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苍茫处,一叶诗心正溯江津。唐大历年间,秋风乍起时,诗人李端执笔立于长江之畔,墨色与雾霭共染绢素。此时安史之乱虽平,盛唐气象已如渡口将熄的渔火,唯余"寂寂江山"在残阳里低吟。
江雾浸透的不仅是葭菼丛,更浸润着士人的忧思。史载大历十才子多沉沦下僚,李端时任校书郎,校勘典籍的烛光常与江上夜航的桅灯遥映。诗中"长波淼难溯"既是眼前长江的实景,亦暗喻仕途逆旅——彼时藩镇割据如暗礁隐现,中央权威似秋叶飘摇。
离离早鸿掠过水面的弧线,恰似诗人从长安到江津的轨迹。考证其生平,此诗或作于外放途中,故有"独此怀归慕"之叹。风中叶索索作响,恍若杜工部"无边落木萧萧下"的余韵,大历诗人承盛唐遗音而调愈悲凉。史书未明载的细节,在"丘壑列夕阴"的剪影里悄然补全:中唐文人正以诗句为舟,摆渡在历史转折的苍茫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