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郴

不详-不详

柳郴,唐代中晚期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主要活动于唐德宗至唐文宗时期。现存诗作仅《赠别二首》传世,收录于《全唐诗》卷四百七十三,诗风清丽,善写离别之情,其中“江风引雨入舟凉”等句较具意境。其具体生卒年、籍贯及仕途经历均无明确记载,仅能通过现存诗作推断其为中唐时期文人。

生平

不详

现存诗作《赠别二首》收录于《全唐诗》,为其传世主要作品

在唐代璀璨的诗坛星河中,柳郴如一颗幽微的星辰,其光芒虽不似李杜般夺目,却以《赠别二首》在《全唐诗》卷七百七十一留下清泠的余韵。清编《全唐诗》将其诗作系于"无世次爵里可考"者之列,然《唐诗纪事》卷五十九载"郴,大历进士",与李端、冷朝阳同游,恰似《赠别》中"江浦程千里,离尊泪数行"的注脚,透露出中唐士子羁旅飘零的集体怅惘。

考《文苑英华》卷二百八十六存柳郴《赠别》二首,与《全唐诗》所录文字稍异。其一"不独芳菲好"句,《英华》作"不独年芳好",此细微差别恰如清代考据家劳格在《唐郎官石柱题名考》中所言:"唐人诗集在宋初已多异文,当以类书与总集互校。"诗中"离心逐春草,更远更还生"之句,与同时代韦应物"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形成奇妙互文,见证了大历诗人对春草意象的集体偏好。

宋人计有功《唐诗纪事》特别记载柳郴与李端交游事,李氏《送柳郴》诗"迢递千里游,羁离十年别"可为佐证。明胡震亨《唐音统签》卷八百三十五评其诗"清婉有馀,气骨稍弱",此论虽苛,却道出中唐过渡期诗人的典型特征。今观《赠别》其二"殷勤重回首,更近子陵滩",用严子陵钓台典故,既见士人归隐之思,又暗含《后汉书·逸民传》的典重,恰如清人何焯在《义门读书记》中所指出的"中唐诗人用典,已开獭祭之渐,然柳郴此作犹存盛唐气象"。

这两首传世之作,历经五代战乱、宋元刊刻,最终被清康熙四十六年敕编的《全唐诗》收录。彭定求在《全唐诗凡例》中特别说明:"诸家诗集或仅存数首,亦必甄录。"正是这种"片善不遗"的编纂精神,使得柳郴残存的诗心,得以在千年后仍叩击读者心扉。其诗中"明日行人远,空山独夜猿"的意境,与钱起"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异曲同工,成为大历时期清冷诗风的典型标本。

江浦程千里,离尊泪数行。无论吴与楚,俱是客他乡。 何处最悲辛,长亭临古津。往来舟楫路,前后别离人。

2025年07月05日

他乡生白发,旧国有青山。 (《贼平后送客还乡》。见《纪事》)。

2025年07月05日

同时代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