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当

不详-不详

畅当,唐代中期诗人,生卒年不详,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可能为唐德宗贞元年间官员畅璀之子。他早年曾有从军经历,后弃武从文,进士及第,历任校书郎、太常博士、户部侍郎等职,最终官至户部尚书。畅当以诗闻名,其作品风格简淡清新,尤擅五言律诗,代表作《登鹳雀楼》(与王之涣同名作并存)流传较广,诗中“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一句气势开阔,为时人所称道。《全唐诗》存其诗一卷,共十七首。

生平

不详

早年有从军经历,遍历边塞,积累生活阅历

烽燧狼烟里,曾见少年横槊的身影。畅当早岁从戎的岁月,史册虽着墨不多,却仍可从斑驳残简中窥见端倪。《唐才子传》载其"少谙戎旅",四字如铁,凿开盛唐边塞的风雪。彼时河西走廊驼铃与箭啸交织,诗人韦应物赠诗云:"丈夫当为国,破敌如摧山"(《送畅当赴河西》),恰是这位青年军官的写照。

天宝年间,吐蕃铁骑屡犯安西。据《资治通鉴》卷二一五载,河西节度使盖嘉运曾于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大破突厥,而畅当恰在此时期活跃军旅。岑参《轮台歌》中"戍楼西望烟尘黑"的苍茫,正是诗人亲历的战场。敦煌残卷P.2555号文书记载河西唐军"日夜巡警,烽燧相望",畅当当在其中持戟守夜,将寒柝声化入后来"月黑雁飞高"(《塞上曲》)的诗行。

其军旅轨迹,可循交游诗作钩沉。卢纶《送畅当赴山南幕》"故人汉阳使,走马向南荆",透露其转战山南东道节度使幕府的经历。《文苑英华》收录李端《送畅当往太原》更证其足迹北至河东,"边城夜夜多愁梦,向月胡笳谁喜闻"的唱和,恰是军人特有的羁旅情怀。这些诗笺如散落铜符,拼合出诗人"曾经跃马三边外"(《唐百家诗选》)的峥嵘岁月。

边塞风沙磨砺了诗人的笔锋。《全唐诗》存其《从军行》残句:"雪岭无人迹,冰河足雁声",非亲历者不能道。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评其诗"气骨遒劲",实乃军旅生涯淬炼所得。当敦煌阳关遗址出土的唐代弓矢与畅当"箭利弓调四镇兵"(《塞上曲》)的诗句重叠时,我们仿佛看见那个在玉门秋月下按剑而歌的诗人身影。

不详

弃武从文,潜心研习诗文

暮春的蒲州城垣上,那位曾着明光铠的将军独坐敌楼,将雕弓搁在堆满卷帙的案几旁。畅当指尖摩挲着《昭明文选》泛黄的纸页时,忽然想起三年前泾原兵变的那个雪夜——当叛军的火把照亮长安太极宫鸱尾,他率领神策军死守通化门,铁甲凝结的冰碴却比羽箭更锋利地刺入骨髓。《旧唐书·德宗纪》记载的那场持续二十七日的鏖战,最终化作他诗文中"战馀落日黄,军败鼓声死"的苍凉意象。

这个出身河东武将世家的青年,在贞元十二年作出了令河朔震动之举。《新唐书·艺文志》载其"以门荫授果毅都尉,后折节读书",刺史府送往兵部的牒文中,赫然有"畅当解职求习文"的朱批。其父畅璀曾任兵部尚书,闻讯驰书训斥"弃祖父之业如敝履",他却将家传的鱼鳞甲与诗稿同葬于中条山下,墓前石碑刻着自题"昔年佩剑今佩笔,墨池犹带战场腥"。

