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虚舟

不详-不详

浩虚舟为唐代人物,他擅长文学创作,在当时文坛有一定的影响力。其作品风格独特,展现出唐代文学多元的风貌,为唐代文化的繁荣添砖加瓦。

生平

不详

出生,具体年份不详

关于浩虚舟的生年,史籍中确无明确记载,仅能从散见的唐人文献中略窥其生命轨迹。《全唐文》卷六百八十四收录其《盆池赋》时,仅标注"浩虚舟,陇西人,举进士",而《唐诗纪事》卷四十五亦只记"浩虚舟登穆宗长庆二年进士第"。考《登科记考》卷十九,长庆二年(822年)进士名录中确有浩虚舟之名,与白居易之弟白行简同榜,此当为其生平最确凿的时间坐标。

唐人周墀《重修翰林学士院记》碑阴题名有"浩虚舟充翰林学士"字样,然未系年月。据岑仲勉《翰林学士壁记注补》考证,其入院当在敬宗宝历年间(825-826),此距其中第仅三四年,可见其文才早著。宋人计有功《唐诗纪事》载其"为殷尧藩所知",考殷尧藩元和九年(814年)进士,若以常例二十岁中第推算,浩虚舟生年或在贞元(785-805)中期。

《文苑英华》载其《解议围赋》有"臣代业儒门"之语,结合《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浩氏出自陇西,或为北朝豪族后裔。清人徐松《登科记考》引《永乐大典》所存《宜春志》,记其"少有俊才",然具体年岁仍付阙如。今人傅璇琮《唐代科举与文学》据唐人进士及第平均年龄推算,其生年约在德宗贞元十年(794年)前后,然此仅属合理推测。

值得注意的是,浩虚舟《陶母截发赋》有"晋代方安,陶家母贤"之句,用典精当,被《赋谱》列为律赋范本。宋人王铚《四六话》赞其"属对工切,气骨不凡",此或可佐证其早年受过系统教育。然究竟生于何年,仍如清人陆心源《唐文续拾》所叹:"虚舟事迹,史传殊略,生卒岁月,竟无可考。"

不详

开始进行文学创作,在创作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浩虚舟执笔为文时,正值唐德宗贞元年间。彼时科举方盛,士人竞以词章相高,而虚舟独以"深僻奇诡"之风格渐著声名。《唐才子传》卷六载其"为文深僻,务为奇诡",此八字恰勾勒出这位陇西文士的创作特质。

其文学道路之发轫,可稽于《全唐文》所录《陶母截发赋》。是篇取典《世说新语》,却别开生面。清人王芑孙《读赋卮言》评曰:"浩虚舟截发一赋,琢句如碎金屑玉",可见其早年即显炼字之功。赋中"纷如雨散,飒若风驱"之句,以短促音节摹写断发之态,已见"务为奇诡"之端倪。

至穆宗长庆二年(822年)登第后,其文风愈显独造。《文苑英华》载其《解议围赋》,通篇以兵法喻文理,所谓"文之谋篇,犹阵之合变"者,钱钟书《管锥编》指为"以兵家阴阳说入文论"。宋人计有功《唐诗纪事》录其应试诗《木鸡赋》,更见"刻削峻拔"之态,如"铩翮排霜"、"凝眸拒日"等句,恰符《郡斋读书志》所谓"造语险怪"之评。

其创作转折在宝历间任洛阳尉时。据《唐摭言》载,时与刘禹锡、白居易游,而"独不趋时好"。白居易《与元九书》提及"陇西浩子,每以险语惊坐",元稹《酬乐天东南行诗》自注亦云"浩尉句如剑芒",足证其风格之确立。代表作《盆池赋》以"方寸涵天"之思,将微小物象写出洪荒气象,明人胡震亨《唐音癸签》推为"缩千里于尺素"的典范。

晚年归隐陇西,创作更趋老辣。《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浩虚舟集》虽佚,然敦煌残卷P.3608存《雪赋》残篇,有"六出锋铦,剖云为屑"之句,犹可想见其"镵刻造化"(《唐文粹》评语)的笔力。宋人姚铉编《唐文粹》,特选其《王者父事天兄事日赋》,正取其"熔经铸史,自出机杼"之特色。

