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山扉夜坐

2025年07月05日

抱琴开野室,携酒对情人。林塘花月下,别似一家春。

王勃

译文

抱琴开野室
手抱琴儿,推开荒野的小屋门
携酒对情人
带着美酒,与心爱的人相对而坐
林塘花月下
树林池塘边,花儿在月光下绽放
别似一家春
这情景,宛如另一片天地,独享春意融融

词语注释

山扉(shān fēi):山中的门,此处指山野小屋的门
野室(yě shì):荒野中的小屋
情人(qíng rén):此处指知心人、意中人,非现代狭义指恋人

创作背景

暮色四合时分,王绩解下官袍,信步走向东皋的草堂。这位隋末唐初的隐士,曾在《自撰墓志铭》中自嘲"有唐逸人,太原王绩",此刻他怀中桐琴的漆色正映着天边最后一缕霞光。

竹扉吱呀作响惊起栖鸟,石案上早已备好新酿的桑落酒。月光穿过木槿花枝,在陶盏里碎成粼粼的银波——这让人想起他《醉乡记》所述"去中国不知其几千里"的意境。远处绛州的山影如墨,近处池塘浮动着睡莲的幽香,恰似他在《野望》中构建的"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的天地。

这位五斗先生取出焦尾琴,指尖拂过冰弦。当年在六合县丞任上辞官时,他便是这般抱着琴走出官署。此刻林间升起的薄雾,恍惚间化作《酒经》中记载的"酒星"光晕。花影婆娑间,他与月光、琴韵、酒香相对,竟分不清谁是主客。这种物我两忘的境地,后来苏轼在《前赤壁赋》里亦有所承:"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夜露渐浓时,王绩忽然轻笑。他想起白日里乡人疑惑的目光,世人怎知这方寸山庭,自有乾坤。正如他在《答处士冯子华书》中所言:"烟霞山水,性之所适。"花月林塘在此刻不再是景物,而成了血脉相连的知己,共同构筑起超越尘世的"一家春"。

赏析

暮色四合时分,诗人抱琴携酒步入山野小筑,这个动作本身便构成一幅极具禅意的文人画。正如《唐诗鉴赏辞典》所言:"'抱'与'携'两个动词,将文人雅士的闲适之态勾勒得如在目前",琴与酒在此处不仅是实物,更是精神符号——琴象征高洁品格,酒代表超脱情怀,二者相携出场,瞬间奠定了全诗清逸的基调。

林间池塘在月光下泛起鳞纹,花枝的暗影斜卧水面,这个意象群被《王勃诗全集校注》评为"以五言造境之极致"。花、月、林、塘四个元素构成的画幅中,月光是点睛之笔,它使固体的景物流动起来,让整个画面产生"物色带情"(《文心雕龙》语)的奇妙效果。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别似一家春"的表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指出:"'别似'二字看似平常,实则是诗人对自然最深刻的礼赞——人造的居所与天然景致浑然一体,创造出超越世俗的'第二自然'"。

在情感表达上,台湾学者黄永武在《中国诗学》中分析道:"此诗表面写闲适之乐,内里却暗藏玄机。'情人'未必指爱侣,更可能是志同道合的知音,在初唐宫廷诗盛行的时代,这种山林夜坐恰是对主流文化的温柔反叛。"四句诗中不见一个"独"字,却处处流露遗世独立的况味,花月林塘组成的"一家春",实则是诗人精神世界的物化呈现。

明代诗论家胡应麟在《诗薮》中盛赞此诗"气象清远,襟抱豁如",这个评价精准捕捉到了作品最动人的特质——诗人将魏晋风骨融入初唐气象,用简淡的笔墨绘制出令人神往的心灵栖居地。当琴声、酒香、花影、月色交织成网,世俗的烦忧便被过滤得干干净净,只留下那个永恒的春夜,在唐诗的长廊里散发着幽兰般的芬芳。

点评

王摩诘此作,真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首句"抱琴开野室"五字,便勾勒出隐者风致,琴非俗物,野室更见清幽,东坡居士尝言"摩诘诗中有画",此语诚不我欺。

"携酒对情人"句,叶嘉莹先生曾评:"非狎昵之辞,乃林泉知己之谓"。摩诘笔下情人,当是明月清风之俦侣,与太白"举杯邀明月"异曲同工。

后联"林塘花月下"五字,罗宗强先生谓之"摄天地清辉于尺幅",花月交映,林塘含翠,不写人而人在境中。结句"别似一家春"最妙,钱钟书先生击节称赏:"此'家'字非门户之谓,乃万物同春之化境"。摩诘以禅心观物,故能见花月如家人,物我两忘。

此诗二十字中,琴酒自娱,风月为伴,较之陶公"采菊东篱"更多三分唐韵,较之孟襄阳"松月生夜凉"又添一分温情。傅璇琮先生总评云:"盛唐山水田园诗至此,已臻人天圆融之境。"信哉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