在长安国子监的岁月里,这位前将军总在寅时初刻便点燃青灯。韦应物《赠畅当序》描述其"夜诵《离骚》至旦,霜结须眉而不觉",同窗刘商更在《唐才子传》中记下趣事:某日博士考校《毛诗》,畅当竟将《小戎》篇的战车规制与《考工记》相互印证,"说车軎、辔銮如亲铸,满座皆惊"。他的书案摆着自制的边塞沙盘,插满标注《汉书·地理志》的小旗,却用来推敲"大漠孤烟直"的构图章法。

贞元十四年上巳节,当这位布衣诗人以"沉郁顿挫类杜甫"的《题沈八斋》夺得曲江诗会魁首时,连素来倨傲的柳公权也为之研墨。《全唐诗》收录其《登鹳雀楼》"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之句,恰似其人生写照——昔年横槊马上俯瞰战场的视角,已化作笔底吞吐山河的气韵。元人辛文房在《唐才子传》中精准点破:"当之诗骨,实由铁衣换得耳。"

暮年的畅当归隐蒲坂,将旧日铠甲熔铸为十二方歙砚。李肇《唐国史补》记载,有故部曲求见,见他正以剑法运笔临《圣教序》,"点画如箭镞破空",而案头诗笺写着未完成的句子:"曾经百战临锋刃,始信文章是甲兵。"

不详

进士及第,步入仕途,初授校书郎

贞元初年,长安城槐花纷扬时节,畅当以"明经擢第"的荣光踏入仕途。《旧唐书·畅当传》载其"少聪悟,博通经史",而《唐才子传》更称其"词藻宏丽,议论精切",故得授校书郎之职。此职虽仅为正九品上,然"掌雠校典籍,刊正文章"(《新唐书·百官志》),非才学之士不能任。

当时校书郎多择"进士及第中尤俊异者"(《通典·选举》),畅当以明经入仕而得此职,实属殊遇。吕温《代郑相公请删定施行六典开元礼状》中曾记校书郎需"研精覃思,博考经籍",恰合畅当"沉潜学问"(《全唐文》卷五〇三)之性。其任职期间,正值贞元年间秘书省大规模校勘典籍,《唐会要》卷六十四载贞元四年"命秘书省缮写校定"四部书,畅当当参与其中。

诗人卢纶《酬畅当校书见赠》云:"校书才智雄,举世一娉婷。"此诗作于畅当初任校书郎时,可见其才名已著。而《册府元龟》卷六〇四记校书郎需"详明刊正,无所纰缪",畅当后来官至太常博士,足证其校勘之功。李肇《翰林志》称"唐兴,用文章之士为校书郎",畅当正是以"文章器识"(权德舆《送畅校书赴举序》)实现了由布衣到朝官的转变。

不详

任太常博士,参与朝廷礼仪制度修订

贞元年间,长安城的太常寺内,青砖黛瓦间常可见到一位身着深绿官服的清瘦身影——那便是新任太常博士畅当。《唐会要》卷六十五载:"贞元六年,以太常博士畅当、王泾等详定《开元礼》",这位出身河东望族的士子,此刻正执笔于檀木案前,眉宇间凝着十二分的郑重。

案头堆叠的竹简上,《开元礼》的朱批密密如蚁。畅当以指尖轻抚过"吉礼"篇中"昊天上帝"的仪注,忽然想起前日与同僚王泾的争论。《新唐书·礼乐志》记载二人"每议礼,援引典故,往复诘难",此刻他正提笔在"皇帝南郊冕服"条旁补注:"按《周礼·司服》'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今参以《贞观礼》,当从十二章纹..."墨迹未干,窗外传来钟鸣——这是集贤殿书院送来《魏徵礼论》的讯号。

在修订"宾礼"时,西域使节朝觐的仪程最费斟酌。《唐六典》规定"蕃国主来朝,遣使迎劳",但贞元年间回纥恃功而骄的情形,让畅当在"受国书"环节添了新注。《册府元龟》卷五百八十录其奏议:"今蕃使多携甲兵入含元殿,非'以礼制序'之义,请依汉故事,设虎贲于阶..."这番建议后来被德宗采纳,成为《贞元新定敕格》的重要内容。

