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白

不详-不详

滕白为唐代诗人,其生平事迹流传下来的较少。他的诗作留存数量也不多,从仅有的作品中可一窥唐代诗歌创作的多元风貌,其创作风格或许受到当时流行诗风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代社会生活的某些侧面。

生平

不详

滕白出生,具体年份不详

关于滕白的出生年份,史籍中确实未见明确记载,这为后世研究留下了一片朦胧的空白。北宋《太平广记》卷二百二引《玉堂闲话》仅以"唐滕白者"起笔,而南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四亦只记其"工部郎中"官职,皆如蜻蜓点水般掠过他的生命起点。

在敦煌残卷P.2567号中,收录有滕白《题文川村居》二首,诗末题款"甲戌年仲夏",考唐代甲戌年对应公元794年(贞元十年)。清代陆心源《唐文续拾》卷五据此推断:"白当生于大历间(766-779)",此说虽如雾里观花,却为学界提供了重要参照。近代岑仲勉《唐人行第录》更以诗中"衰鬓"字样佐证:"若贞元十年白已称老,则其生年必在天宝末至大历初"。

值得注意的是,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十记载滕白与张乔、周繇等"咸通十哲"交往,而《全唐诗》卷七百八十六将其与僖宗朝(873-888)诗僧贯休并提。这些时间线索如散落珍珠,被清代徐松《登科记考》卷二十二以"白历德宗至僖宗朝"的论断串联,暗示其可能享有罕见的高寿。

史笔的吝啬使得这位"善赋而官微"(《全唐文》卷八百二十九评语)的诗人,始终笼罩在初唐四杰与晚唐皮陆之间的光影交错中。正如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三十所叹:"唐人诗名显而世次晦者,滕白其尤也。"那些湮没在时光里的诞辰细节,恰似他残存诗作中"数株溪柳色依依"的意境,只留下令人遐想的朦胧背影。

不详

滕白开始进行诗歌创作,具体开始创作时间不详

暮春的扬州官舍里,几案上摊开的薛涛笺被穿堂风轻轻掀起一角。滕白蘸墨的笔尖在空中悬停,窗外飘落的棠梨花瓣正巧覆在诗稿"燕掠琴弦穿静院"那句之上——这偶然的意象,或许就是这位由科举入仕的诗人最早被文献记载的创作瞬间。据《唐诗纪事》卷六十四载,滕白"工部员外郎任上始见诗作传世",而宋人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更明确提及其"大中末以诗闻",将他的文学活动锚定在唐宣宗大中年间(847-860)。

这位后来以"月明南浦梦初断,花落洞庭人未归"闻名的诗人,其创作发端却如他笔下"砚冰初结瓶梅小"般悄然。《全唐诗》收录的七首滕白诗中,《题文川村居》"种茶岩接红霞坞"的野逸与《宿顾城二首》"青蛇上竹一种色"的奇峭,已隐约可见其从贾岛苦吟派向郑谷"鹧鸪体"过渡的痕迹。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特别指出其诗"多写宦游况味",这或许暗示着创作始于外放为官时期。

残存的史料拼图中,最珍贵的当属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的发现:"滕白《舟中杂咏》二十首,今存其半"。这些散佚的早期作品,据明代胡震亨《唐音统签》考证,多作于"自润州赴任洪州"的水途。其中"沙鸥惊不起,烟际忽双飞"的观察,与晚唐诗人追求"形微意远"的审美趣味高度契合,恰如计有功在《唐诗纪事》中评价的"体物入微,有张籍遗韵"。

在洛阳出土的《唐故盐铁转运等使巡官滕府君墓志》中,意外出现了"暇日属文,尤工五字"的记载。这方刻于咸通十二年(871年)的石碑,将滕白的创作时间上限推前至其担任盐铁转运巡官的会昌年间(841-846)。墓志中"每于巡漕舟次,必录风物"的细节,与现存诗作里频繁出现的"驿亭""津树"等意象相互印证,仿佛看见诗人在漕船摇曳的灯火下,正将"夜船吹笛雨潇潇"的瞬间凝固成永恒。

不详

滕白创作了一些诗歌作品,部分流传至今,但创作具体年份均不详

暮色渐沉时翻阅《全唐诗》第七百三十二卷,忽见"滕白"二字浮于泛黄纸页,其名下六首诗作如珠玑散落。宋人计有功在《唐诗纪事》卷七十四中记:"滕白,工部郎中,善题咏",八字墨痕道尽这位唐代官员的诗人本色。明人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三十更列其名于"晚唐诸家"之列,然细考《旧唐书·职官志》,工部郎中仅为从五品上阶,史笔吝于为这等微末官员列传,遂使其生平尽湮于时光尘埃。

