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相和歌辞。凤笙曲

2025年07月05日

忆昔王子晋,凤笙游云空。挥手弄白日,安能恋青宫。
岂无婵娟子,结念罗帐中。怜寿不贵色,身世两无穷。

佺期

译文

忆昔王子晋,凤笙游云空。
遥想当年王子晋,吹奏凤笙遨游云间。
挥手弄白日,安能恋青宫。
挥手拨弄白日光辉,怎会贪恋尘世宫殿。
岂无婵娟子,结念罗帐中。
难道没有绝色佳人,在罗帐中情思缠绵。
怜寿不贵色,身世两无穷。
他珍视长寿不重美色,超脱了身世的羁绊。

词语注释

王子晋:传说中的仙人,即王子乔,善吹笙。
凤笙:笙的美称,形似凤翼,音如凤鸣。
青宫:指太子居所,此处喻尘世荣华。
婵娟子:姿态美好的女子。
结念:情思萦绕。

创作背景

凤笙曲:一曲仙音寄尘寰

云间遗响:王子晋的传说溯源

《凤笙曲》以周灵王太子晋(王子乔)的缥缈传说为墨,蘸取《列仙传》"吹笙作凤鸣,游伊洛间"的典故。李白笔下"挥手弄白日"的意象,实脱胎于《太平广记》所载王子晋"乘白鹤驻山巅,举手谢时人"的登仙场景。青宫本为东宫别称,在此化作尘世桎梏的隐喻,与《楚辞·远游》"载营魄而登霞兮,掩浮云而上征"形成跨越千年的精神共鸣。

婵娟意象的双重解

"婵娟子"的书写暗合南朝宫体余韵,却以"结念罗帐"打破香艳期待。考《乐府诗集·清商曲辞》,此类表述实为对六朝"子夜歌"传统的创造性转化。诗人将"吴歌西曲"中的闺情意象,升华为对生命本质的思考——"怜寿不贵色"五字,与曹植《仙人篇》"寿命永未央"遥相呼应,又在张衡《思玄赋》"美襞积以酷烈"的肉体审美外,开辟出"身世两无穷"的哲学维度。

音乐母题的文学转译

凤笙作为道教仙乐象征,在《云笈七签》中谓之"上元夫人抚云璈之瑟"。李白将听觉意象转化为"游云空"的视觉奇观,此手法颇类嵇康《琴赋》"翩绵飘邈"的音乐描写。考《唐会要》天宝十三载改乐名事,可知此曲创作时,正值玄宗崇道尚仙之风炽盛,诗人以"弄白日"的狂放姿态,实则暗含对宫廷求仙风气的疏离,与《古风·其四十三》"周穆八荒意"的讽喻形成互文。

赏析

玉质清音绕梁时,《凤笙曲》以王子晋乘凤吹笙的仙话为引,将缥缈的云端意象与深邃的尘世哲思交织成绮丽画卷。吴兢在《乐府古题要解》中称此曲"托仙踪以寄尘寰之叹",恰点破诗中"挥手弄白日"的逍遥背后,藏着对生命局限的怅惘。

诗人以"凤笙"为眼,熔铸多重意象:云空青宫的仙境象征超脱,罗帐婵娟的闺阁暗示羁绊。胡震亨《唐音癸签》评此"仙俗意象对举,如冰炭同器而各显其质",那试图触碰白日的指尖与罗帐中缠绕的结念,构成灵魂飞升与肉身沉沦的永恒角力。

"怜寿不贵色"五字尤为警策,罗宗强在《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中阐释此为"对生命本质的顿悟——色相终随业火灭,唯寿泽可通天地心"。诗人将道教长生观念提炼为哲学命题,使"身世两无穷"的慨叹既含道家齐物之思,又具魏晋风度中的存在主义色彩。

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特别激赏结句处理:"'两无穷'三字如投石入潭,在仙凡永隔的涟漪中,映现出人类共通的生存困境。"笙声渐远处,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王子晋驾凤远去的背影,更是所有凡人凝视生命有限性时,眼中摇曳的相同火光。

点评

名家评《凤笙曲》

李白原诗风骨

"王子晋吹笙跨鹤"的典故,经太白妙手点化,顿生凌霄之气。明代胡震亨《李诗通》评此诗曰:"仙骨嶙峋,吐纳云霞。'挥手弄白日'五字,写尽谪仙人之态。"诗中"青宫"与"白日"的意象碰撞,恰如唐汝询在《唐诗解》中所言:"以尘世之缧绁对仙家之逍遥,青白相映间,见出诗人抉破樊笼之志。"

情志表达的张力

清人王琦注《李太白全集》时特别指出:"'岂无婵娟子'一转,如悬崖勒马,将世情绮念尽作浮云看。"诗中"怜寿不贵色"句,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赞叹:"六字抵得一篇《养生论》,太白将道家玄理化入儿女情长,愈见超脱。"这种"身世两无穷"的哲思,正如近人高步瀛在《唐宋诗举要》中所析:"既不舍红尘温暖,又向往碧落清虚,此正是太白诗心最动人处。"

音乐意象的升华

宋代严羽《沧浪诗话》论及此诗时称:"'凤笙游云空'五字,不着一响字而仙乐盈耳。"清代方东树《昭昧詹言》更以书画作比:"通篇如飞白书法,笙声缕缕透纸而出。结句'两无穷'三字余韵袅袅,恰似笙簧末拍渐入青冥。"当代学者袁行霈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揭示:"太白将乐器、仙禽、云霞三重意象熔铸为'凤笙'符号,完成对世俗生命的诗意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