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衢

不详-不详

李衢为唐代官员,曾参与《皇唐玉牒》的修撰工作。玉牒是皇族族谱,《皇唐玉牒》的修撰对于研究唐代皇族世系、政治结构等具有重要意义,李衢在其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为保存和记录唐代皇族相关信息做出了贡献。

生平

公元847年

唐宣宗大中元年,李衢与林赞等修撰《皇唐玉牒》一百一十卷。

大中元年春,长安城崇文馆内青烟袅袅,李衢执笔端坐于黄麻纸前,眉间凝着十二分的郑重。这位以"博通经史"著称的宗正寺丞,此刻正与起居郎林赞等奉敕编修《皇唐玉牒》。案头堆积的谱牒文书高可盈尺,《元和姓纂》《皇室谱》《宗室世系》等典籍环列四周,墨香混着樟木函套的清香,在朱漆书架上氤氲成一片庄严的雾气。

据《唐会要》卷六十五载:"大中元年六月,宗正寺奏修《皇唐玉牒》一百一十卷成。"这短短二十余字的记录背后,是李衢带领三十余名书吏"昼夜校雠"的艰辛。《玉海·艺文》详述其体例:"以纪帝籍,列昭穆,分疏属,自高祖至宣宗凡十六代",每卷首必以朱砂题"皇唐玉牒"四字,遇庙讳则严格缺笔。李衢尤重德宗以降支脉,因"建中兵燹,旧谱多阙",特命人赴各州抄录墓碑,甚至亲赴洛阳查阅《贞观氏族志》残卷。

林赞在《续皇王宝运录》中记下一则细节:某夜校勘代宗朝诸王世系时,李衢忽掷笔长叹:"郑王邈之嗣竟绝于贞元三年!"遂命取《德宗实录》反复核对。这种近乎执拗的严谨,使得《玉牒》中连"宫人诞育"这类隐秘皆有墨注,《旧唐书·宣宗纪》特别称赞其"考据精审,无忝国史"。

当年腊月,装潢匠用紫檀轴头、缥带牙签将成书装帧完毕时,李衢的深青色官服已磨出毛边。《册府元龟》卷五百六十记载宣宗在延英殿受书的情景:玉牒以五色锦袱包裹,由八名内侍抬入殿中。李衢奏对时特别说明:"今以黄绫录帝系,绛纱记后族,青缥载诸王,庶几尊卑有叙。"这番匠心令宣宗大悦,特赐金紫光禄大夫衔。可惜这部巨著今已散佚,唯《新唐书·宗室世系表》尚存其骨架,然宋人欧阳修在跋文中仍赞叹:"唐玉牒之详,虽鲁卫之昭穆不能逃其鉴焉。"

锡瑞来丰岁,旌贤入贡辰。轻摇梅共笑,飞袅柳知春。 绕砌封琼屑,依阶喷玉尘。蜉蝣吟更古,科斗映还新。 鹤毳迷难辨,冰壶鉴易...

2025年07月05日

同时代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