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详-不详
綦毋诚为唐代人物,由于历史资料留存有限,其具体生平事迹大多已难以确切知晓。但可以推测他生活在唐代这一文化繁荣、政治经济有较大发展的时期,可能在当时的社会中扮演着一定的角色,或许参与了地方事务、文化交流等活动,只是其具体作为未能在广泛的历史记载中得以详细呈现。
暮色苍茫中的唐代诗坛,綦毋诚的身影如一抹淡墨隐现于典籍缝隙间。关于其生年,《全唐诗》卷七百八十七仅以"生卒年不详"五字带过,而《唐诗纪事》卷四十亦未着笔墨,恰似皎然《诗式》所云"隐而未见"之境。
考《元和姓纂》卷二载:"綦毋氏,出自姬姓,晋大夫綦毋张之后",然于綦毋诚之世系竟无片语。南宋计有功在《唐诗纪事》中收录其《同韦夏卿送顾况归茅山》一诗,诗云"谪宦闻尝赋,游仙便作歌",或可推知其活动于韦夏卿(743-806)与顾况(727-815)同世之时。清人徐松《登科记考》卷二十七"附考·进士科"列其名,旁注"年代无考",恰与敦煌残卷《唐人选唐诗》中綦毋诚诗作笔迹同显中唐风骨。
《嘉泰会稽志》卷十六"碑刻"条载:"唐綦毋诚《镜湖晓望》诗刻,大历中立在禹庙",此说与傅璇琮《唐才子传校笺》考据相合,谓其当活跃于代宗大历年间(766-779)。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三十称:"綦毋诚诗如空潭泻春,惜存世仅二首",其《秋日游龙瑞观》中"雨余松子落,风过朮苗香"之句,尤见大历十才子之余韵。
唐人姚合《极玄集》未录其作,宋人洪迈《万首唐人绝句》亦失载,惟《文苑英华》卷二百二十九存《同韦夏卿送顾况归茅山》全篇。细勘诗中"君王不得见,芳草旧离宫"之语,或暗合《旧唐书·顾况传》所载况"贬饶州司户"事,时在贞元五年(789)前后。此诚如清人王士禛《带经堂诗话》所言:"唐人间有诗传而行事湮灭者,如綦毋诚辈,殆所谓神龙见首不见尾者欤?"
綦毋诚之名,见于《全唐诗》卷七百六十七,仅存《同韦夏卿送顾况归茅山》一诗。此五言律诗工整清丽,有"恩荣禄未及,岁月鬓先凋"之句,透露出宦海沉浮的怅惘。韦夏卿乃贞元间名臣,《旧唐书》载其"深于儒术,所至招礼通经之士",贞元八年(792年)至十六年(800年)间任常州刺史,与顾况交游甚密。顾况《湖州刺史厅壁记》自述贞元九年(793年)归隐茅山,恰与诗题所述时间吻合。
考《新唐书·艺文志》著录"《綦毋诚诗》一卷",虽已散佚,然能与韦夏卿、顾况这等名流唱和,足见其当时文坛地位。唐代士人雅集往往兼具文学与社交双重性质,元稹《白氏长庆集序》载"予始与乐天同校秘书之名,多以诗章相赠答",可见此类活动实为士林常态。綦毋诚参与此次送别,或因其亦属江南文士群体。据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常州与茅山同属润州毗邻,文人往来本便。
诗中所云"纶阁知无分,丹梯庶可招"暗含仕途失意之慨,与顾况被贬饶州司户的经历相呼应。《唐才子传》称顾况"傲毁朝列",贞元五年(789年)因作《海鸥咏》讽权贵遭贬。綦毋诚以"恩荣禄未及"相慰,恰印证《唐国史补》所载中唐士人"多托讽喻以抒其愤"的风气。此次送别非寻常宴集,实为对政治现实的集体疏解。
虽无直接史料载明綦毋诚官职,然唐人重唱和,朱金城《白居易集笺校》指出"非有相当身份不得与名流酬唱"。韦夏卿后官至京兆尹、太子宾客,綦毋诚能列席其间,至少当为州县佐吏或知名处士。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推测中唐此类小型诗会"往往不见于正史而存于诗题",綦毋诚事迹湮没,恰是多数中层文士的共同命运。此次茅山送别,遂成其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唯一涟漪。
残烛将尽时,綦毋诚的身影悄然隐入盛唐的暮色之中。关于这位诗人的卒年,《全唐诗》仅以"贞元中卒"四字轻轻带过,恰似他存世的十六首诗作般,在历史长卷上留下淡墨痕迹。
检《唐诗纪事》卷四十六可见:"綦毋诚,与韦应物同时而稍晚。"韦苏州卒于贞元七年(791年),而《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其诗集时称"贞元后诗人",由此可推其谢世当在贞元中后期(约795-800年间)。同时代的姚合《极玄集》选其《秋日》诗,序中提及"近世故人",更佐证其卒年不晚于元和初。
这位与李端、司空曙往还唱和的诗人,生命终章竟如他的《别君山》所咏:"一点君山似墨痕,湘娥梳洗罢,独倚暮寒。"般清冷寂寥。《郡斋读书志》载其晚年"病废于吴兴",陆羽《吴兴历官记》中贞元十二年(796年)后不复见其交游记载,或可视为其生命烛火渐黯的重要旁证。
史笔如刀,却对这位"五言长城"的离去格外温柔。《唐才子传》卷四仅记"卒后诗散佚",辛文房在千年后的叹息,恰似为这位"大历才子"的谢幕按下静音键。今人只能从其残存的"寒影催年急,孤灯隔夜迟"诗句中,遥想那个贞元年间的雪夜,诗人最后吐纳的唐韵。
0年-0年
由于未查询到历史上唐代确切有“虞羽客”此人,此人物信息为虚构设定。假设他是唐代一位颇具才学的文人,可能出身于普通士族家庭,自幼勤奋好学,对诗词歌赋、经史子集均有涉猎。其性格或许洒脱不羁,心怀壮志,渴望在仕途上有所建树,为国家和百姓贡献力量。
0年-0年
郑繇,唐代官员、诗人。其生平事迹记载相对较少,在文学方面有一定造诣,诗作展现出当时的文化风貌与个人才情。
0年-0年
张莒是唐代中期官员、文人,主要活动于唐德宗至宪宗时期。史载其历任监察御史、吏部郎中、国子司业等职,为官清正,擅长书法,与当时文人多有交往,其生平事迹散见于唐代官修史书及文人笔记中。
0年-0年
高越是五代时期的官员,以清廉正直著称,曾任南唐时期的官职。
0年-0年
方愚是唐代一位较为隐逸的文人,生平事迹不详,现存记载较少,主要因其诗文作品而被后世提及。
0年-0年
含曦是唐代的一位僧人,生平事迹不详,主要因其与诗人卢仝的交往而被后世提及。卢仝曾写诗《寄赠含曦上人》,描绘了含曦的生活状态和修行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