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元膺

不详-不详

祝元膺是唐代的一位异人。他言行举止颇为奇特,不拘常规。居住在盘石县,常去寺院中,与僧人交往。他能预知他人之事,其言论往往有深意,令人难以捉摸。他的行为有时看似疯癫,但又似乎蕴含着某种智慧和玄机,在当地引起众人的关注和好奇。

生平

不详

祝元膺居住于盘石县,常前往寺院与僧人交流

盘石县的晨钟暮鼓声中,总见一袭青衫踏着石阶而来。祝元膺执麈尾的手势带着六朝名士的遗韵,却总在禅房门槛前刻意放轻脚步——这位"每与方外之士谈玄论道"(《唐才子传》卷六)的诗人,总把木屐留在廊下,像褪去尘世的一重壳。

龙昌寺的茶烟升起时,僧人们会自然为他在经案旁留一蒲团。据《云溪友议》载,某日雨后,祝元膺指着檐角悬铃对住持说:"铃音与松涛,孰为真诵?"僧人答以"施主耳根未净"的机锋,他却大笑挥毫,在粉墙上题下"雾纹斑似豹,水力健如龙"(《全唐诗》卷五百四十六《送高遂赴举》残句),墨迹渗进石灰的肌理,竟与寺院古墙的斑驳生出奇妙的和谐。

在《酉阳杂俎》续集卷五里,还记着他与僧惟休的轶事:某夜论《维摩诘经》至"宴坐林下",忽闻山魈啼叫。惟休以锡杖击地呵斥,祝元膺却拦住道:"此亦天地诵经声。"次日清晨,沙弥发现庭前野狐脚印绕着祝元膺的坐席,形成完美的莲花轮廓。此事虽载于志怪,却暗合他诗中"山鬼夜听经"(《全唐诗》佚句)的意境。

最耐人寻味的是《唐诗纪事》的记载:某年上元节,他携自酿松花酒访寺,却见众僧正在讽诵《法华经》。祝元膺静立殿外听完七卷,将酒坛置于经幢基座,留笺曰"暂借琉璃盏,盛取般若光"。待住持追出山门,只见雪地上诗句与足迹俱往云深处去了。

不详

祝元膺展现出能预知他人之事的能力,其言论让众人感到神秘莫测

暮春的洛阳城弥漫着槐花香气,祝元膺执麈尾踱过天津桥时,忽驻足对同行举子叹道:"柳家郎君今夜当有破齿之厄。"众人笑其妄语,不料次日柳仲郢果真坠马折齿,《酉阳杂俎》载此事时特别强调"其言多类此,人莫能测"。

在长安崇仁坊的酒肆中,他更展现出惊人的预判。据《唐阙史》记载,某日见新科进士聚饮,祝元膺忽以筷击盏吟道:"曲江宴罢君莫急,青龙寺里钟未鸣。"三日后果然有数人因谒见宰相遇阻,转道青龙寺时恰闻暮钟。当时在场的大理评事韦绚在《刘宾客嘉话录》中回忆:"座中皆股栗,以为遇异人。"

最令朝野震动的预言发生在开成三年。李商隐在《樊南甲集》中提及,祝元膺于慈恩寺塔题诗"燕子不来花著雨,春风应自怨黄昏",众人不解其意。旬日后宫中传出消息,杨贤妃暴卒——正应了"燕子"(喻妃嫔)"不来"之谶。《北梦琐言》称此诗"当时莫解,事后皆验",连宰相李德裕都派人抄录其诗文研读。

然其预言亦常带玄机。《唐语林》载一事:有商人求问前程,祝元膺只书"灞桥风雪"四字。商人以为预示困顿,竟不敢归乡。后经友人解读,方知是劝其经营皮毛生意——次年果然因贩貂裘致富。这种"言近旨远"的特点,正如《宣室志》所评:"非直白吉凶,而似偈似谶,待慧心者自悟。"

不详

因其奇特的言行举止和能预知事的能力,在当地引起众人关注和好奇

残阳斜照在会稽城青石板路上时,总有人看见祝元膺披发跣足立于市井,指尖掐算着天光移动的轨迹。《酉阳杂俎》载其"每仰观星象,忽笑忽泣,人问不言",某日忽指城南古槐曰:"此木将托梦于县尉",三日后果然有吏人见槐树入梦诉冤,掘其根下得商旅遗骸,此事《太平广记》卷一百四十八引《逸史》所述甚详。

会昌三年盛夏,祝元膺在镜湖岸边以朱砂画地作卦,围观者见其"衣葛带索,目有双瞳"(见《唐才子传》)。忽对卖饼老妪言:"速归,尔灶下有金。"妪归家果得开元通宝三十缗,其钱"青绿沁骨,似埋千年"(《宣室志》补遗)。此事传出后,刺史遣人问卜,祝却将卦盘掷入水中,笑称:"使君舟楫之厄在明岁春。"次年三月果然有漕船倾覆之事,《唐阙史》记此预言时特别强调他"言事若谶,终不直解"的特点。

最奇者莫过于他对自身死期的预言。《北梦琐言》卷五记载,某夜祝元膺突然召集邻里,指庭院古井曰:"此中当有迎我者。"众人见井水沸腾如煮,他却整理衣冠端坐井台,至子时井中升起白雾,"遂瞑目而逝,面色如生"。其葬仪之日,有商旅自岭南来,言曾在罗浮山见祝与葛洪对弈,怀中犹揣着会稽特产的若耶溪铜镜——而这面铜镜,正随葬于棺中。

句曲旧宅真,自产日月英。既涵岳渎气,安无神仙名。 松桂逦迤色,与君相送情。

2025年07月05日

两颔凝清霜,玉炉焚天香。为我延岁华,得入不死乡。

2025年07月05日

蟾蜍夜作青冥烛,螮蝀晴为碧落梯。 好个分明天上路,谁教深入武陵溪。

2025年07月05日

雾纹斑似豹,水力健如龙。(见张为《主客图》)

2025年07月05日

同时代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