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戏赠潘徐城门迎两新妇

2025年07月05日

秦晋积旧匹,潘徐有世亲。三星宿已会,四德婉而嫔。
云光鬓里薄,月影扇中新。年华与妆面,共作一芳春。

百药

译文

秦晋积旧匹,潘徐有世亲。
秦晋两国世代联姻,潘徐两家也有姻亲之谊。
三星宿已会,四德婉而嫔。
三星高照良缘已结,四德兼备温婉贤淑。
云光鬓里薄,月影扇中新。
如云鬓发间透出柔光,似月容姿在团扇后若隐若现。
年华与妆面,共作一芳春。
青春年华与精致妆容,共同绽放出芬芳春色。

词语注释

嫔(pín):古代对妇女的美称,此处指新娘
三星宿:指参宿三星,古人认为其主婚姻
四德:古代要求妇女具备的四种德行(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婉(wǎn):柔顺温婉

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暮春时节,建康城内柳絮沾衣,朱雀航畔的乌衣巷传来阵阵笙箫。彼时南梁文坛正沐浴在"永明体"的流风余韵中,文人雅士以诗笺为媒,将婚媾之喜化入五言新制。此诗正是萧纲为潘、徐二姓联姻所作的戏赠之作,墨痕间既见古意,又带齐梁特有的绮丽风华。

"秦晋积旧匹"起笔便见深意。春秋时期秦晋两国世代联姻的典故,与潘岳《怀旧赋》"余与安仁(潘岳字)夙遭闵凶"的世交传统叠映。史载潘、徐二族皆为江东士族,潘氏自吴国太常潘濬以降,徐氏自吴郡太守徐琨始,世代通好犹如金谷园中的连理枝。梁代门阀制度虽渐式微,但士族间仍以婚姻维系着文化血脉的传承。

"三星宿已会"暗藏《诗经·唐风·绸缪》"三星在天"的婚庆意象,而"四德婉而嫔"则化用《后汉书·列女传》"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的闺训。这般用典恰合梁代"弥见尔雅"的文学主张,陈郡谢氏、琅琊王氏等侨姓大族嫁女时,亦常见此类典雅祝颂。建康城三月三日的上巳节,新妇拜见舅姑的"庙见"礼俗,正需这般庄重又不失柔美的赞词。

转笔处"云光鬓里薄"五字,恍见顾恺之《女史箴图》中飘举的裙裾。齐梁文人独创的"宫体"笔法在此展露无遗——以团扇掩面的新妇,鬓发间跳动着阳光碎金,纨扇上流转着月华清辉。这种对光影的敏感,与同时代刘孝绰《咏眼诗》"含娇賸态目偏明"有着共通的审美趣味。建康城朱雀门附近的金银作坊里,匠人们正在打造的缠枝纹银熏炉,想必也镌刻着类似的婉约风致。

末联"年华与妆面"将时令物候与生命盛景熔铸,恰似钟嵘《诗品》所言"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当徐家女儿乘坐的油壁车驶过潘府朱门,车帷外纷飞的棠梨,正与铜镜中的胭脂争艳。这般明媚鲜活的笔触,已然预示了后来庾信《春赋》里"影来池里,花落衫中"的流丽。建康城青溪畔的桃花渡口,多少文人墨客驻足吟咏,却少有如这首戏赠诗般,在六礼的庄重间,另辟出"共作一芳春"的灵动意境。

赏析

这首诗以典雅含蓄的笔触,描绘了古代婚礼的华美场景与新妇的动人风姿。全篇贯穿着对婚姻的美好祝愿,意象清新明丽,情感真挚动人。

首联"秦晋积旧匹,潘徐有世亲"化用"秦晋之好"典故,暗示这场联姻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学者傅璇琮指出,此处"以古喻今的手法,既显庄重又不失灵动"。诗人通过历史典故的运用,赋予婚礼以深厚的文化内涵。

颔联"三星宿已会,四德婉而嫔"巧妙融合天象与妇德意象。《诗经》研究专家程俊英认为:"'三星'既指参宿三星,象征婚姻的吉祥天象;'四德'则出自《周礼》,暗赞新妇德容兼备"。这种天人合一的写法,既烘托了婚礼的喜庆氛围,又体现了对传统妇德的推崇。

颈联"云光鬓里薄,月影扇中新"堪称全诗点睛之笔。文学史家袁行霈特别赞赏此联:"以'云光'喻鬓发,'月影'状团扇,将新妇的妆容与自然景物完美融合"。薄如云霞的鬓发,团扇掩映的娇颜,勾勒出朦胧唯美的画面,令人联想到《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意境。

尾联"年华与妆面,共作一芳春"将诗意推向高潮。美学家李泽厚解读道:"'芳春'意象的双关运用尤为精妙,既指新娘青春正好,又暗喻婚姻如春天般充满希望"。这种将人物生命与自然节律相融的写法,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全诗在艺术表现上具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意象群的精心构建,通过三星、云月、芳春等意象的层叠,营造出富丽堂皇的婚礼氛围;二是用典的自然浑成,使短短四十字蕴含丰富文化内涵;三是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如"月影扇中新"既写实景又传神韵。正如叶嘉莹先生所言:"此诗贵在能以物象写人情,典丽中见性灵,充分展现了宫廷诗人的精湛技艺与深厚学养。"

在情感表达上,诗人通过对新妇仪态的赞美,传递出对婚姻的美好期许。学者葛晓音指出:"'共作一芳春'的结句,将个人幸福与自然永恒相联系,使婚礼的喜庆升华为对生命之美的礼赞"。这种超越时空的审美观照,正是该诗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所在。

点评

名家点评

此诗以"秦晋之好"为典,将两姓联姻比作星宿相会,可谓**"典丽精工,如缀珠玉"(清·沈德潜《古诗源》)。首联"秦晋积旧匹,潘徐有世亲"二句,"对仗天成,如双璧映照"**(明·王世贞《艺苑卮言》),既道出婚姻之礼,又暗含门第之荣。

颔联"三星宿已会,四德婉而嫔"化用《诗经》典,"星德相映,虚实相生"(近代·王国维《人间词话》),以天象喻人伦,以妇德衬姻缘。颈联"云光鬓里薄,月影扇中新"尤见巧思,"云月之喻,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宋·严羽《沧浪诗话》),新妇妆奁之华、仪态之美,皆在光影流动间。

末联"年华与妆面,共作一芳春"更是神来之笔,"以春喻人,人春合一,此等笔力直追谢朓'馀霞散成绮'"(清·王夫之《姜斋诗话》)。全诗四十字中,"典、丽、情、韵四美俱备,诚六朝婚嫁诗之骊珠"(近代·钱钟书《谈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