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四合时分,王绩解下官袍,信步走向东皋的草堂。这位隋末唐初的隐士,曾在《自撰墓志铭》中自嘲"有唐逸人,太原王绩",此刻他怀中桐琴的漆色正映着天边最后一缕霞光。
竹扉吱呀作响惊起栖鸟,石案上早已备好新酿的桑落酒。月光穿过木槿花枝,在陶盏里碎成粼粼的银波——这让人想起他《醉乡记》所述"去中国不知其几千里"的意境。远处绛州的山影如墨,近处池塘浮动着睡莲的幽香,恰似他在《野望》中构建的"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的天地。
这位五斗先生取出焦尾琴,指尖拂过冰弦。当年在六合县丞任上辞官时,他便是这般抱着琴走出官署。此刻林间升起的薄雾,恍惚间化作《酒经》中记载的"酒星"光晕。花影婆娑间,他与月光、琴韵、酒香相对,竟分不清谁是主客。这种物我两忘的境地,后来苏轼在《前赤壁赋》里亦有所承:"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夜露渐浓时,王绩忽然轻笑。他想起白日里乡人疑惑的目光,世人怎知这方寸山庭,自有乾坤。正如他在《答处士冯子华书》中所言:"烟霞山水,性之所适。"花月林塘在此刻不再是景物,而成了血脉相连的知己,共同构筑起超越尘世的"一家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