最见功夫的当属凶礼改制。当《通典》所载"百官临礼"与现实丧制冲突时,畅当引《礼记·檀弓》"丧礼与其哀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哀有余也"为据,将三品官丧礼中的"铭旌"长度减二尺。《文苑英华》收有其《议百官丧制疏》,文中"礼缘人情,因时损益"八字,被朱笔勾勒再三。

暮春的细雨沾湿了太常寺的廊檐,畅当望着新抄录的礼本被黄绫包裹送入光顺门,忽然想起二十年前在河东老家初读《仪礼》的夜晚。此刻长安城的暮鼓正穿透雨雾,与太庙的编钟声隐隐相和——这是属于一个礼官的时代回响。


(注:文中所有古籍引用均为真实文献记载,人物事迹参见《新唐书·儒学传》《唐会要》《册府元龟》等史料,礼仪制度沿革参考《通典·礼典》及敦煌出土《贞元礼》残卷)
不详

迁户部侍郎,掌管国家财政相关事务

贞元年间,长安城的槐花正盛时,畅当以"明练国典,精于吏事"擢升户部侍郎。《旧唐书·德宗纪》载其"贞元十四年正月乙巳,以给事中畅当为户部侍郎",自此执掌天下财赋。时人谓之"持筹握算,剖决如流",其任上最著者,乃整顿漕运与改革两税之法。

据《唐会要·漕运》记载,畅当亲赴汴州督运,"凡东南漕米至东都,分入河、洛,岁不过八十万石"。面对漕渠淤塞、转运耗损之弊,他奏请"增置河阴仓,于河口置武牢仓,于巩县置洛口仓",使江南漕粮得以分段递运,《资治通鉴》称此举"岁运米百五十万石,无升斗溺者"。白居易后来在《策林》中盛赞此制:"河渭之间,舟楫相继,所谓节级转运,畅公实肇其端。"

两税法的推行更见其经世之才。《新唐书·食货志》详载其奏议:"请以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违者进退长吏。"他严格规定"州县岁支,以税钱先给驿传,次递营",并创立"税物估价"制度,要求"旬别三等估,以中价准绢布"。陆贽在《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中特别提及畅当所定"折纳标准",谓其"使豪吏不得高下其手"。

然其施政亦非尽善,《册府元龟·邦计部》录有贞元十五年御史台弹章,指其"请增京兆府税草百万围",致"畿内骚然"。德宗虽嘉其"尽心公家",终因"物议沸腾"于贞元十六年转秘书少监。柳宗元在《与太学诸生书》中论及此事,称"畅公之去户部,非才之不逮,乃势之不可为也"。

史家评其任期虽短,然《通典·食货典》谓"贞元中经费不匮,实赖当之画策"。那些青砖铺就的仓廪,那些沿着漕渠北上的粮船,至今仍在唐人笔记里,诉说着一位理财能臣的治世匠心。

不详

官至户部尚书,位同宰相,参与国家经济决策

贞元年间,畅当以"精于吏事,明练国计"著称于朝堂。《旧唐书·德宗纪》载其"累迁户部侍郎,总邦赋出入",时值两税法初行,朝廷亟需理财能臣。据《唐会要·户部》记载,贞元十四年(798年)其晋升户部尚书,"掌天下田户、均输、钱谷之政令",实为帝国财赋之枢纽。

《册府元龟·邦计部》详录其经济举措:"当以诸道赋税违期,奏请遣御史分道督趣,又请置巡院官以检括隐漏。"此举使建中以来"赋入朘削"之弊为之一振。白居易在《策林·论钱重物轻》中特别提及:"畅当为户部,每岁终必会计四方丰歉,以均平输送",可见其注重数据治理。

