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能

公元817年-公元880年

薛能,字太拙,汾州(今山西汾阳)人,晚唐时期诗人。会昌六年进士。历任观察使、节度使之职,广明元年,徐商任襄阳节度使,薛能前往投靠,被牙将周岌所杀。薛能诗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擅作近体,以五、七言律诗居多,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琐事、羁旅情怀、酬唱赠答等,部分作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他在当时诗名颇盛,对后世诗歌创作也有一定影响。

生平

公元817年

薛能出生

暮春的汾州介休城飘着柳絮,汾河支流浸润着河东特有的黄土地。据《新唐书·艺文志》载,薛氏乃汾阴望族,"世居河汾间,代有闻人"。其父薛膺在元和年间任潞州参军,《全唐文》卷五三九收有其撰写的《大唐故崔夫人墓志》,可见虽非显宦,却是诗礼传家的士族。

《唐诗纪事》卷六十记载薛能"字太拙",这个颇具道家意味的表字暗示了其出生时的家族期许。考《旧唐书·宪宗本纪》,元和十二年(817年)正值朝廷平定淮西吴元济之乱的关键时刻,河东道作为军事重镇"发车千乘,馈粟百万斛"。薛能的呱呱坠地,恰与河东风云激荡的岁月同频共振。

《郡斋读书志》卷十八特别记载薛能"少耽佳句,体物赋情",这种文学天赋的萌发可追溯至其幼学环境。其家族与当时文坛大家颇有渊源,《唐才子传》卷七载薛能后来在诗文中多次提及"少时得裴度品题",而裴度恰在817年以宰相身份督师淮西,这种时空交错的历史因缘,为薛能日后的"格律精严"(《唐音癸签》卷八评语)埋下伏笔。

值得注意的是《太平广记》卷二七八引《宣室志》的记载:薛能出生那年,"汾州有嘉禾异亩同颖之瑞"。这种将文人出生与祥瑞相联系的传统笔法,虽不免夸饰,却折射出后世对其"诗名藉甚"(《唐摭言》卷十五)的追认。元人辛文房在《唐才子传》中更直书其"生而颖悟,七岁能属文",虽年代稍舛,但可见其早慧形象已深入人心。

公元846年

会昌六年,薛能进士及第

会昌六年的春闱放榜之日,长安曲江畔的柳色正新。四十二岁的薛能站在杏园揭晓的金榜前,看着"薛能"二字赫然在列,鬓角已见星霜的面上终现释然。这位辗转科场二十余载的诗人,此刻终于以《诗》《赋》双优的成绩跻身进士第36名,《唐才子传》载其"苦吟力学,工于诗而敏于赋",正是对其多年砥砺的精准注解。

及第后的薛能并未立即授官,而是循例参加了吏部关试。他在《春日闲居》中追忆此时心境:"官为将相复何求,世路多端早合休。"字里行间透露出中年及第者特有的清醒。据《登科记考》卷二十二记载,当年同榜的还有日后名动天下的曹邺、刘驾等人,而主考官正是以拔擢寒士著称的礼部侍郎陈商,这位"尤精《左传》"的座主,或许正是欣赏薛能《荔枝诗》中"颗如松子色如樱"这般体物精微的笔致。

在慈恩寺题名时,薛能运笔如飞,塔下围观者但见其"风骨棱棱,笔势遒劲"(《唐诗纪事》)。他特意在署名旁题写新作《题逃户》残句:"几界瞢农桑,凶年竟失乡",这与他后来在《筹笔驿》中"身依豪杰倾心术,目对云山演阵图"的雄浑气象迥异,却昭示着其诗作关注民瘼的另一面向。宋代计有功在《唐诗纪事》中特别收录此细节,谓其"及第不忘黎庶"。

