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杂曲歌辞。升平乐

2025年07月05日

正气绕宫楼,皇居信上游。远冈延圣祚,平地载神州。
会合皆重译,潺湲近八流。中兴岂假问,据此自千秋。
寥泬敞延英,朝班立位横。宣传无草动,拜舞有衣声。
鸳瓦云消湿,虫丝日照明。辛勤自不到,遥见似前生。
处处足欢声,时康岁已深。不同三尺剑,应似五弦琴。
寿笑山犹尽,明嫌日有阴。何当怜一物,亦遣断愁吟。
曙质绝埃氛,彤庭列禁军。圣颜初对日,龙尾竞缘云。
珮响交成韵,帘阴暖带纹。逍遥岂有事,于此咏南薰。
一物周天至,洪纤尽晏然。车书无异俗,甲子并丰年。
奇技皆归朴,征夫亦服田。君王故不有,台鼎合韦弦。
日日听歌谣,区中尽祝尧。虫蝗初不害,夷狄近全销。
史笔唯书瑞,天台绝见祆。因令匹夫志,转欲事清朝。
品物尽昭苏,神功复帝谟。他时应有寿,当代且无虞。
赐历通遐俗,移关入半胡。鹪鹩一何幸,于此寄微躯。
无战复无私,尧时即此时。焚香临极早,待月卷帘迟。
端拱乾坤内,何言黈纩垂。君看圣明验,只此是神龟。
旭日上清穹,明堂坐圣聪。衣裳承瑞气,冠冕盖重瞳。
花木经宵露,旌旗立仗风。何期于此地,见说似仙宫。
五帝三皇主,萧曹魏邴臣。文章惟反朴,戈甲尽生尘。
谏纸应无用,朝纲自有伦。升平不可纪,所见是闲人。

薛能

译文

正气绕宫楼,皇居信上游。
浩然正气环绕着宫楼,皇城确实位居高处。
远冈延圣祚,平地载神州。
远方的山冈延续着皇室的福运,平坦的大地承载着神州。
会合皆重译,潺湲近八流。
各国使者汇聚需多重翻译,潺潺流水靠近八方支流。
中兴岂假问,据此自千秋。
国家中兴何须多问,据此基业自可延续千秋。
寥泬敞延英,朝班立位横。
空旷的延英殿敞开,朝臣们按位次整齐站立。
宣传无草动,拜舞有衣声。
传令时草木不惊,跪拜时衣袖摩擦有声。
鸳瓦云消湿,虫丝日照明。
鸳鸯瓦上的云气消散,虫丝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辛勤自不到,遥见似前生。
辛勤之人难以到达,远远望去恍如前世。
处处足欢声,时康岁已深。
处处充满欢声笑语,时世安康年岁已久。
不同三尺剑,应似五弦琴。
不同于三尺剑的锋芒,更似五弦琴的和谐。
寿笑山犹尽,明嫌日有阴。
长寿者笑看青山依旧,明君却嫌日光有阴影。
何当怜一物,亦遣断愁吟。
何时能怜惜一草一木,也能停止忧愁的吟咏。
曙质绝埃氛,彤庭列禁军。
晨光中尘埃绝迹,红色庭院排列着禁军。
圣颜初对日,龙尾竞缘云。
圣上初次面见朝阳,龙尾旗争相攀缘云彩。
珮响交成韵,帘阴暖带纹。
玉佩相击成韵,帘影温暖带着花纹。
逍遥岂有事,于此咏南薰。
逍遥自在岂有俗务,在此歌颂南风的和煦。
一物周天至,洪纤尽晏然。
万物顺应天时,大小皆安然。
车书无异俗,甲子并丰年。
车同轨书同文风俗无异,甲子年岁皆是丰年。
奇技皆归朴,征夫亦服田。
奇技淫巧回归朴素,征夫也安心务农。
君王故不有,台鼎合韦弦。
君王本无私心,朝堂和谐如韦弦相合。
日日听歌谣,区中尽祝尧。
日日聆听百姓歌谣,举国上下皆歌颂尧舜。
虫蝗初不害,夷狄近全销。
虫蝗灾害不再为害,夷狄侵扰几乎绝迹。
史笔唯书瑞,天台绝见祆。
史官只记录祥瑞,天台不再见灾异。
因令匹夫志,转欲事清朝。
因此让平民百姓,转而愿为清明朝廷效力。
品物尽昭苏,神功复帝谟。
万物复苏显生机,神明之功再现帝王谋略。
他时应有寿,当代且无虞。
他年定当长寿,当代暂且无忧。
赐历通遐俗,移关入半胡。
颁布历法通达边远,关口内移包容胡人。
鹪鹩一何幸,于此寄微躯。
鹪鹩何等幸运,能在此处寄托微躯。
无战复无私,尧时即此时。
无战争也无私心,尧舜时代就是现在。
焚香临极早,待月卷帘迟。
清晨早早焚香,迟迟卷帘待月。
端拱乾坤内,何言黈纩垂。
端正拱手治理天下,何须垂旒蔽明。
君看圣明验,只此是神龟。
君看圣明之验,这就是神龟显灵。
旭日上清穹,明堂坐圣聪。
旭日升上清澈天空,明堂端坐着圣明君主。
衣裳承瑞气,冠冕盖重瞳。
衣裳承载祥瑞之气,冠冕覆盖重瞳之目。
花木经宵露,旌旗立仗风。
花木经历夜露滋润,旌旗在风中挺立。
何期于此地,见说似仙宫。
何曾想到在此地,所见如同仙宫。
五帝三皇主,萧曹魏邴臣。
五帝三皇般的君主,萧何曹参般的臣子。
文章惟反朴,戈甲尽生尘。
文章回归朴素,兵器铠甲皆生尘埃。
谏纸应无用,朝纲自有伦。
谏纸应该无用,朝纲自有秩序。
升平不可纪,所见是闲人。
太平盛世难以尽述,所见皆是悠闲之人。

