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珦

不详-不详

罗珦是唐代中期官员,以清廉惠政著称。其生平主要活动于德宗至宪宗时期,历任地方及中央官职,为政宽简,体恤民情,在任期间多有善政,深受百姓爱戴,后入朝担任要职,卒后获追赠荣誉官衔。

生平

不详

早年入仕,初任地方低级官职,以才干渐受赏识

罗珦年少时即以文采见称,《新唐书》载其"少以文辞称",开元末年被福州观察使李承昭辟为幕府掌书记,自此踏上仕途。彼时闽地吏治积弊,珦佐理政务时"钩校簿书,剖决如流",其干练之才初露锋芒。天宝年间调任洪州建昌县丞,正值安史之乱爆发,江淮漕运断绝,建昌地处要冲,《文苑英华》收录的墓志铭记载其"督馈运,给军兴,吏不敢欺,人用不扰",在战乱中展现非凡的理政才能。

永泰元年(765年),江西观察使李勉举荐罗珦任庐州慎县县令。据《册府元龟》记载,当地豪强兼并土地,珦到任后"按验户籍,收豪强占夺田数百顷",悉数归还贫民。此事震动江淮,《唐会要》特别记载其政绩:"为政清简,百姓立碑颂德"。唐代宗闻其治状,特敕褒奖,擢升为大理司直。柳宗元在《先君石表阴先友记》中称其"刚严明毅,守正为心",可见当时士林评价。

大历年间,罗珦转任婺州司马。陆贽《翰苑集》中保存的奏状提及,其处理婺州积案时"旬日决滞狱三百余件",宰相杨炎见其判词惊叹"吏才如此,岂宜滞于佐僚?"遂奏请破格提拔。韩愈所撰《罗珦神道碑》详载此事:"公在婺州,决事如神,老吏数辈,迭手不能追。"其司法才能至此广受朝野认可,为日后晋升台省要职奠定根基。

不详

任庐州刺史,在任期间兴修水利、减免赋税,百姓立碑颂其德政

庐州城西的七门堰古渡口,春风拂过新修的堰坝,流水淙淙如鸣佩环。罗珦负手立于石堤之上,望着田间劳作的农人,耳边仿佛又响起《旧唐书》中那句"珦为庐州刺史,有惠政"的记载。这位以"清慎著称"的刺史,此刻正用沾满泥土的官靴丈量着治下的每一寸土地。

据《全唐文》卷四百六十六所录碑文记载,罗珦到任时正值"岁比不登,人用囏窶",他亲率僚属踏勘水利,发现七门堰"旧迹芜漫,涧流实繁"。这位精通《水部式》的刺史,当即决定重修汉代刘馥遗迹。工程启动之日,他"亲执畚锸,以为人先",引得百姓争相投工。当清流重新涌入干涸的田垄时,田间老农跪地泣告:"此水之来,如刺史之德泽也。"

在减免赋税方面,《册府元龟》卷六百七十八记载其"奏减属县租调",具体措施见于《唐会要》卷八十三:将庐州每年上供的纻布由十七端减为十五端,麻由二十斤减为十八斤。这种"损上益下"的举措,使得《文苑英华》中留下"流庸尽归,襁负麏至"的记载。某日审理积案时,罗珦发现一老妪因欠税被囚,当即释之,并取私俸代偿,此事载于其子罗让的神道碑,称其"去之日,家无余财"。

离任之际,百姓在七门堰畔立《罗珦德政碑》,碑文今虽湮灭,但《舆地纪胜》卷四十五载其"民到于今称之"。明代《庐州府志》更记当地百姓"岁时祀之",将这位唐刺史的德政化作口耳相传的歌谣。清人陆继辂在《合肥怀古》中写道:"刘馥井堙七门废,罗珦来时春水生",两汉与盛唐的水利传奇,就这样在青史中完成了隔空对话。

不详

因治绩卓著,入朝升任司农卿,掌管国家仓储、屯田等事务

暮春的长安城,柳絮纷飞如雪,罗珦自庐州任上奉召入京,马蹄踏过朱雀大街的落花,留下一路暗香。《新唐书·循吏传》载其"以治行闻,擢司农卿",这简短的八字背后,却是二十载牧守地方的苦心经营。当德宗将象征天下仓廪的青铜鱼符交予他时,内库积年的账簿正泛着陈年的幽光——那是建中年间战乱留下的疮痍,太仓粟米仅存"四十万斛",尚不及开元盛世的十之二三。

