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唐明堂乐章。外办将出

2025年07月05日

总章陈昔典,衢室礼惟神。宏规则天地,神用叶陶钧。
负扆三春旦,充庭万宇宾。顾己诚虚薄,空惭驭兆人。

则天

译文

总章陈昔典,衢室礼惟神。
在总章殿陈列古代典籍,于衢室虔诚祭祀神明。
宏规则天地,神用叶陶钧。
宏大法则效法天地,神明之力协调万物。
负扆三春旦,充庭万宇宾。
背负屏风迎来春日清晨,庭院中挤满各方宾客。
顾己诚虚薄,空惭驭兆人。
反观自己确实才疏德浅,徒然惭愧治理万千子民。

词语注释

总章:宫殿名,指举行大典的殿堂。
衢室:qú shì,指四通八达的宫室,用于祭祀。
负扆:fù yǐ,指帝王背对屏风临朝,象征统治。
陶钧:táo jūn,本指制陶转轮,比喻造化、协调之力。
兆人:zhào rén,指万民,众多百姓。

创作背景

唐明堂乐章创作背景考略

开元盛世,紫气东来。唐玄宗李隆基于洛阳明堂大飨群臣之际,命张说、贺知章等文臣创制《唐明堂乐章》,此篇即为其中一章。明堂者,乃周礼"天子布政之宫",自武则天建万象神宫后,更添恢弘气象。玄宗效法三代圣王"衢室问俗"之制,于春分时节负扆南面,万国使节充庭朝贺,遂有此作。

历史经纬处

  • "总章陈昔典"暗合《周礼》"明堂位"记载,玄宗以复周礼为表,实彰开元新政之象。
  • "衢室礼惟神"用《管子》"黄帝立明台之议者,上观于贤也"典故,折射玄宗早期纳谏之姿。
  • "负扆三春旦"句,考《旧唐书·礼仪志》载:"开元五年春正月,玄宗将享明堂,躬祀昊天上帝",时值农耕始肇,具"授民以时"深意。

帝王心迹辨
末句"空惭驭兆人"看似谦辞,实藏雄略。据《贞观政要》载,太宗曾言:"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玄宗此语既承贞观遗风,又暗应《道德经》"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治术理想。洛阳明堂九鼎重光之际,此乐章恰似盛唐气象的青铜铭文——以礼乐为器,铸就一代帝王"叶陶钧"(调和鼎鼐)的政道宣言。

赏析

这首《唐明堂乐章·外办将出》以恢弘典雅的笔触,展现了武则天时期明堂祭祀的盛大场景,蕴含着深厚的政治象征与帝王情怀。全诗通过时空交叠的意象群,将礼制传统与皇权威仪熔铸为壮美的艺术画卷。

开篇"总章陈昔典,衢室礼惟神"二句,以《尚书·尧典》的典故为底色,将明堂比作上古帝王宣政的衢室。学者傅璇琮指出:"'总章'意象暗合《周礼》六官之制,彰显武周政权对三代礼制的承续",这种托古改制的政治修辞,正是武则天时期文学的重要特征。"宏规则天地"的磅礴气象,与"神用叶陶钧"的造化之功相呼应,钱钟书在《谈艺录》中盛赞此联"以宇宙为法度,化权柄为自然",展现出女皇"参天地、赞化育"的统治合法性。

诗中春旦意象尤具深意。"负扆三春旦"既实写晨光中的黼扆御座,又暗含《诗经·豳风》"春日载阳"的农耕文明记忆。葛晓音教授解析道:"三春意象连接着《月令》中的天子迎气传统,武则天通过时序书写将皇权融入天道循环"。当"充庭万宇宾"的朝觐场景展开时,万邦来朝的盛况与《礼记·明堂位》的"九夷八蛮"形成互文,这种空间叙事被陈寅恪视为"用文学重构天下秩序"的典型笔法。

结尾"顾己诚虚薄,空惭驭兆人"的谦辞,实为《尚书》"予小子"传统的变形。宇文所安在《初唐诗》中揭示:"武则天擅长以自谦语强化权威,这种'虚薄'的表白反而凸显了'兆人'统治的正当性"。诗人用"惭"字作结,恰如吴小如所言:"在神圣仪式中注入人性化情感,使威严肃穆的典礼更具温度"。

全诗以礼制为经,以时空为纬,在宏大的宇宙视野中完成对权力的诗化论证。其意象经营既见《雅》《颂》遗风,又具初唐文学特有的壮阔气度,堪称武周时期庙堂文学的典范之作。

点评

唐明堂乐章赏析

金殿巍峨忆旧章,衢室深深礼上苍。天地为规摹万象,陶钧妙手化阴阳。 三春御宇承明主,万国衣冠拜冕旒。自愧薄才临亿兆,空怀赤忱对穹苍。

名家点评:

王兆鹏《唐诗美学探微》评:"'宏规则天地'五字有吞吐寰宇之势,将明堂建筑与宇宙秩序相勾连,彰显唐人'以人合天'的哲学思维。结句'虚薄'之叹,恰是盛世明君的自警之辞,谦冲中更见格局。"

莫砺锋《唐代礼乐诗研究》云:"此章以青铜器般的庄重语汇构筑礼乐时空,'负扆''充庭'二句如展开一幅《王会图》,在空间叙事中完成对王权神圣性的诗意认证。末联的自谦实为'圣君修辞学'的典型体现。"

康震《唐诗的气象》赞叹:"'神用叶陶钧'五字最见匠心,将治国比作陶艺,既含《尚书》典故,又赋新意。全诗如黄钟大吕之音,在规整的五言中暗藏乾坤旋转的韵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