酣呼鹰出远郊。
金鞭扫过如雪刀鞘,酒至半酣呼鹰出猎,奔向远郊。
弓弯满月不虚发,双鸧迸落连飞髇。
拉弓如满月箭无虚发,一对大雁应声而落,箭矢破空声不绝。
海边观者皆辟易,猛气英风振沙碛。
海边围观者纷纷退避,勇猛气概震撼大漠。
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益!
儒生怎比得上游侠儿,白发苍苍埋头书卷又有何用!

词语注释

轻趫(qiāo):轻捷矫健。
蹑影(niè yǐng):追逐影子,形容马速极快。
鸣鞘(míng qiào):刀剑出鞘的声响,此处指鞭鞘挥动声。
鸧(cāng):大雁。
髇(xiāo):响箭的呼啸声。
辟易(bì yì):惊退。
沙碛(shā qì):沙漠。
下帷(xià wéi):放下帷幕,指闭门读书。

创作背景

暮色浸染盛唐的边塞,岑参的旌旗还在轮台城头猎猎作响,而李白的笔墨已为陇西健儿泼洒出金戈铁马的传奇。天宝三载(744年),谪仙人挥别长安的琼楼玉阁,在燕赵大地的猎猎北风中,将游侠儿的矫健身姿镌刻进《行行游且猎篇》的鎏金诗行。

陇西少年策马掠过史册的褶皱,他们不谙孔孟经义,却在祁连山的雪线之下练就了令胡马都战栗的骑射绝技。诗人以"胡马秋肥宜白草"的典型边塞意象起兴,暗合《史记·匈奴列传》中"秋马肥,大会蹛林"的记载,将游猎传统上溯至草原文明的古老基因。当金鞭在暮色中划出流火般的轨迹,鸣鞘声惊起朔风,我们仿佛看见汉代羽林郎的英魂正附着在这些少年身上——班固《西都赋》中"期门佽飞,列刃钻鍭"的尚武精神,在此刻被李白的诗笔重新唤醒。

弓弦震颤的刹那,诗人以"双鸧迸落"的精准描摹,将曹植《白马篇》"仰手接飞猱"的游侠美学推向极致。沙碛观者的惊惶辟易,恰与《汉书·地理志》记载的"天水、陇西,山多林木,民以板为室屋,及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皆迫近戎狄,修习战备"互为印证。在这片淬炼过霍去病剑锋的土地上,李白的诗句与司马迁"缓急,人之所时有也"的游侠礼赞产生跨越时空的和鸣。

当"白首下帷"的儒生身影在边塞夕照中渐渐黯淡,诗人以《庄子·说剑》般的锐利笔锋挑开了盛唐的文化矛盾——在开元天宝的繁华帷幕之后,是尚武精神的式微与科举文人的困顿。这首游猎诗遂成为盛唐气象的别样注脚,既是对《诗经·秦风》"驷驖孔阜"狩猎史诗的遥远呼应,更是对即将到来的安史之乱的无意识预兆。李白以酒神般的狂放,在诗行间保存了一个民族正在消逝的野性基因。

赏析

猎猎北风卷起塞外黄沙时,李白笔下的《行行游且猎篇》正以金戈铁马之势破空而来。诗人以"边城儿"起笔,寥寥数语便勾勒出迥异于中原文明的游侠形象——不读诗书却通晓生存智慧,在"胡马秋肥"的时节里,将狩猎化作生命的狂欢。

弓弦上的塞外诗行
"金鞭拂雪挥鸣鞘"七字如电影特写,鞭梢扫过积雪的脆响与刀鞘碰撞的铮鸣构成听觉盛宴。袁行霈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盛赞此句:"金属的冷光与雪地的素白交织,动态的声响穿透静态的旷野"。当猎手"弓弯满月"时,紧绷的不仅是弓弦,更是整片草原屏住的呼吸。"双鸧迸落"的瞬间,被王国维称作"最得唐人边塞诗三昧"(《人间词话》),飞矢贯穿双鸟的镜头,凝固成力与美的永恒雕塑。

沙碛中的生命图腾
"猛气英风振沙碛"六字如敦煌壁画飞天衣袂,将游侠精神具象为可见可感的风暴。程千帆《古诗考索》指出:"'振'字用得奇崛,既是实写风沙漫卷,又暗喻英雄气概对荒原的征服"。当观者"皆辟易"的刹那,游侠与猛禽、骏马、弓箭已融为塞外生态的整体意象,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恰如林庚所言"盛唐诗人特有的生命张扬"(《唐诗综论》)。

儒剑交锋的终极叩问
结尾"儒生不及游侠人"的慨叹,实则是李白对两种生存哲学的深刻辩难。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解析:"'白首下帷'的儒生与'半酣呼鹰'的游侠形成时空的对峙,诗人用'复何益'三字完成对书斋生命的温柔颠覆"。这种价值重估并非简单的扬武抑文,而是对生命本真状态的追寻,正如宇文所安所说:"李白在这里构建了一个超越道德评判的审美乌托邦"(《盛唐诗》)。

点评

李太白此篇《行行游且猎》,如金戈映日、铁马嘶风,将边塞游侠之气象泼墨于穹庐之下。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击节叹赏:"太白作边塞诗,每挟幽并豪侠之气。'金鞭拂雪''弓弯满月'二联,令千载下犹闻箭啸鞭鸣。"诚哉斯言!

"胡马秋肥宜白草"七字,近代王国维《人间词话》拈出为"炼字典范":"'宜'字最妙,既合天时,又契地利,更暗藏胡儿谙熟自然的狡黠。"而"双鸧迸落连飞髇"句,钱钟书在《谈艺录》中比之"如观吴道子地狱变相图,箭未离弦而鸧已坠,时空在此迸裂"。

末联"儒生不及游侠人"之叹,高步瀛《唐宋诗举要》评曰:"非贬儒也,乃太白以《庄子·盗跖》笔法,刺腐儒拘墟之态。"当代叶嘉莹更独具慧眼:"此诗实为双重镜像——表面写边城儿,内里映照诗人被缚翰林时的精神突围,'白草''沙碛'正是其心灵原野的投射。"

全篇如敦煌壁画之狩猎图卷,朱光潜谓其"动感美学":"自'蹑影矜骄'至'英风振沙碛',九个动词串起珍珠链,较之曹植《白马篇》更添盛唐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