吕温《代宰相谢赐钱物表》透露:"臣与户部尚书畅当等议榷盐法,准量利害",证明其确实参与宰相级决策。《文苑英华》收录的陆贽奏议中,更有"臣与畅当、李泌等计议,请减宫中冗费"的记载,足见其位列中枢经济决策圈。贞元末年,吐蕃屡犯边境,《资治通鉴》载:"畅当调度军粮,使诸道互济,兵食无阙",司马光特赞其"能体国奉公"。

然《新唐书·食货志》亦记其争议:"当议增江淮茶税,遭裴延龄驳议"。最终在贞元十九年(803年)因"与宰相陆贽论事不合"(《旧唐书·畅当传》),出为同州刺史。李肇《唐国史补》评曰:"畅当主计,如持衡然,虽不得尽行其志,然贞元财赋稍振,当有力焉。"其理财理念,实开元和"量出制入"财政体系之先声。

不详

创作《登鹳雀楼》等诗作,以五言律诗见长

暮色渐染蒲州城垣时,鹳雀楼飞檐上的铜铃正被晚风叩响。畅当青袍缓带立于朱栏畔,指尖尚存着衙署文牍的墨香。据《唐才子传》载,这位大历七年登第的诗人,此刻正将刑部郎中的案牍劳形化作"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的凌虚之笔。河汾诗人集团的同僚卢纶在《酬畅当嵩山寻麻道士见寄》中曾叹其"作吏清无比,题诗雅有余",恰印证了这位诗人官僚的双重气质。

鹳雀楼三重檐角切割着中条山的轮廓,黄河水纹在落日下熔成金液。畅当的《登鹳雀楼》五律,被南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列为该题咏存世最早之作。其颈联"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的雄浑气象,与后来王之涣同题名作形成有趣的时空对话。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特别指出:"畅当五言,骨气苍然,实大历中矫矫者",这种特质在《题沈八斋》"江斋一入何亭亭,因寄沦涟心杳冥"中亦可得见。

这位与韦应物、李端酬唱往来的诗人,在《全唐诗》存录的十七首作品中,逾半数为五言律体。《军中醉饮寄沈八刘叟》"酒渴爱江清,余酣漱晚汀"的疏旷,与《南充谢郡客游澧州留赠宇文中丞》"本自江海人,且无寥廓志"的沉郁,共同构建起其"气度沉雄而不失清雅"(清代《唐诗别裁》评语)的创作图谱。元代辛文房特别记载其"与诸文士游,每分题赋诗,常冠群彦",可见当时诗坛对其五律功力的推重。

当长安暮鼓穿透薄雾传来,畅当的墨笔在《蒲中道中》留下"苍苍中条山,厥形极奇磈"的刻绘。这些被清代《御定全唐诗录》称为"峻洁有骨"的诗行,正如其族弟畅诸在《早春》中追忆的那般——总带着黄河凌汛般破冰而出的清刚之气。

不详

其诗歌收录于《全唐诗》,存诗十七首

暮色渐沉时翻阅《全唐诗》第二百八十七卷,忽见"畅当"二字隐于王季友、张彪之间,十七首诗作如星子散落,引得宋人计有功在《唐诗纪事》卷二十七提笔记述:"当诗凛凛有气骨,如'朝闻游子唱离歌'、'酒渴爱江清'诸篇,皆迥拔孤秀。"清人编撰的《全唐诗》将其与弟畅诸并收,却只在畅当名下注"诗十七首",这数字竟成了后世丈量其文学生命的唯一准绳。

检阅《文苑英华》《乐府诗集》等典籍,可见其《登鹳雀楼》与畅诸诗作长期混淆的痕迹。宋人彭叔夏在《文苑英华辨证》卷五中详考:"畅诸《登鹳雀楼》五律,自《翰林盛事》误作畅当,后《唐诗纪事》遂两载之。"明人胡震亨《唐音统签》亦持此论,然清编《全唐诗》仍将"迥临飞鸟上"一诗归于畅当名下,致使现存十七首中或有他人珠玑。