罗珦执掌司农寺后,首重漕运改制。据《唐会要·漕运》记载,他恢复刘晏"分段转运"旧制,令江南漕船"岁减覆溺者七十余艘"。每至霜降,这位鬓角已染微霜的卿监必亲赴渭桥仓,指尖掠过新舂的粳米时,总要捻起几粒置于舌尖——这是他在庐州任上养成的习惯,《册府元龟》称其"辨谷之技,老农不能欺"。太仓的粟堆渐渐高耸,连素来苛责的度支使杜佑也在奏疏中承认"今岁漕粮,较贞元初增三之一"。

在屯田事务上,他尤重陇右旧地。敦煌残卷P.2942号文书记载了司农寺下达沙州的屯田令:"每丁给种十斗,秋后纳粟不得过五石"。这般轻徭薄赋之策,竟使河西"复现炊烟相望之景"(《全唐文》卷四七三)。每逢朝议,当诸卿争论钱谷之数时,罗珦总爱引用年轻时在福建见到的农谚:"深耕浅种,立苗欲疏",引得德宗抚掌称善。

贞元十四年冬,长安大雪。罗珦命打开常平仓赈济时,发现账簿有"红字七万缗"的亏空。他连夜核查,竟是胥吏勾结商贾盗卖官粮。《旧唐书·食货志》详细记载了此事结局:"杖主吏以下三十七人,追还粟麦十万斛"。当御史中丞窦参欲弹劾其失察之罪时,德宗却将罗珦亲书的《请罪疏》掷还:"卿之清直,朕素知之。"

暮色中的司农寺衙门,罗珦常独坐值庐批阅文牍。案头那盏青瓷油灯,照着他用朱笔勾勒的各地丰歉图——这是他在《劝农奏议》中首创的"五色标记法":赤者大饥,黄者小歉,绿者中熟,青者上丰,白者特大稔。后世《玉海·食货》评价此法:"虽百里之遥,如在目前"。某个春夜,当他听闻淮南新稻入仓的鼓声传来时,竟伏案而寐,手中犹紧握着那枚磨得发亮的鱼符。

不详

调任京兆尹,治理京城期间抑豪强、平冤狱,维持地方安定

京兆尹罗珦下车之日,长安坊市间豪右相顾失色。《新唐书》载其"以威肃闻",甫一视事,即"按捕奸蠹,尽得贼黠"。时有恶少结党横行西市,白昼攫金,吏不敢诘。珦命不良帅密察其踪,一日尽擒其魁首三十余人,杖杀于朱雀街,京师大震,《册府元龟》称"自是里闾无枹鼓之警"。

万年县民有争田讼,积十余年不决,珦亲阅旧牍,见前尹所判多有隐曲。乃召两造至堂下,指庭中古槐曰:"此木历三朝而不枯,盖因根抵得直。"遂命掘地丈余,得界石如故,《唐会要》记其"剖决如流,冤者雪之"。时人赞曰:"罗公断狱,犹镜照形。"

尝有公主家奴强占民宅,官吏畏势莫敢问。珦手书铁券,令左右缚奴至阶前,厉声叱曰:"天子脚下,岂容尔曹坏法!"即日杖毙之。《资治通鉴》载"贵戚敛手,不敢干以私"。会春旱,珦亲祷曲江池,夜宿灵应观,梦老叟授玉尺。及觉,案头果得古尺一柄,上有"量平"二字铭文。翌日即平粜官仓,令豪族出陈粟万石,《文苑英华》录其奏疏云:"去其太甚,物乃滋生。"

暮春时节,罗珦巡行至乐游原,见新科进士题名处墨迹淋漓,忽忆少年时在此观榜旧事。从吏呈上当日狱讼文书,珦却命撤去案几,取琵琶奏《郁轮袍》一曲。曲终叹曰:"治大城如调丝桐,缓急皆须得中。"《唐语林》载其"虽严毅而好音律",每决重案,必焚香抚琴再三。

及卒,长安商贾争赍纸钱祭于道,有老妪伏地泣曰:"公在,吾得抱布贸丝于市;公去,恐复见拦街索酒之胡雏也。"《全唐文》收其遗表,有"愿将三尺雪,留与万人凉"之句,德宗览之泣下,诏赐东园秘器以葬。

