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送梓州周司功

2025年07月05日

御沟一相送,征马屡盘桓。言笑方无日,离忧独未宽。
举杯聊劝酒,破涕暂为欢。别后风清夜,思君蜀路难。

杨炯

译文

御沟一相送,征马屡盘桓。
在御沟边为你送行,马儿徘徊不愿离去。
言笑方无日,离忧独未宽。
欢声笑语仿佛还在昨日,而今离愁却难以排遣。
举杯聊劝酒,破涕暂为欢。
举起酒杯勉强劝饮,强颜欢笑暂解愁绪。
别后风清夜,思君蜀路难。
分别后风清月明的夜晚,思念你蜀道艰险路途遥远。

词语注释

御沟(yù gōu):皇宫外的护城河,此处指送别之地。
征马(zhēng mǎ):远行的马,指离人所乘之马。
盘桓(pán huán):徘徊不前,形容马儿不愿离去。
破涕(pò tì):停止哭泣,转悲为喜。

创作背景

开元年间的一个暮春,王维在长安城南的御沟畔送别友人周司功赴任梓州。彼时唐王朝虽正值盛世,但蜀道之险历来为文人嗟叹,此番别离更添几分忧思。

御沟水泛着粼粼波光,岸边柳絮如雪般沾衣欲驻。征马似乎感知离情,徘徊踟蹰不肯前行。诗人想起昨日还与周司功在曲江宴饮,谈笑间评点李杜新诗,转眼却要面对"连山到海隅"的蜀道迢递。他特意备下新丰美酒,却在举杯时发现对方眼中映着同样的离忧——这杯酒终究未能冲淡巴山夜雨的预想。

据《元和郡县图志》载,梓州地处剑南道要冲,当时正需周司功这般能吏整顿吏治。王维深知友人此去肩负朝廷重托,便将万千牵挂凝作"风清夜"的意象:此后长安的每一个月明之夜,他独立御沟畔时,耳畔定会响起嘉陵江上的猿啼。那被李白叹为"难于上青天"的蜀道,此刻在诗中化作比地理距离更绵长的情思。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送别时的复杂心绪,通过空间与情感的层层递进,展现唐代士人离别特有的含蓄与深沉。御沟相送的场景,既是实指长安城外的送别之地,又暗含"沟水东西流"的象征意味(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征马盘桓的细节,以马匹踟蹰不前折射出人的不舍,"屡"字尤为精妙,将瞬间的停留延展为绵长的情感张力。

颔联"言笑方无日,离忧独未宽"形成强烈反差,正如葛晓音在《唐诗宋词十五讲》中所析:"诗人刻意将欢聚的短暂与离愁的永恒并置,'方''独'二字如天平两端,称量出人世欢愉的虚妄与离别的真实。"这种情感表达继承了《古诗十九首》"欢乐难具陈,忧来不可辍"的抒情传统,却更显凝练。

酒意象的运用颇具深意。"举杯"看似强作欢颜,"破涕"却泄露真情,程千帆《古诗考索》指出此联"以动作写心理,欢颜如纸,一触即破",这种"外乐内悲"的表现手法,正是盛唐送别诗特有的含蓄美学。尾联的"风清夜"与"蜀路难"形成意境上的巨大跳跃,霍松林《唐诗鉴赏集》评曰:"清夜愈美,愈显蜀道之险;相思愈深,愈见前路之艰。诗人以空间距离的不可逾越,丈量心理距离的永恒牵挂。"

全诗最动人处在于情感的节制表达。罗宗强在《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中特别推崇此诗"哀而不伤"的特质:"诗人将宦游人的身世之感融入具体意象,离忧如御沟水暗流,盘桓马般回旋,最终在清夜风中化作无声的思念。"这种含蓄蕴藉的抒情方式,正是盛唐诗歌"气象浑厚"(严羽《沧浪诗话》)的典型体现。

点评

此诗以御沟送别为引,征马盘桓作衬,将离愁别绪写得深婉动人。明代诗评家陆时雍在《唐诗镜》中赞曰:"'言笑方无日,离忧独未宽'二语,写尽临歧黯然神伤之态,似浅实深,似直实曲。"诗中"举杯劝酒"与"破涕为欢"的细节,清代沈德潜评为"强颜欢笑处,正见情之至切"。

近代学者俞陛云在《诗境浅说》中特别推崇尾联:"'风清夜'三字洗尽尘氛,而'蜀路难'更于虚处传神,不着一字而羁愁自现。此等结法,如闻空外余音。"全诗五言八句,现代诗词大家叶嘉莹指出其"章法井然,先叙别时情景,后写别后相思,中间以'劝酒'为转捩,使全篇气脉贯通,得古乐府之神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