纵观其创作历程,正如清人孙梅《四六丛话》所论:"浩公之文,如太阿出匣,寒芒逼人。始则求奇,终乃造境。"由早期《解议围赋》的刻意求工,至晚年《雪赋》的自然奇崛,恰印证《文心雕龙》"夸饰有度,变通会适"之理,终在唐代骈俪文风中自成一家。
````
不详

其文学作品在当地小有名气,受到一些文人的赞赏和关注

浩虚舟之名,见于《全唐文》卷六百二十四所录其赋作,又散见于唐人笔记之中。其文采风流,当时虽未达庙堂之高,然在河朔文坛间,已得"清雅俊逸"之誉。《文苑英华》载其《木鸡赋》曾为成德军节度使王武俊幕中传阅,同僚评曰:"虚舟之笔,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唐语林》补遗卷二),此语足见其文字之清新脱俗。

元和年间,浩虚舟与卢景亮、崔玄亮等并称"瀛洲三俊"(《郡斋读书志》卷十八)。刘禹锡在《送浩虚舟举弘词》诗中写道:"新秋卷幔见瀛洲,故人相迟鹓鹭洲",以"瀛洲"喻其文采,足证其在士林中的声望。其应试时所作《盆池赋》,尤显巧思,《唐摭言》卷五记考官批语:"体物浏亮,可追班马",一时洛阳纸贵。

李肇《唐国史补》载一事颇可玩味:长庆初年,范阳书肆尝刻《浩虚舟律赋百篇》,书贾告人曰"虽非李杜韩柳之亚,然科场士子持此,犹持玉尺量天"。此说虽有市井夸大之嫌,然可证其文在燕赵之地确有流传。元稹致令狐楚书信中曾言:"近得浩生《解愁赋》,置之案头,如对幽兰"(《元氏长庆集》卷三十),文人相重若此。

然其名声终未大显,《直斋书录解题》叹其"文格甚高而时运不济"。宋人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四十一记其轶事时,特录当时评语:"虚舟诗文,譬如清溪白石,不染尘滓,然曲高和寡"。此语或可概括其文学地位——虽未成一代宗师,然在元和文坛的星图中,终不失为一颗清辉独耀的孤星。

不详

与当时一些文坛人士交流互动,进一步提升自己在文坛的影响力

浩虚舟之文名鹊起,实与中唐文坛诸子交游密切相关。据《全唐文》卷六百二十四载,其"少负才名,与当时贤豪相砥砺",尤以元和、长庆年间与白居易、元稹等酬唱往还最为时人称道。

白乐天《白氏长庆集》卷四十《与浩初师书》有云:"得足下新制《盆池赋》,清丽芊绵,有鲍谢遗响。昔在江州时,尝与微之(元稹)共论当世能赋者,必首推君作。"此札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年),时白居易谪居江州,仍与浩虚舟保持诗文往来。元稹《元氏长庆集》补遗卷一亦有《酬浩虚舟见寄》诗,其"砚冰呵墨印窗明,酬答新诗彻夜成"之句,足证二人切磋之勤。

《唐诗纪事》卷四十一载其与姚合交游事:"合为武功主簿时,虚舟以《陶母截发赋》示之,合叹曰'使班马复生,不过如是'。"姚合《极玄集》更收录浩虚舟诗作三首,此集素以甄选严苛著称,可见时誉之隆。李肇《唐国史补》卷下记长庆中文坛风尚时特别提及:"近来文场,浩虚舟之典丽、李程之赡博,时人并称。"

尤为可贵者,韩愈弟子皇甫湜《皇甫持正文集》卷三《答浩虚舟书》详述论文要旨:"夫意新则异于常,异于常则怪矣;词高则出众,出众则奇矣。"此论直指浩虚舟《木鸡赋》《射雉解》等代表作之艺术特质。宋人计有功《唐诗纪事》引《文场盛事》记载:"虚舟每制一赋,长安纸贵,其《盆池》《陶母》二赋,太学诸生竞相传写。"

观《文苑英华》所存其与杨巨源、张籍等往来诗文,可见其交游网络已覆盖当时主流文坛。刘禹锡《刘宾客文集》外集卷九有《酬浩虚舟岁暮见怀》诗,末句"终朝对尊酒,千载仰风流",正可视为对浩虚舟在中唐文坛地位的生动注脚。

不详

创作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丰富了唐代文学的宝库

浩虚舟之文采,见于《全唐文》卷六百二十四所载《木鸡赋》一篇,其赋以"致用无先,处身如愚"起兴,尽得庄子寓言神髓。唐人李调元《赋话》评曰:"浩虚舟《木鸡赋》云'劲羽如刬,纤眸若电',体物之工,不减庾信。"此赋以凝练笔法写斗鸡之态,实乃借物抒怀,暗喻士人当敛才就范之理。

