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下驿的暮色浸染了千年驿道,王勃在此执盏的手势定格成初唐的一页诗笺。这位二十六岁的天才诗人,正经历着人生第二次宦游挫败——咸亨三年(672年),他因戏作《檄英王鸡》被高宗怒斥"歪才速去",逐出沛王府。当唐少府(县尉尊称)的马车将启程长安,驿亭外的垂柳在晚照中摇曳,恍若去年昌亭(南昌滕王阁)饯别时的烟水。
诗人以"穷交""旅食"四字凿开岁月,显露出贞观之治后寒门士子的生存困境。彼时科举新立未久,像王勃这般"神童举第"的才子,仍需依附权贵谋得虢州参军之类的微职。白下驿(今南京江宁区)作为六朝古都的遗存驿站,见证过太多"相知何用早"的宦游悲欢——谢朓在此送范云,庾信在此别萧悫,此刻又轮到王勃与唐少府演绎新的离别。
"浦楼低晚照"的意象沉入建康城外的秦淮河水,折射出诗人复杂的心理投影。咸亨年间的大唐,长安日边(《世说新语》载晋明帝"举目见日,不见长安"典故)象征着难以触及的政治中心。当少府西去,王勃眺望的不仅是友人的背影,更是自己三年前在长安"挥翰玉堂"的旧梦。次年秋日,诗人将在南海的惊涛中永恒凝固年轻的生命,使这场白下驿的饯别,意外成为他存世诗篇中最后的仕途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