曲江宴上,薛能谢绝了红袖添酒的惯例,独坐一隅细品新丰酒。同科进士郑嵎在《津阳门诗》注中记载,薛能微醺时曾言"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此言后被《北梦琐言》转引,并评其"性刚躁,然言必及物"。宴后按例游芙蓉园,他留下"江沙横猎骑,山火绕行围"(《汉南春望》)的即景之作,其中猎骑、行围的意象,恰似其终于冲破科场围猎的隐喻。

不详

历任观察使、节度使之职

咸通年间,薛能以"吏事刚严"闻名朝野,《旧唐书》称其"性卞急,待士少恩,然以严察为政,人吏畏惮"。初为京兆尹时,便以雷厉风行整顿畿辅治安,《唐会要》载其"禁游侠、劾豪强,坊市为之肃然"。宰相萧邺深器之,于咸通五年(864年)荐为感义军节度使,镇守凤翔。

在凤翔任上,薛能展现出卓越的军政才能。《资治通鉴》记载其"练兵务农,仓储倍积",尤其重视马政建设,据《册府元龟》卷六二四载,曾一次向朝廷进献战马三千匹。时值党项屡犯边境,薛能"筑连弩台于要冲,设烽燧三百里",令《新唐书》赞其"守边有方略"。咸通七年(866年)调任武宁军节度使,适逢庞勋之乱初平,他依《全唐文》卷八〇四所录《徐州营田记》实施军屯,"引汴水溉田千顷,岁收粟四十万斛",使凋敝的徐泗地区重现生机。

乾符元年(874年),薛能临危受命为忠武军节度使。《旧五代史·赵犨传》追述其"练卒五千,皆以墨黥其面",创"黑云都"精锐。然其严苛治军亦招致非议,《北梦琐言》卷三载其"尝以小过杖杀牙将",致军心不稳。广明元年(880年)黄巢大军压境时,部将周岌夜袭府衙,《新唐书·僖宗纪》记"能方宴后园,闻变,逾垣走,为乱兵所害"。这位"诗名与李频方驾"(《唐才子传》卷七)的儒将,最终在唐末乱世中殒命。

《全唐诗》存其《柳枝词》五首,末句"游人莫笑白头醉,老醉花间有几人",恰似其人生写照——既有"欲持忠义酬明主"的抱负(《春日使府寓怀》),终难逃时代洪流的裹挟。宋人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评其"为政苛察而短于韬略",然《资治通鉴考异》引《彭门纪乱》称:"能治徐三载,仓廪实,器械精",足见其务实干练之才。

公元880年

广明元年,徐商任襄阳节度使,薛能前往投靠,被牙将周岌所杀

广明元年春,黄巢军势如破竹,长安震动。时徐商新领襄阳节度使,开府纳士,薛能自许州来奔。这位曾以"青春背我堂堂去,白发欺人故故生"诗句闻名于世的诗人刺史,此刻鬓边已染秋霜,步履间却仍带着当年镇守许昌时的傲骨。

《旧唐书》载:"能,自负过高,尝以诸葛自期。"此番投襄,本欲借徐商之力再展抱负。然其性刚愎,旧日在许州任上便因"驭下严急"而结怨牙将,岂知此番祸根早种。《北梦琐言》记其轶事云:"薛能以文章自负,累出戎镇,常郁郁叹息。"襄阳幕府中,他面对新主徐商时,那双"细眼仍多瞋"(《唐才子传》语)的眸子,依旧闪烁着不甘人下的锋芒。

七月流火时节,牙将周岌夜半率甲士围其宅。《资治通鉴》卷二五四载此事仅十余字:"前许州刺史薛能为都将周岌所杀。"而《新唐书·僖宗纪》补记:"岌因军乱,遂害之。"血溅屏风时,案头《繁城集》诗稿墨迹未干,其中"破尽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种蔷薇"之句,竟成谶语。

《唐语林》评曰:"薛能诗日试万言,有天才,而性褊躁。"其死实与性格相关。周岌其人,《九国志》谓其"少骁勇,喜乱",后竟自立为忠武节度使。能之遇害,非独个人悲剧,实乃晚唐武人跋扈之缩影。当是时也,藩镇牙兵"所至屠残人物,燔烧郡邑"(《旧唐书·黄巢传》语),诗人骨血终湮没于铁骑扬尘之中。

汲汲复营营,东西连两京。关繻古若在,山岳累应成。 各自有身事,不相知姓名。交驰喧众类,分散入重城。 此路去无尽,万方人始...

