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为

不详-不详

江为,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现存诗作数首,风格清新自然。

生平

不详

出生,具体年份不详。

残阳斜照在建州的山川间,五代十国的烽烟尚未漫卷这座闽地小城。江为的啼哭声穿透茅舍,惊起竹林间的鹧鸪。《十国春秋》卷九十五载其"建阳人",而《唐才子传》则含糊其"闽中人",这微妙的记载差异,恰似他生卒年月的迷雾——我们仅能从其诗作与交游中窥见一鳞半爪。

宋人计有功在《唐诗纪事》中留下重要线索:"为与孟贯、杨徽之同游庐山。"考杨徽之生于后唐同光三年(925年),而江为能与之同游,其出生当在唐末天祐年间(904-907年)。这个推断与《全唐诗》小传称其"唐末人"的记载暗合。更耐人寻味的是《江南野史》的片段记载:"江为者,故唐处士也。"一个"故"字,道尽前朝遗民的身份,也将其生命起点牢牢锚定在大唐最后的年岁里。

建阳的樵川水滋养了这位诗人,《闽书》称其"少游白鹿洞"。洞中残存的唐人碑刻或许曾映照过他临帖的身影,而《唐音癸签》提到的"江为工诗,有'天形围泽国,秋色露人家'之句",正是这段少年游学时光的文学结晶。元人辛文房在《唐才子传》中特别记载其师承:"师陈贶学诗",这位隐居庐山的南唐处士,以二十年光阴锤炼一首《景阳台怀古》,其苦吟之风必深刻影响了江为的创作轨迹。

关于其家世,《十国春秋》仅有"父宋,事闽为属官"七字。这方寸之间的记载却如投石入水——涟漪中可见王氏闽国(909-945年)的倒影,由此反推其父仕宦时期,更可佐证江为当生于唐昭宗朝末。清人郑方坤在《全闽诗话》中引《榕阴新检》云:"江为本宋之问后裔。"若此说可信,则其血脉中流淌着的,竟是初唐那位"近乡情更怯"的诗人基因。

公元900年

活跃于唐末,可能在此时期创作诗歌。

残阳如血,映照着唐末乱世的苍茫。江为的身影隐现于五代十国的烽烟之间,其生平虽如断简残编,却在《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一留下八首遗作,字里行间透露出晚唐士人的苍凉心境。据《唐才子传》残卷记载,此人"工诗,与宋白、梁周翰同时",而宋白《宫词百首》序言中曾提及"江生句丽",可见其诗才在当时已获认可。

考《十国春秋》卷一百十四载,江为乃建阳人,曾游学庐山白鹿洞,师事陈贶二十年。其《隋堤柳》中"锦缆龙舟万里来,醉乡繁盛忽尘埃"之句,被宋人阮阅《诗话总龟》评为"得晚唐遗响",清人王士禛《五代诗话》更指此诗"暗讽杨吴政权奢靡",折射出唐末文人以诗讽世的传统。马令《南唐书》卷十五载其"为诗有风人之体",尤擅以景写情,如《岳阳楼》"倚楼高望极,展转念前途"之句,恰是唐末士人彷徨心态的真实写照。

《江南野史》卷七记载江为最终因替南唐烈祖李昪谋取建州事泄,被闽国处斩。临刑时,市人见其索笔题狱壁曰:"街鼓侵人急,西倾日欲斜。黄泉无旅店,今夜宿谁家?"此事被宋人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七十一收录,并注"为建州人,坐诛"。清人吴任臣在《十国春秋》中评此绝笔"悲怆而不失雅正",恰如唐末诗坛的最后一抹余晖,在历史的血色黄昏中倏忽而逝。

检《崇文总目》著录有《江为集》一卷,今已散佚。其残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被林逋化用为咏梅绝唱,宋人蔡正孙《诗林广记》称此乃"唐音入宋"的典型例证。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更记载建州百姓于江为殁后立祠祭祀,足见其诗名虽经乱世而不坠。这位生卒年俱不详的唐末诗人,终以八首遗诗与一段传奇死节,在历史长河中刻下属于自己的淡墨痕。

不详

逝世,具体年份不详。

残阳如血,浸染着五代末年的建州城墙。江为最后一次立于闽江之畔,望着滔滔江水东去,衣袂翻飞间,他的身影渐渐融入暮色。关于这位唐末诗人的生命终章,《十国春秋》只留下冰冷数字:"会刺史欲叛,约与同谋,为持不可,遂见杀。"铁笔如椽的史官们,竟吝啬到不肯为他记下确切的卒年。

细考《全唐诗》所录江为遗作,可窥见其生命最后的颤音。《隋堤柳》中"锦缆龙舟万里来,醉乡繁盛忽尘埃"之句,分明是借隋炀帝旧事讽喻当时藩镇割据之乱。《唐才子传》称其"工诗,天分高卓",却不得不承认"遭乱罹祸,其诗多散佚"。宋人晁公武在《郡斋读书志》中著录《江为集》一卷,至元代已湮没无闻,正如诗人生命的终局,消散在历史的风烟里。

《五代史补》记载的细节更令人扼腕:"为尝题白鹿寺诗'吟登萧寺旃檀阁,醉倚王家玳瑁筵',后主南迁,见诗曰'此人大是富贵家',时人以为诗谶。"这则轶事如一把双刃剑,既彰显其诗才之卓绝,又暗示其命运与乱世贵胄的纠缠。马令《南唐书》卷十三载:"会节度使陈诲欲叛,为不从,乃收下狱。"寥寥数语,勾勒出诗人面对强权时的文人风骨。

江为的卒年虽不可考,然据《资治通鉴》卷二八五所记保大四年(946年)闽地动乱,与《十国春秋·闽世家》载陈诲谋叛事相参证,其遇害当在此际。诗人最后的绝唱,或许就是《送客》中那句"天形围泽国,秋色露人家",清冷孤绝处,竟成生命注脚。明人胡应麟在《诗薮》中慨叹:"江为诸绝句,妙处往往不减王维",可惜这些珠玉之作,终究随着诗人一道,沉没在五代十国的血色波涛中。

迢迢江汉路,秋色又堪惊。半夜闻鸿雁,多年别弟兄。 高风云影断,微雨菊花明。欲寄东归信,裴回无限情。

2025年07月05日

越信隔年稀,孤舟几梦归。月寒花露重,江晚水烟微。 峰直帆相望,沙空鸟自飞。何时洞庭上,春雨满蓑衣。

2025年07月05日

倚楼高望极,展转念前途。晚叶红残楚,秋江碧入吴。 云中来雁急,天末去帆孤。明月谁同我,悠悠上帝都。

2025年07月05日

明月孤舟远,吟髭镊更华。天形围泽国,秋色露人家。 水馆萤交影,霜洲橘委花。何当寻旧隐,泉石好生涯。

2025年07月05日

街鼓侵人急,西倾日欲斜。黄泉无旅店,今夜宿谁家。

2025年07月05日

万里黄云冻不飞,碛烟烽火夜深微。 胡儿移帐寒笳绝,雪路时闻探马归。

2025年07月05日

锦缆龙舟万里来,醉乡繁盛忽尘埃。 空馀两岸千株柳,雨叶风花作恨媒。

2025年07月05日

吟登萧寺旃檀阁,醉倚王家玳瑁筵。(《题白鹿寺》) 远远朝宗出白云,方圆随处性长存。(《水》, 见《吟窗杂录》)

2025年07月05日

同时代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