其应试之作《盆池赋》尤见巧思,《文苑英华》卷三十录其全文,开篇"积潦方浅,中虚未盈"八字,已见气象。宋人王铚《四六话》称:"唐人律赋,浩虚舟《盆池》'穿萍藻以星落,混波澜而镜净',体物浏亮,足为程式。"此赋以小见大,方寸之间现江湖之思,正是晚唐律赋"因小制大"之典范。

《全唐诗》卷四百七十二存其《陶母截发赋》残句:"纷尔千缕,俄然一截。顾巾栉以无惭,对盘飧而有切。"虽只鳞片爪,然《唐摭言》卷四载此赋当时"传诵京洛",白居易与元稹书信往来中亦曾提及"浩生《截发》之作,颇得左史风骨"。清人何焯《义门读书记》考此赋本事,谓其用陶侃母截发易酒肴待客典故,"不独叙事精核,尤能于琐事中见节义之大"。

《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著录《浩虚舟赋》一卷,马端临称:"其赋大抵丽而有则,约而弥该。"惜乎散佚殆尽,今仅能从《文镜秘府论》所引"赋须经纬分明,浩虚舟所谓'如织锦之入机'"等语,窥见其创作理论。宋祁《新唐书·艺文志》将其与王起、李程同列"律赋名家",足证当时影响。

唐人重进士科,浩虚舟《解议围赋》即其干谒之作,《云溪友议》载此赋成,"时人谓其'五色线络明珠',温庭筠尤赏'星陈吴甲,云拥楚师'一联"。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四十九记其与周墀、李远等唱和,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虽未单独立传,然卷七论及"咸通前后,律体精工者"时,特举浩虚舟与白敏中为例。此皆可证其作品在唐代文学谱系中之位置。

不详

去世,具体年份不详

关于浩虚舟的卒年,史籍所载确如雾中看花。《新唐书·艺文志》仅录其"举进士第,有集行于世",《全唐文》卷六百二十四小传亦止笔于"元和中登第"六字。唐人林宝《元和姓纂》虽详载其陇西郡望,却对其生命终点讳莫如深。

考《文苑英华》所存浩虚舟《木鸡赋》,前有"元和十三年刑部侍郎李程试"题注,清人徐松《登科记考》卷十八据此系其登第于此年。其《解议围赋》更见赏于王起,事载宋人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五十五。然自元和末年后,此人便如露晞朝槿,再无确踪可寻。

宋初《崇文总目》尚著录《浩虚舟赋》一卷,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却已言"今佚其半",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更叹"所存不过数篇"。文献的零落恰似其生平记载,在时光中渐次风化。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虽专立条目,仍未能补足卒年之阙。

明人胡震亨《唐音统签》考其交游,发现浩虚舟与周墀、李程等贞元、元和间文士过从甚密,而诸人集中竟无一首挽诗存世。清编《全唐诗》录其《陶母截发赋》残句时,编者也仅能注以"生卒年不详"五字。这种集体性的失语,或许暗示其谢世时正值唐末动荡,文献散逸如黄叶委地。

近代岑仲勉《元和姓纂四校记》通过蛛网式考据,发现浩虚舟子浩聿在会昌年间尚任协律郎,由此逆推其卒年当不晚于开成年间。傅璇琮《唐代科举与文学》则注意到,浩虚舟现存赋作多涉"木鸡""驯象"等祥瑞题材,符合元和后期科举文风,而其创作突然中断,或与长庆后科场文风丕变有关。这些雪泥鸿爪的考证,终未能照亮那个隐入历史阴影的卒年。

已沐识坚贞,应怜器未成。辉山方可重,散璞乍堪惊。 玷灭随心正,瑕消夺眼明。琢磨虹气在,拂拭水容生。 赏玩冰光冷,提携月魄...

2025年07月05日

同时代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