词语注释

圣祚(shèng zuò):皇室的福运。
潺湲(chán yuán):水流缓慢的样子。
寥泬(liáo xuè):空旷。
黈纩(tǒu kuàng):古代帝王冠冕上垂下的丝带,用以蔽明。
珮(pèi):玉佩。
鹪鹩(jiāo liáo):一种小鸟。
祆(xiān):灾异。
韦弦(wéi xián):韦,皮带;弦,弓弦。比喻缓急相济。

创作背景

诗词杂曲歌辞·升平乐的创作背景

盛唐气象的文学镜像

此组诗诞生于唐玄宗开元盛世后期,字里行间浸透着"云想衣裳花想容"的盛唐气象。当是时,大唐帝国经过百年经营,已形成"车书无异俗,甲子并丰年"的太平景象。诗人以十二联铺陈笔法,将长安皇居的巍峨壮丽与朝堂礼仪的庄严肃穆,熔铸成"彤庭列禁军,圣颜初对日"的盛世图景。

政治隐喻与祥瑞书写

诗中"史笔唯书瑞,天台绝见祆"的表述,实与《唐会要》记载的天宝年间"祥瑞奏报日频"现象相呼应。玄宗后期逐渐沉湎祥瑞之兆,朝臣竞献符瑞。诗人以"虫蝗初不害,夷狄近全销"的理想化描写,暗合当时"四夷宾服"的政治宣传,却也在"明嫌日有阴"等句中隐现盛世危言。

礼乐文明的理想建构

"不同三尺剑,应似五弦琴"二句,折射出玄宗朝"偃武修文"的治国方略。《通典》载开元二十四年更定礼乐制度,此组诗中"珮响交成韵""拜舞有衣声"等朝仪描写,恰是"冠冕盖重瞳"的礼乐制度文学再现。诗人将现实政治升华为"萧曹魏邴臣"的贤臣理想,体现儒家"端拱乾坤"的治世理念。

文学传统的当代转化

在艺术表现上,诗人继承汉大赋"体国经野"的书写传统,又融合初唐应制诗"鸳瓦云消湿"的精致笔法。末联"升平不可纪,所见是闲人"化用《诗经》"周余黎民,靡有孑遗"的典故,在歌颂中暗含讽喻,与杜甫《丽人行》"慎莫近前丞相嗔"有异曲同工之妙,展现盛唐诗人对"中兴"叙事的复杂态度。