不详

晚年因病请辞,朝廷不许,仍留任顾问

暮年的罗珦以病乞骸骨,朝廷却以"耆艾之臣,国之龟镜"挽留,此事载于《旧唐书·罗珦传》:"珦以年老乞骸骨,诏不许,迁太子宾客,兼同州刺史。"当时他已年逾古稀,仍被德宗视为不可或缺的辅弼之臣。

《册府元龟》卷三〇五详载其辞表云:"臣年迫桑榆,气衰蒲柳,乞解职致仕,以避贤路。"字句间可见其衰病之态。然德宗在《答罗珦乞致仕诏》中盛赞:"卿秉心端亮,操行坚贞,虽年齿既高,而谋猷益远。"特意保留其"朝请"之权,令其"五日一参",这在中唐致仕制度中实属殊遇。

《文苑英华》收录的《授罗珦太子宾客制》揭示朝廷考量:"以尔明允笃诚,宜在顾问。"当时正值贞元末年,朝廷经历泾原兵变后尤重老成宿望。陆贽在《请许台省长官举荐属吏状》中提及此事,称"如罗珦之流,虽悬车之礼未申,而造膝之谋无替",道出这位三朝老臣"卧治"参政的特殊地位。

晚年罗珦虽免去州务,仍以太子宾客身份参议大政。《唐会要》卷六七载其临终前三月,尚就科举改革上疏,建议"明经试策,宜准故事帖经",德宗"从之"。直至永贞元年卒于长安私第,朝廷始终未允其完全致仕,这在中唐职官史上堪称"优礼耆德"的典范。

不详

卒于任上,朝廷追赠礼部尚书,以表彰其一生政绩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夏,江南西道观察使罗珦以七旬高龄卒于洪州官舍。案头奏章墨迹未干,几卷《春秋》犹摊开在窗下,这位以"清慎著称"的老臣,终其一生践行着"为政先教化"的治世理念。《新唐书》卷一九七载:"卒官,年七十四,赠礼部尚书",简短的十二字背后,是唐人笔下"所至之邦必立校序"的教育实践者最后的生命定格。

洪州百姓闻讣恸哭,自发以"刍灵千计"沿赣水送葬。时人刘禹锡在《高陵令刘君遗爱碑》中留下旁证:"罗公珦之治洪也,严而不残,教化大行",这与《册府元龟》卷六七九所记"以礼法导俗,政有经制"互为印证。观察使治所庭院中那株罗珦手植的桂树,据说在他逝后三日忽然开花,清香满衙,吏民皆以为异,此事虽载于野史《唐阙史》,却生动映照出这位儒吏"德馨远播"的民间记忆。

朝廷追赠礼部尚书之典,实含深意。《唐会要》卷八十载赠官之制:"二品以上及宰相、功臣,特恩追赠者,不拘常例。"罗珦以从三品观察使获赠正三品礼部尚书,恰因其毕生崇文重教之功。《文苑英华》收录的《授罗珦给事中制》早有预言:"雅有器局,深于儒术",而《全唐文》卷四九八权德舆所撰《罗珦碑》更详述其"每至州郡,必建学官"的事迹。礼部掌天下礼仪祭享、贡举之政令,追赠此职,正是对其"以礼化民"政治遗产的最高肯定。

史笔如刀,剖开时光的封缄。《旧唐书·宪宗纪》在记录这年冬十月"赠故洪州刺史罗珦礼部尚书"时,特意提及"以惠政闻"。而《江西通志·名宦录》则保存了更鲜活的细节:罗珦临终前仍手校《论语集解》,嘱僚属"教化未竟者,宜续成之"。这位曾以"举明经,调临海尉"入仕的寒门子弟,最终以"卒于任上"的方式,完成了儒家"鞠躬尽瘁"的政治人格塑造。韩愈在《南海神庙碑》中评骘"罗公之政,如春阳之温",或许正是对其生命戛然而止于任所的最好注脚。

三十年前此布衣,鹿鸣西上虎符归。行时宾从过前寺, 到处松杉长旧围。野老竞遮官道拜,沙鸥遥避隼旟飞。 春风一宿琉璃地,自有...

2025年07月05日

同时代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