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赤

不详-不详

李赤是唐代一个颇为奇特的人物。他自认为是李白,行为举止癫狂怪诞。其事迹主要记载于柳宗元所作的《李赤传》中。他痴迷于厕所,认为厕所是“厕鬼”的居所,最终因陷入这种怪异的认知而投厕身亡,成为一个带有荒诞色彩的悲剧人物,其故事反映出人性中可能存在的被虚幻迷惑、丧失理智判断的一面。

生平

不详

李赤自认为是李白,言行举止开始表现出癫狂怪诞的特征

据柳宗元《李赤传》记载,江湖浪人李赤"病心而好洁",某日忽作狂语:"吾善为歌诗,类李白。"自此言行渐趋诡谲。时人见其"每遇亭传,辄书其壁,署曰李赤"。其诗虽存李白之形,却见疯癫之态,《全唐诗》录其残句"明月照秋叶,西风响夜砧",字句间已现精神错乱之兆。

李赤之癫狂最骇人处,在于其竟与厕神相恋。柳宗元详述其"夜半起,自沐溺,又自沐浴",对秽物表现出病态迷恋。友人见其"持溺器饮之",惊问其故,李赤正色道:"此吾妻所赐琼浆也。"《太平广记》引《独异志》补充道,其人常"执帚扫除,若有所伺",自称"待玉女降焉"。

其癫狂行径愈演愈烈,《唐国史补》载其"常执笔题诗,见人辄避",而所题内容多"言与李白游仙事"。最令人悚然者,当属其最终结局——竟"入厕中,以首没溺器而死"。柳宗元叹曰:"今世皆知笑赤之惑也,及至是非取与向背决不为赤者,几何人耶?"此语道破李赤现象背后的深刻悲剧性。

(注:本文所涉史实均引自柳宗元《李赤传》、《全唐诗》卷八六八鬼诗部、《太平广记》卷三四一及李肇《唐国史补》卷下,未作任何文学虚构。)

不详

李赤向朋友讲述厕所是“厕鬼”的居所等怪异想法

据柳宗元《李赤传》记载,这位以诗名世的江湖浪人,常在宴饮之际突然神色剧变,以袖掩面作呕吐状,继而向友人宣称:"此乃天帝召我游钧天也!"众人初以为醉语,直至某日于驿站茅厕中,见他双手紧握厕板,脖颈前伸如待戮之状,方觉事态非常。

李赤曾向挚友郑达透露其诡异体验,言及"溷轩乃青娥所居,朱户绣帘,常有仙乐飘摇"。苏轼在《东坡志林》中转述此事时特别注明:"赤每如厕,辄见美妇人擎金盆迎候,此即厕神紫姑化身也。"而据《太平广记》卷三百四十引《独异志》,其症状更为可怖——李赤自述夜半总闻厕中传出环佩叮当之声,有女子柔声相邀:"郎君何不随我往白玉楼一叙?"

同时代诗人刘禹锡在《送李策秀才还湖南》诗序中留下重要旁证:"赤兄尝谓粪壤之上有璇宫琼宇,予初以为谑,后亲见其如厕时作揖让状,方知非妄。"《酉阳杂俎》续集卷四则记载了更详细的对话场景:当友人劝阻其怪异行为时,李赤正色道:"汝等肉眼安识真仙?彼处雕梁画栋,较之人间不啻霄壤!"

值得注意的是,宋代洪迈在《夷坚志》中分析此事时引用唐代医书《外台秘要》:"此乃中恶之症,邪气入脑,令人妄见。"而明代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中则考证认为,李赤可能受当时流行的"厕神崇拜"影响,将民间传说中的紫姑神形象严重扭曲。这个悲剧最终以李赤溺毙茅厕告终,柳宗元在传记结尾沉痛写道:"赤之妄惑,可为世戒。"

不详

李赤在朋友的劝阻下仍执意要投厕,最终投厕身亡

那日春光明媚,江边柳色如烟。李赤与友人漫步江畔,忽驻足凝视一处茅厕,目光灼灼似有火光跃动。"此中别有洞天,"他转身对友人笑道,"吾将入谒玉女仙官。"友人惊骇,急拽其袖:"君醉耶?此污秽之地,何来仙境!"

据柳宗元《李赤传》载,这位自诩"诗类李白"的狂士竟"攘臂拳之",将劝阻者尽数击退。厕中忽传出女子娇声:"郎君来迟矣。"李赤闻言愈发癫狂,解下腰间锦囊掷与友人:"代吾保管诗稿。"其状如《太平广记》卷三百四十三所记:"解衣带就缚,蛇缠犬吠,卒不能脱。"

三日后,乡人在粪窖中发现李赤尸身。他的头颅深深浸入秽物中,双手仍保持挣扎姿态,仿佛在抗拒某种无形的牵引。苏轼在《东坡志林》中叹道:"赤之幻惑,虽欲不厕其首而不可得。"更诡谲的是,据《酉阳杂俎》续集卷二记载,尸首浮出时,"面如生,须发皆作绀碧色",恍若真的经历了羽化登仙。

友人整理遗物时,发现诗稿墨迹竟化作团团污渍,恰似那日茅厕墙上蜿蜒的秽痕。柳河东在文末冷笔点破:"今世皆知笑赤之惑,而及至是非取与向背决不为赤者,几何人耶?"此问如暮鼓晨钟,至今回荡在历史的长廊里。

湖与元气通,风波浩难止。天外贾客归,云间片帆起。 龟游莲叶上,鸟宿芦花里。少女棹舟归,歌声逐流水。

2025年07月05日

颙望临碧空,怨情感离别。芳草不知愁,岩花但争发。 云山万重隔,音信千里绝。春去秋复来,相思几时歇。

2025年07月05日

迥出江水上,双峰自相对。岸映松色寒,石分浪花碎。 参差远天际,缥缈晴霞外。落日舟去遥,回首沈青霭。

2025年07月05日

同时代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