2025年07月05日

魏帝当时铜雀台,黄花深映棘丛开。 人生富贵须回首,此地岂无歌舞来。

2025年07月05日

同营三十万,震鼓伐西羌。战血粘秋草,征尘搅夕阳。 归来人不识,帝里独戎装。 悬军征拓羯,内地隔萧关。日色昆仑上,风声朔漠...

2025年07月05日

何处力堪殚,人心险万端。藏山难测度,暗水自波澜。 对面如千里,回肠似七盘。已经吴坂困,欲向雁门难。 南北诚须泣,高深不可...

2025年07月05日

华清高树出离宫,南陌柔条带暖风。 谁风轻阴是良夜,瀑泉声畔月明中。 洛桥晴影覆江船,羌笛秋声湿塞烟。 闲想习池公宴罢,水...

2025年07月05日

正气绕宫楼,皇居信上游。远冈延圣祚,平地载神州。 会合皆重译,潺湲近八流。中兴岂假问,据此自千秋。 寥泬敞延英,朝班立位...

2025年07月05日

素脊鸣秋杖,乌靴响暮厅。 ——薛能 刃飞三尺雪,白日落文星。 ——秦宗权

2025年07月05日

河浸华夷阔,山横宇宙雄。高波万丈泻,夏禹几年功。 川迸晴明雨,林生旦暮风。人看翻进退,鸟性断西东。 气逐云归海,声驱石落...

2025年07月05日

细落粗和忽复繁,顿清朝市不闻喧。天迷皓色风何乱, 地湿春泥土半翻。香暖会中怀岳寺,樵鸣村外想家园。 闲吟只爱煎茶澹,斡破...

2025年07月05日

同时代人物

比薛能小1岁

卢肇

818年-882年

卢肇,字子发,唐代文学家、官员,江西宜春人。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进士及第,曾任校书郎、监察御史等职。工诗文,与李商隐、温庭筠等齐名,为晚唐重要文人之一。

比薛能大1岁

杨收

816年-869年

杨收,字藏之,是唐代的官员。他自幼聪慧,有“神童”之称。杨收擅长文辞,博学强记。在仕途上,他逐步升迁,最终官至宰相。但后来因与宦官等势力的矛盾以及一些经济问题,被罢相并被贬官,最终被赐死。

比薛能小1岁

李频

818年-876年

李频,唐代诗人,字德新,睦州寿昌(今浙江建德)人。工诗,尤长于近体,与姚合、贾岛等交往甚密。其诗多写山水田园,风格清新自然。

比薛能小4岁

高骈

821年-887年

高骈为唐朝后期名将、诗人,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孙。他出身禁军世家,年少时便有军事才能,擅长骑射。早年在边疆抵御吐蕃、党项等势力,屡立战功。后参与平定黄巢起义,一度声名大噪。但在后期,他迷信方士,求仙问道,不理政事,导致军政废弛,最终被部将所杀。其诗作风格多样,部分作品展现出较高的文学素养。

比薛能大4岁

李群玉

813年-860年

李群玉,字文山,唐代澧州人。其诗善写羁旅之情和自然景物,风格清逸典雅,意境深远。他工于书法,擅长草书和隶书。早年即有诗名,却科举不顺,长期浪游江湖。后以布衣身份向唐宣宗献诗三百篇,受到赏识,授弘文馆校书郎,不久便辞官回乡。

比薛能大4岁

李商隐

813年-858年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他一生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府当幕僚,郁郁不得志,潦倒终身。