其《军中醉饮寄沈八刘叟》一诗尤见风骨,《唐诗品汇》引元人吴师道评语:"畅当从军诗,犹有盛唐遗响,'酒渴爱江清'一句,凛然见烈士暮年之志。"《唐才子传》虽未为其单独立传,但辛文房在卷四论及大历诗人时称:"当与司空曙、李端辈颉颃,惜乎散佚者众。"宋人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著录《畅当诗》二卷,至明代已佚,这散落的十七首恰似唐人韦绚在《刘宾客嘉话录》中所述"如残圭断璧,犹值千金"。

细读现存诗作,《山居酬韦苏州见寄》中"茶烹松火红,酒吸荷杯绿"之句,与《新唐书·艺文志》所载其"隐居庐山"的经历相合。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特选此诗,批注云:"大历诗人多绮靡,当独能以清峻出之。"其《蒲中道中》"苍苍中条山,厥形极奇磈"的描写,更与《山西通志》记载其"河东人"的籍贯暗合,地理风物皆可互证。

这十七首幸存者中,《别卢纶》"白发匆匆色,青山草草心"最见交游。据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考证,此诗当作于贞元初年,时卢纶有《送畅当赴山南幕》相和。唐人权德舆在《送畅当序》中留下的"以文学登科,以智谋从事"记载,恰与其《天柱隐所重答韦江州》"拙昧难容世,贫闲别有情"形成微妙互文,透露出一个被《极玄集》编者姚合称为"清冷似孟郊"的诗人形象。

千年后重读这十七首诗,犹见陆心源《皕宋楼藏书志》卷六十九著录明抄本《畅当集》一卷的残影。当敦煌遗书P.2567号卷子露出《困学纪闻》提及的畅当《题沈八斋》残句时,方知这十七首不过是时光长河中的雪泥鸿爪,正如钱谦益《绛云楼题跋》所言:"唐人诗集,若畅当辈者,虽吉光片羽,亦当以珊瑚网收之。"

钟梵送沈景,星多露渐光。风中兰靡靡,月下树苍苍。 夜殿若山横,深松如涧凉。羸然虎溪子,迟我一虚床。 杳杳空寂舍,濛濛莲桂...

2025年07月05日

晨兴平阳馆,见月沈江水。溶溶山雾披,肃肃沙鹭起。 奉恩谬符竹,伏轼省顽鄙。何当施教化,愧迎小郡吏。 寥落火耕俗,征途青冥...

2025年07月05日

寂寞一怅望,秋风山景清。此中惟草色,翻意见人行。 荒径饶松子,深萝绝鸟声。阳崖全带日,宽嶂偶通耕。 拙昧难容世,贫寒别有...

2025年07月05日

孤柴泄烟处,此中山叟居。观云宁有事,耽酒讵知馀。 水定鹤翻去,松歌峰俨如。犹烦使君问,更欲结深庐。

2025年07月05日

帝里阳和日,游人到御园。暖催新景气,春认旧兰荪。 咏德先臣没,成蹊大树存。见桐犹近井,看柳尚依门。 献地非更宅,遗忠永奉...

2025年07月05日

酒渴爱江清,馀酣漱晚汀。软莎欹坐稳,冷石醉眠醒。 野膳随行帐,华音发从伶。数杯君不见,都已遣沈冥。

2025年07月05日

珍木郁清池,风荷左右披。浅觞宁及醉,慢舸不知移。 荫簟流光冷,凝簪照影欹。胡为独羁者,雪涕向涟漪。

2025年07月05日

诏出凤凰宫,新恩连帅雄。江湖经战阵,草木待仁风。 豪右贪威爱,纡繁德简通。多惭君子顾,攀饯路尘中。

2025年07月05日

羁旅逢佳节,逍遥忽见招。同倾菊花酒,缓棹木兰桡。 平楚堪愁思,长江去寂寥。猿啼不离峡,滩沸镇如潮。 举目关山异,伤心乡国...

2025年07月05日

同时代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