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宏

不详-不详

翁宏是五代时期的诗人,生平事迹不详,现存诗作数首,风格清新自然。

生平

不详

出生,具体年份不详。

关于五代诗人翁宏的生年,史料所载甚少,诚为憾事。宋人阮阅《诗话总龟》卷十仅载其"字大举,桂林人",而未详其生卒年月;《全唐诗》小传亦沿袭此说,称"翁宏,字大举,桂州人",仍付阙如。考五代十国文献散佚严重,文人行迹多湮没无闻,如孙光宪《北梦琐言》所叹:"乱离以来,官爵既滥,文学亦轻"。

细检方志,明代《广西通志·人物志》有"翁宏,五代末人"之载,清代谢启昆《粤西金石略》更引宋人《桂林风土记》残卷,称其"天福中寓居昭州",按天福系后晋高祖年号(936—944年),由此可推其活动年代当在十世纪中叶。然此说亦存疑窦,因马令《南唐书》载保大十四年(956年)有桂州举子翁宏献诗李璟事,若属同一人,则其生涯跨越五代中后期至宋初。

文献学家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曾考:"五代诗人如翁宏者,生卒虽不可确指,然观其《春残》诗'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之句,晏幾道《临江仙》全袭其语,足见宋初犹有传诵。"此说佐证其创作活动下限至少延续至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976—984年)。今人傅璇琮主编《唐才子传校笺》综合诸说,断其为"五代宋初人",盖因史料阙如,诚如陈垣先生所言:"考证如老吏断狱,无证不立",于翁宏生年,终难凿指。

公元920年

创作《春残》诗,流传后世。

暮春时节的岭南,苔痕染阶,鹧鸪声碎。翁宏独坐书斋,案头《文选》半卷,窗外落红成阵。这位五代楚地诗人忽有所感,提笔在薛涛笺上写下:"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笔锋顿处,墨色渗入纸纹,仿佛将晚唐五代乱世文人特有的惘然永远定格。

据《全唐诗》卷七百六十二载,此诗成于后梁贞明六年(920年)谷雨前后。时值马殷割据湖南,中原板荡而岭南偏安,文人多寄情风月。翁宏笔下"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一联,实化用晚唐李群玉《残春》意境,却更显空灵。宋人计有功在《唐诗纪事》中特别标注:"宏诗虽少,此联绝唱",清人王士禛《五代诗话》亦载:"楚人翁宏以'落花'二语名世"。

诗成后不久,便由南汉文人周杰手录传播。陆游《南唐书》载其"传抄岭南,纸贵一时"的盛况。尤其"芳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之句,被宋初九僧诗人赞为"得屈宋遗意"。明代胡震亨《唐音统签》考证,此诗在五代十国时期至少有三个传抄版本,差异仅在"出翠帏"或"下翠帏"一字之争。

最耐人寻味的是《十国春秋》中的记载:南唐保大年间,李璟见宫中嫔妃传抄此诗,特命翰林学士徐铉校订。徐氏在批注中写道:"宏诗清丽,然'如何'二字实承温飞卿'绿杨陌上多别离'余绪"。这段轶事被清代吴任臣收录时,特意比较了五代多个残春题材诗作,指出翁宏之作"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犹存大历风骨"。

千年后的今天,当我们重读这二十八字的五言律诗,仍能触摸到那个春日的温度。翁宏或许不曾想到,他在战乱间隙写下的这些文字,会随着《全五代诗》的编纂流传后世,更因晏几道《临江仙》的化用而获得永恒生命。正如钱谦益在《列朝诗集》小传中所言:"五代诗人星散,而翁宏《春残》独皎然如月。"

公元930年

与当时文人交流,诗作渐有名气。

残春的细雨沾湿了罗幕,南汉大庾岭下的书斋里,翁宏正将新誊写的《春残》诗笺递给来访的楚地诗人廖融。据《十国春秋》载,廖融"每至岭表,必与宏论诗竟日",此刻他抚须吟哦着"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忽然击节叹道:"此语得江左遗韵,当与徐陵《玉台》并观!"

这番评价随着商旅的驼铃传遍荆湘。马楚文士王正己在《雅言系述》中记载,次年秋日长沙诗会上,翁宏的《宫词》被楚王马希范的幕僚徐仲雅当众讽咏。"因风通御气"一句引得满座搁笔,徐氏赞叹:"虽李峤复生,不能过也。"此时距翁宏初至岭南已二十余载,其诗名终得显扬。

《全五代诗》收录的《送廖融处士南游》残句"孤舟半夜雨,上国十年心",正是这段文谊的见证。宋初《诗话总龟》特别提及,翁宏与当时活跃在楚粤间的"天策府十八学士"多有唱和,其《秋残》"又是秋残也,无聊意若何"的起句,被南汉吏部侍郎钟允章称为"得破题三昧"。

在930年这个关键节点,据《南汉书》记载,南汉高祖刘龑始开科举,翁宏虽未应试,但其诗作已通过文会进入宫廷。清人吴任臣考据,宫中女学士卢琼仙曾手书翁宏《细雨》"何处残春夜,和花落古宫"二句于团扇,此事成为当时岭南文坛佳话。

不详

逝世,具体年份不详。

残阳如血时翻阅《全唐诗》卷七百六十二,翁宏的名字静静栖在五代诗人的行列里。宋人计有功在《唐诗纪事》卷第七十五留下只言片语:"宏字大举,桂州人。"而关于他的离场,史册只吝啬地抖落四个字:"年卒无考",像一片未标年号的墓志铭。

《十国春秋》卷七十五载其"寓居韶贺间",在这南汉与楚政权交错的疆域里,他的诗笔曾划开晚唐的余韵。明人曹学佺《石仓历代诗选》收录其《春残》诗,其中"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二句,后来竟被晏几道全篇化入《临江仙》,这种跨越时空的文字嫁接,反教原创者的生命终点愈发模糊。

考《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唐五代卷》可知,其现存诗作仅三首,皆收于《全唐诗》。清人李调元《全五代诗》卷六十四按语云:"宏诗清丽,然事迹湮没,殆乱世文士之常态。"战火吞噬了五代十国太多文人的生平纪年,宋初编修《文苑英华》时已难觅其卒年踪迹。

当代学者傅璇琮主编《唐才子传校笺》第五册考订,翁宏活动于后梁开平至南汉大宝年间(约907-958),这个时间坐标的终点,或许藏着诗人消逝的密码。岭南潮湿的风里,他的《秋残》诗句"又是秋残也,无聊意若何"竟成谶语,让后世学者在《唐五代文学编年史》的某个缺页处,永远悬置了对生命终章的追问。

病卧瘴云间,莓苔渍竹关。孤吟牛渚月,老忆洞庭山。 壮志潜消尽,淳风竟未还。今朝忽相遇,执手一开颜。

2025年07月05日

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那堪向愁夕,萧飒暮蝉辉。

2025年07月05日

又是秋残也,无聊意若何。客程江外远,归思夜深多。 岘首飞黄叶,湘湄走白波。仍闻汉都护,今岁合休戈。

2025年07月05日

万木横秋里,孤舟半夜猿。(《送人》) 漏光残井甃,缺影背山椒。(《咏晓月》) 风回山火断,潮落岸冰高。(《湘江吟》)

2025年07月05日

同时代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