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年间的一个暮春,王维在长安城南的御沟畔送别友人周司功赴任梓州。彼时唐王朝虽正值盛世,但蜀道之险历来为文人嗟叹,此番别离更添几分忧思。
御沟水泛着粼粼波光,岸边柳絮如雪般沾衣欲驻。征马似乎感知离情,徘徊踟蹰不肯前行。诗人想起昨日还与周司功在曲江宴饮,谈笑间评点李杜新诗,转眼却要面对"连山到海隅"的蜀道迢递。他特意备下新丰美酒,却在举杯时发现对方眼中映着同样的离忧——这杯酒终究未能冲淡巴山夜雨的预想。
据《元和郡县图志》载,梓州地处剑南道要冲,当时正需周司功这般能吏整顿吏治。王维深知友人此去肩负朝廷重托,便将万千牵挂凝作"风清夜"的意象:此后长安的每一个月明之夜,他独立御沟畔时,耳畔定会响起嘉陵江上的猿啼。那被李白叹为"难于上青天"的蜀道,此刻在诗中化作比地理距离更绵长的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