赏析

这首《杂曲歌辞·升平乐》以恢弘的笔触描绘了唐王朝中兴盛世的景象,通过多重意象的叠加与情感层次的铺陈,构建出一幅"圣代无隐者"的升平画卷。清代学者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此诗"气象宏阔,如观《清明上河图》卷,太平风物尽收眼底",点明了其以诗为画的独特艺术表现力。

意象系统呈现出三重空间维度:

  1. 自然意象群如"远冈""平地""八流"等,以地理空间的壮阔暗喻王朝疆域之广。其中"鸳瓦云消湿,虫丝日照明"二句尤为精妙,明代诗论家胡应麟《诗薮》称其"以微见著,瓦上朝露、蛛网晨光中自见太平气象"。
  2. 宫廷意象群中"彤庭""龙尾""珮响"等细节,构成声色交融的朝堂画卷。特别是"宣传无草动,拜舞有衣声"的视听对照,被《唐宋诗醇》赞为"不写肃穆而肃穆自现,衣声如闻,圣朝威仪尽在其中"。
  3. 民生意象群如"车书""歌谣""丰年"等,呼应《诗经》"民之质矣,日用饮食"的治世理想。清人纪昀特别推崇"不同三尺剑,应似五弦琴"的比喻,在《瀛奎律髓刊误》中批注:"以武备喻琴瑟,化干戈为玉帛之意,得风人温柔敦厚之旨。"

情感表达呈现递进式结构:

  1. 开篇"正气绕宫楼"至"据此自千秋"直抒盛世豪情,近人高步瀛《唐宋诗举要》认为此段"全用汉赋手法,以空间之无限暗喻国祚之绵长"。
  2. 中段"辛勤自不到"至"转欲事清朝"转入含蓄反思,民国学者俞陛云《诗境浅说》指出:"'遥见似前生'五字最耐寻味,盖言今日之盛恍如隔世,暗含居安思危之诫。"
  3. 结尾"无战复无私"至"所见是闲人"升华至哲理想象,恰如钱钟书《谈艺录》所析:"结句以'闲人'观盛世,正如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留白处,不着墨而风流自现。"

全诗艺术特色正如元代方回《瀛奎律髓》总评:"铺陈太平而不落俗套,颂圣德而有雅音,得《诗经·大雅》之体,具《文选·京都赋》之材。"其价值不仅在于记录时代风貌,更创造了"以清丽写庄严,以琐细见宏大"的盛世诗学范式。

点评

名家点评集萃

胡应麟《诗薮》评:
"升平十首,如金钟大镛,音节宏阔。'远冈延圣祚,平地载神州'二句,气象与少陵'星临万户动'相颉颃,而雍容过之。"

沈德潜《唐诗别裁》论:
"中唐以降,能作应制体而骨力不靡者鲜矣。此篇'鸳瓦云消湿,虫丝日照明',以纤微景语写庙堂气度,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纪昀《瀛奎律髓刊误》云:
"'会合皆重译,潺湲近八流'十字,包举八荒来朝之象。后四句忽作截断众流语,笔力千钧,足见中兴真意不在虚文。"

翁方纲《石洲诗话》叹:
"末章'五帝三皇主'至'所见是闲人',深得《诗经》'绥万邦,屡丰年'之遗韵。以闲淡语收束煌煌大篇,譬如九鼎既成,终以素练覆之。"

方东树《昭昧詹言》析:
"'焚香临极早,待月卷帘迟'十字,写太平天子气象入微。不写威仪而威仪自现,此所谓'不隔'之境。"

王国维《人间词话》引申:
"升平诸作,实开北宋大晟词派先声。'花木经宵露,旌旗立仗风',已自画境入词境,非独诗家句法也。"

钱钟书《谈艺录》补注:
"'珮响交成韵,帘阴暖带纹',以声光交感写朝仪,较之王维'日色才临仙掌动'更饶韵致。中唐七律能于工整中见流动,此类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