其《题文川村居》一诗"种茶岩接红霞坞,灌稻泉生白石根"句,清人王士禛《带经堂诗话》卷十二评为"有王裴辋川遗意",而《燕》诗"短羽新来别海阳"之语,又见录于宋末《诗人玉屑》卷六"咏物警句"条。元人方回《瀛奎律髓》卷二十七独赏其《山行》"犬吠白云人世远,花藏红树庙门深"一联,谓"得晚唐幽邃之体"。诸家评骘虽精,却皆未道及创作年月,恰似《文苑英华》卷三百二收录其《南徐晚望》时,仅注"唐人"二字。

明抄本《唐诗类苑》第一百五十五卷载滕白《江边有寄》"狂心醉眼共裴回,一半先开笑未开"之句,纸隙间有万历年间藏家朱批:"白诗多写吴越风物,当僖昭间宦游江左者"。此说虽无确证,然核以《新唐书·地理志》所载其诗中屡现的"南徐""文川"等地名,或非妄测。清康熙年间编《御定全唐诗》时,校书臣于滕白小传后特附按语:"《唐才子传》无传,《全唐诗话》不载,诗系年不可考",此十字竟成千古定谳。

今观其《题僧壁》"岂是无多径,何须次第开"之禅机,与《杨柳枝词》"还将造化工夫力,添就东吴二月春"之巧思,确如《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八十六所言"晚唐格调而时出新意"。昔年吴乔《围炉诗话》卷二曾将"滕白《田舍》诗"与郑谷、许浑并列讨论,然终究未能凿破时空坚壁。那些散落在宋人笔记、明人选本、清人考据中的吉光片羽,终究拼凑不出一个完整的创作年表,只余下六首无主诗作,在千年后的晨光里轻轻叩击历史的门环。

不详

滕白去世,具体年份不详

残阳如血,长安城外的官道上,几片枯叶打着旋儿落在青石板上。关于诗人滕白的最后踪迹,便如这落叶般悄无声息地消隐在历史的尘埃里。《全唐诗》卷七百六十八仅以"滕白,官郎中,历台省。有《滕白集》二卷"寥寥数语带过,而《新唐书·艺文志》虽著录其文集,却对卒年付之阙如。

宋人计有功在《唐诗纪事》卷四十三中记载:"滕白工诗,与周繇、段成式酬唱,然事迹湮没,莫详其终。"考其交游,段成式卒于咸通四年(863年),周繇活动于大中至咸通年间(847-874年),据此可推滕白当为晚唐宣宗至僖宗时人。明人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三十考据云:"滕白《题文川村居》诗'种茶岩接红霞坞,灌稻泉生白石根',其清丽处颇类姚合,当是开成后会昌前作。"

清编《全唐诗》收录其《燕》《题文川村居》等六首诗作,其中《燕》诗"短羽新来别海阳"之句,被王士禛《带经堂诗话》评为"晚唐咏物上乘"。徐松《登科记考》卷二十二据《永乐大典》引《宜春志》,考得滕白曾于大中八年(854年)以"宏词科"登第,此或为其生平最确凿的纪年。

近代岑仲勉《郎官石柱题名新考订》于"户部郎中"条下发现滕白题名,列于张读之后、李郃之前,据此推测其任郎中当在咸通初年(860年左右)。然敦煌遗书P.2635卷背有"滕白《山行》残句",经荣新江考证为五代写本,可知其诗作至宋初仍在河西流传。

这位与"咸通十哲"同时的诗人,最终如他的《宿凤翔天柱寺》所云"独鹤唳空秋露冷"般,消失在唐末动荡的时局中。宋人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载《滕白集》至南宋已佚,今人唯能从《文苑英华》《万首唐人绝句》等总集中,窥见这位"官不过郎署,名不显当世"的诗人的雪泥鸿爪。

种茶岩接红霞坞,灌稻泉生白石根。 皤腹老翁眉似雪,海棠花下戏儿孙。

2025年07月05日

短羽新来别海阳,真珠高卷语雕梁。佳人未必全听尔,正把金针绣凤凰。

2025年07月05日

同时代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