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和骞右丞省中暮望

2025年07月05日

故事闲台阁,仙门蔼已深。旧章窥复道,云幌肃重阴。
玄律葭灰变,青阳斗柄临。年光摇树色,春气绕兰心。
风响高窗度,流痕曲岸侵。天门总枢辖,人镜辨衣簪。
日暮南宫静,瑶华振雅音。

杨炯

译文

故事闲台阁
古老的往事在闲静的台阁中流淌
仙门蔼已深
仙家的门户已被深深的云霭笼罩
旧章窥复道
从旧时的典籍里窥见迂回的宫道
云幌肃重阴
云霞般的帷帐垂下肃穆的阴影
玄律葭灰变
冬至的律管中葭灰飞动(标志节气变化)
青阳斗柄临
春天的北斗柄指向东方
年光摇树色
流动的时光在树影间摇曳
春气绕兰心
春的气息萦绕着兰草的芳心
风响高窗度
风响穿过高高的窗棂
流痕曲岸侵
水流的痕迹渐渐侵蚀弯曲的河岸
天门总枢辖
天门统领着中枢要地
人镜辨衣簪
明镜般的人才能辨明衣冠(喻选拔人才)
日暮南宫静
日暮时分的南宫格外宁静
瑶华振雅音
如玉的花枝摇荡出清雅的声响

词语注释

蔼(ǎi):云雾缭绕的样子
云幌(huǎng):如云般的帷帐
玄律:指冬至节气。古人用葭灰置于律管测节气,冬至时葭灰会飞出
葭(jiā)灰:芦苇膜烧成的灰,古代用于测节气
青阳:春天
斗柄:北斗七星中形如勺柄的部分,指向不同方位代表不同季节
人镜:比喻明察秋毫的贤人
衣簪(zān):衣冠簪缨,代指官员
瑶华:如玉的花枝

创作背景

暮色中的大唐省阁,朱门次第深锁,云幌低垂处,骞右丞执笔凝望。天宝年间的长安城正被春气浸透,斗柄东指之际,这位以"清简守法"著称的尚书右丞,在宫禁重檐下捕捉到时光流动的痕迹——葭灰从律管中悄然飘落,恰似他笔下摇曳的树色,将盛唐最后的风华凝练成十二行金声玉振。

省中青砖漫地的复道上,仍残留着开元旧制的印痕。诗人以"旧章窥复道"的微妙笔触,暗喻天宝后期政令渐紊的时局。史载骞右丞"每以法度裁物",此刻却见南宫静寂中,兰心春气与枢辖重地竟奇妙交融。高窗度过的风响,恰似他监察百官时明镜般的目光;曲岸侵蚀的水痕,暗合着对吏治清浊的忧思。

瑶华振玉的雅音里,藏着诗人对贞观遗风的追慕。《唐会要》记载天宝三载始"令尚书省复悬钟磬",暮望中的钟鼓之音,遂成为盛世法度与个人襟怀的双重象征。那"肃重阴"的云幌之后,是骞右丞以律吕调和天地的政治理想,亦是盛唐诗人用文字构筑的永恒春色。

赏析

暮色中的省阁被诗人赋予了仙阙般的缥缈气质,"蔼已深"三字以雾气氤氲的意象,将官署日常升华为蓬莱仙境。唐代诗论家皎然在《诗式》中强调"取境须至难至险",此诗开篇便以"仙门"重构现实空间,恰印证了这种艺术追求。复道云幌的描写,既实写宫阙重叠的建筑特色,又暗用《三辅黄图》中"复道行空"的典故,使肃穆的官署平添几分神秘色彩。

诗中时间意象的转换尤见匠心。葭灰应律、斗柄回寅的天象变化,被凝练为"玄律""青阳"的典雅对仗。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此联:"以天文写时序,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而"年光摇树色"更将抽象时光具象化,树影婆娑间可见光阴流淌,与谢朓"风动万年枝"异曲同工。春气萦绕兰心的描写,既实指省中兰草,又暗喻君子德馨,《文心雕龙》所谓"物色尽而情有余"者正是此境。

听觉意象的营造堪称全诗点睛之笔。高窗度风的飒飒声响,与结尾瑶华琴音的袅袅余韵,构成虚实相生的听觉长廊。南宋诗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推崇"空中之音"的境界,此诗末句"振雅音"三字,恰似黄钟大吕的余响,在南宫暮色中荡开无限清远之思。御史中丞的威严身份与琴音的高雅趣味,在此达成微妙平衡。

全诗最动人处在于将制度美学推向极致。天门枢辖与人镜衣簪的对仗,将权力运作诗化为天象运行。明代胡应麟《诗薮》特别激赏此类"官署诗"能将"台阁气象"与"林下风致"熔于一炉。日暮时分的南宫静谧,不再是权力的退场,而是通过瑶琴雅音完成了精神层面的升华,这正体现了盛唐诗人"即体成势"的创造力量。

点评

名家点评:

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盛赞此诗:"右丞省中暮望之作,如观小李将军金碧山水,台阁参差而气象万千。'年光摇树色,春气绕兰心'十字,竟将时光具象为流动的翡翠,春意凝作萦绕的香魂。"

近代学者俞陛云于《诗境浅说》中特别赏析中二联:"'玄律葭灰'句以天文写时序更迭,'青阳斗柄'句借星象绘春回紫禁,非但得应制体之端丽,更具老杜'星临万户动'之恢弘。至若'风响高窗度'一联,则化板滞官署为灵动画境,窗牖生涛声,曲岸留波痕,此乃王摩诘'诗中有画'三昧。"

当代词学大家叶嘉莹则从意境建构角度评说:"全诗以'故事闲台阁'起笔,便立皇家馆阁之巍峨;以'瑶华振雅音'收束,犹闻仙乐缥缈。其间'天门总枢辖'等句,将世俗权力中心升华至神话境界,恰似李商隐'蓬山此去无多路'之笔意,而右丞写得更为雍容不迫。"

明人胡震亨《唐音癸签》独赏其声律之美:"'日暮南宫静'五字,平仄相间如珠落玉盘,'静'字一顿,'瑶华'句即扬起,似见暮色中忽有仙韶破空而来,此等音响效果,非精研宫商者不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